妙手贼骨 第三十六章 争论
作者:笔梦钗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鎏金砖瓦,蟠龙仪柱。

  平日里,朝臣讨论热闹非常的议事殿,此时,极静。

  金砖阶下,众朝臣们都屏气凝神,生怕发出任何一个响动。

  大殿的正中间,一个身穿绛红色朝服的中年官员昂首跪在地上,面色镇定,但是垂在两侧,有些发白的手透露出此时他的不安。

  “怎么,爱卿们都没有任何建议?”一道年轻又威仪的声音带着满满的重压凛凛的从太和殿的金阶高处传来,响彻大殿。

  “吾皇恕罪……”阶下的所有大臣齐声高喊,如同被演练了上千遍。

  金阶之上没有了声音,一个老太监偷偷向上瞄了一眼,髹金雕龙木椅上坐着一个身穿绣有九条蟒龙的明黄色龙袍年轻人。

  那是皇权的象征,也是现在燕和的最高执政者燕弘帝,萧正。

  此时的萧正看着阶下的请罪的众朝臣,神态温雅,面上不漏一点声色。

  燕弘帝目光温和,状似无意的向左手边看去,老太监急忙低下了头,心中却后怕不已。

  面前这位少年皇帝,不喜杀戮,眼光看似温和,却又让人生出无边的害怕出来。

  “不知谢首辅有什么高策?”燕弘帝的声音清疏沉稳。

  左手首位的谢渊听到这句问话,儒雅的面上不显任何慌乱之色,而是沉声答道:“回皇上,微臣认为寻找虎符之事不能急于一时。”

  谢渊看了一眼跪在大殿中间的那个中年官员,又面向前方:“虎符刚盗,就已经出了限城令,可是江大人居然没有在限期之内抓到明月夜,更是没有找到虎符的一丝影子。虎符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明月夜这样一个大活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在京都。微臣认为江大人并未尽力寻找,又或者……”

  谢渊迟疑道:“又或者江大人和明月夜早有预谋!之所以找不到虎符,那是因为江大人包庇。”

  “你胡说!”跪在大殿上的那个中年官员移了移,向左首位的谢渊大声反驳道,“我江博海虽然才疏学浅,不能及时抓住明月夜,但却不是谢首辅口中那无耻之徒!”

  说完,又向正前方叩了一首:“请陛下明察。”

  谢渊神色间有些得意:“江大人不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嘛。我刚才并未肯定的说江大人与明月夜早有合谋,一切仅仅是出于推测罢了。可是江大人为什么要如此激动,这可是会让人多想的?”

  “谢首辅不要血口喷人,”江博海面色通红,“明月夜多年盗窃宝物,从未被抓住过。且此贼逍遥法外多年,虽然已经封城,但他定有逃脱的一套方法!”

  “江大人先是封城,后是全国张贴皇榜,依旧未能抓住他,这种话,说出去谁信?”谢渊不以为意。

  “京都这么大,也不是密不透风,我如何能挡得住那小贼!”江博海毫不示弱。

  朝堂之上,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一众朝臣看到这副场景,都是心中暗喜,若是一直照这样发展先去,皇上定然是最不耐烦的那个。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退朝了。那么,今日的早朝,就可平安无事的过去了。

  众大臣还未来得及庆幸,就听见跪在朝堂之上的江博海朝前叩了一首:“皇上,大理寺少卿江博海,在一月期限内,不仅没能抓到明月夜,也未寻得虎符下落,还请陛下降罪。”

  众朝臣一呆,这事情,怎么好像不是向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啊?

  龙椅上的燕弘帝面上不辨喜怒,目光温和的看向江博海道:“你说,我该如何罚你?”

