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贼骨 第四十三章 长剑如笛
作者:笔梦钗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林记面馆。

  看着这门上的店名,明月夜点点头,伸手敲了敲关的严丝合缝的门板。

  “来了,来了。”一个憨实的声音在里面模糊答道。

  接着半扇门板便被人由内打开,里面露出一张朴实的脸来,那人看到门前站着一位穿着打扮俱是不俗的公子哥,立即躬身笑道:“客官,得罪了,小店还没开张。”

  门板刚打开,明月夜灵敏的鼻子就闻到一股鲜美浓郁香气四溢的汤香,忍不住口中生津,不禁问道:“老板,这都快正午时分了,你们还没开张?”

  店老板笑道:“想必这位公子是慕名前来,不知道小店的规矩。小店都是正午时分才会开张,现在,还差个那么半个时辰。”

  听到这小店居然有这规矩,明月夜笑着问道:“怎么,即便有客人来了,你们也这样将人打发回去?不怕折本?”

  店老板憨厚的笑了两声:“那也没有办法,小店人手少,东西还未备齐。就算是您进去,也是等着。有些客人不愿意等,最后还是受不住我家的面好吃,准点过来。”

  “看来你家的面确实挺好吃,”明月夜“啧啧”感叹了两声:“不过你猜错了,我不是客官,我是来找人的。”

  “只要闻过我店中的骨头汤的香味,早晚一定会成为小店的客官。”店老板自信笑道,又听见面前的公子说要找人,不禁有些疑惑道:“不知公子找谁?”

  明月夜向右移了移,露出自己身后的另一人:“这位公子,来找你们店里的小虎。”

  店老板听到是来找小虎,便仔细看去。只见那人脸色苍白,头戴银冠飘带,一身暗纹素白长袍更印的脸色雪白,腰中系着一柄极细的长剑,手中却拉着一个十岁左右孩童。

  店老板看着那柄长剑,眼中一惊,立马笑开了,连忙将那扇门板全部移开:“原来是找我的侄子小虎,真是失敬失敬。”

  说完又向店内快步走去,喊道:“小虎,有人找。”

  店内有人模糊的应了一声,明月夜听到后,看向面色有些苍白的江子殷:“你看看我,就算是被你们骗的团团转,还被拉着当了黑锅,依旧愿意陪你来找人。”

  江子殷置若罔闻,向面馆里看去,店内一排排桌子摆放整齐,桌上都整齐的倒扣摆满了长凳。一个人撩开后院遮挡的布帘,向这边飞快的跑了过来。

  明月夜转眼看去,忍住笑出来的冲动问道:“小虎,你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小虎红了脸,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小帽,又扯了扯围在腰间的小围裙。

  “舅舅说,这样好看,既不会把头发落到汤里,也不会弄脏了衣服。”

  明月夜咧开一张嘴:“没想到你舅舅的眼光……居然这么好。”

  小虎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却看到江子殷手中拉着一个孩童,不禁问道:“咦,他是谁啊?”

  小石头看到有陌生人指向自己,怯怯的躲到了江子殷身后。

  明月夜解释道:“他叫小石头,是……嗯……”

  明月夜左思右想,也不知如何解释,最后无奈的说了一句:“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小虎也来不及细问,连忙让出门边:“我舅舅做的面可好吃了,每天一开张,都有好多人来排队吃面。正好今天你们过来,也来尝一尝我舅舅做的面,我请客。”

  明月夜一听,又深吸一口那浓郁的汤香气,大赞一声:“香。”

  旁边的江子殷从小石头的手中取过一个小包袱递给小虎,温和的语气中透出丝丝沙哑:“里面有大娘给你纳的鞋底,还有拜托我写的信。”

  小虎接过了小包袱,有些伤感道:“自从我来了这里,一次也没有回过家,也不知家里如何。”又摸了摸包袱里硬邦邦的鞋:“这鞋,肯定是我娘夜里借着月光纳出来的!”