  江博海毫无犹豫:“臣请自降一级。”

  朝堂上顿时一阵轩然大波。

  没有抓到人,找到虎符,降罪当然是理所应当。自请其罪也并非不可,官员们当然也不是担忧江博海贬级的问题,而是忧心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江博海自请降级,那就以为着他不再负责虎符盗窃一案。这样一来,这个苦头就会降落到另一个倒霉的大臣头上。

  想到这里,刑部,大理寺的官员,还有都察院的御史们大多都向后慢慢退去。

  左首位的谢渊也不再和江博海争锋相对,反而为他求起了情:“皇上,江大人虽然没有在限期内抓到明月夜,寻回虎符。降其官位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皇上不如让江大人戴罪立功,继续追查明月夜的下落。一则江大人已经追查一月,定是对明月夜的行踪稍有掌握;二则,临时换人,其他大臣对此案一无所知,若要重新接手,恐怕又会白白浪费时间。”

  听到这些分析,众朝臣都点头称是。

  “江大人,你认为呢?”龙椅上的燕弘帝点点头,向跪在中间的江博海问道。

  江博海抬头看向谢渊,暗骂其无耻,嘴中却自谦道:“皇上明见,微臣已经年老体迈,精力有限。追查明月夜一案,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谢渊气恼看向江博海光滑无比的额头,暗骂他不识抬举,恼怒道:“江大人,你现年四十有余,正当壮年,前不久你妾室不还为你又添一喜,如何个年老体迈之说?”

  “你……”江博海没想到眼前的谢渊居然连自己的个人私事都了若指掌,气的无话可说。

  “好了,好了,”龙椅上的燕弘帝终于开口劝道,“你二人都是为了朝政着想,这个朕全部都明白清楚。”

  “江大人这一月内,衣不解带,不眠终日的去追查明月夜的下落,这个朕早已知晓;谢首辅一片赤诚,忠心耿耿,朕也明白。”

  “朕要问的是,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又该如何?”燕弘帝提出了让众朝臣最为头疼的问题。

  若是一直这样下去,找不到偷虎符的小贼,也找不到虎符,那在乌音特边境的五十万大军不是等于拱手相让于那不知名的人。再者万一虎符落到乌音特的手中,那后果……

  “启禀皇上,臣有一计。”一道温朗的声音从左边刑部官员的位置传来。

  接着一个丰神俊美的翩翩少年身穿绛红色官服,毫无畏惧的站了出来。

  前面的刑部尚书吴佑没有来得及拉住那道出去的身影,暗悔不已。

  燕弘帝想了想,道:“你是刑部侍郎,吴子诚!”

  “正是微臣。”吴子诚躬下身子,行礼答道。

  燕弘帝点点头,喊了平身,又问道:“你有何良策?”

  “微臣认为,明月夜不过一个小贼罢了,重要的是那可以调动边境五十万军力的虎符下落。今日争论,众人的为难,一切的根源祸患都出现在虎符之上。”吴子诚朗朗道。

  众人都点头,刑部尚书也收回了准备将人拉回来的手,静听下文。

  “既然众位大臣都拿不出一个良策来,不如就废除根源,永绝后患!”

  听到这句话,众人一时都有些呆愣,一旁的刑部尚书听后,立马跑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皇上,刑部侍郎吴子诚年轻气盛,莽撞无知,所言俱是胡言乱语,还请皇上勿怪!”

  听到这些话,燕弘帝脸上似有笑意,有注意到皇上这微变表情的朝臣,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此时皇上脸上依然不辨喜怒,哪里有一丝的笑容,那人摇摇头,看向跪下的那位刑部侍郎吴子诚。

  “吴佑,你儿子说的倒是有些道理。”燕弘帝饶有兴致的说道。

  跪在阶下的刑部侍郎吴佑听到这句话,顿时冷汗连连。

  “父亲,孩儿心中确实是这样想的,”吴子诚脸上一片无畏之色,“我朝现已采用郡县制度。虎符调兵,这条规定铁例对现在的情况来说,本就华而不实,而且有诸多漏洞,让有心人有机可乘,此时再不挽回……”

  “胡闹!”吴佑大声打断斥道,“你一个弱冠,能知道多少事情,就敢在这里大肆妄言!”

  吴子诚挺直了身体:“孩儿只知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无知小儿,你可知这句话的份量!”

  “……”

  燕弘帝看了一眼左首位面色有些难看的谢渊问道:“谢首辅以为如何?”

  谢渊行了一礼:“回皇上,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不如容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