  江子殷道:“你家里一切都好,大娘让你不要挂念,好好做事。”

  小虎吸了吸鼻子,点点头,笑着说:“银子哥,小石头,你们快进来吧。我保证吃完我舅舅做的面以后,你们再不会想其他人家的面了。”

  江子殷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轻轻的微笑,拉着小石头走进了面馆。

  面馆内,小虎的舅舅正忙着将板凳从桌上放下。

  小虎自豪的向几人夸道:“我舅母还在里面熬骨头汤,我舅母熬的骨头汤可好喝了。”

  “舅舅,这是我在平古衙门时候,带我巡街的银子哥,我娘让她给我带了信。”

  小虎舅一听,连忙放下手中的凳子,笑道:“原来都是认识的,那我去让你舅母再烧几个菜。”

  明月夜却是笑道:“老板,我们三碗面就行,其他就不用了。”

  小虎舅边向里走,边笑道:“几个菜又不费事,片刻就好。”

  说完,就消失在店内,去了后院。

  小虎摸了摸小包袱道:“银子哥,你就好好坐在这里,我去把东西放起来,一会儿就下来。”

  江子殷点点头,带着小石头安静的坐了下来。

  明月夜早就选了一张桌子,轻拂两下后坐了下来,见面馆没有其他人,就对着江子殷手中的剑抱怨道:“你看你,面上没有一丝笑容,还提着一把剑,怪不得店老板看着你要跑到后院去了。要我说,店老板没把你赶出门就不错了。”

  江子殷看了看自己腰间的纤月,想了想,从腰间取出一个细长的布袋,解下长剑放了进去。

  长剑颇细,放入布袋犹如长笛,任谁也不会怀疑到其实里面是一把锋利的兵刃。

  明月夜看着面前的这一幕,微惊的看着一向冷清的江子殷为了顾虑到别人,居然将长剑放入袋中,只觉喜感非常,又控制不住的想笑:“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布袋?”

  江子殷清越的声音中有些沙哑:“你说的对。他们开店做生意,我不能把客人都吓跑。”

  “你不是受了什么刺激?”明月夜如同看见鬼一般:“昨天从宫里得知真相以后,难受的应该是我才是。怎么你倒是看起来比我还要难受,不会是后来你又见了谁,看到了什么事情?”

  江子殷看着小石头正在懂事的摆筷子,嘴角扬起一丝欣慰,却是回答了明月夜的话:“我知道你从昨天就一直在担心有人不断的追杀你,但我还是昨天那个回答。只要再过一段时间,陛下一定会撤去通缉令。”

  明月夜哼了一声:“我们这些江湖中人,如何敢信朝廷,若是轻信,最后死在何地都不知道。”

  江子殷没有说话,明月夜看着江子殷,忽然叹了一口气:“真是不明白你这个小捕快,明明这么好的武功,偏偏要为朝廷效命。不如你跟着我,以后保准你吃香喝辣!”

  江子殷平静的看向他:“明月夜身边有剑踪,剑觅两大高手,虽无缘得见,但你又如何会用到我这个小捕快来保护。”

  明月夜没想到江子殷忽然提起这两个人,有些惊讶:“怎么,你不知道?若是他们还在,我用得着吃这么多苦头?都怪我记性太差,又付不起他们去年的雇佣费,他们跑去其他人家做护院去了,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

  江子殷眼中微惊:“那不是你的手下。”

  明月夜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自嘲道:“我会有两个武功这么高强的手下?梦里都要笑开了。”

  ***

  一碗面,清清寡寡,却让明月夜吃的是大呼痛快:“面劲道,汤滋味鲜美可口,难得难得。”

  面馆其他人听后,也都附和,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忙得不可开交的小虎舅舅听到这句赞美,又看到众人的称赞,笑的合不拢嘴,向明月夜道:“客官以后吃面尽管过来,我一定给你多加面,多加汤。”

  明月夜笑道:“我以后肯定是要成为你长期的‘客官’了。”

  小虎舅舅笑了笑:“那就多谢客官捧场了!”

  三人在小虎依依不舍的目光里,离开了面馆。

  “也不知这老板娘何许人也,居然能煮这么好的高汤,可惜无缘得见啊。”

  回去的路上,明月夜摇头直叹可惜,未能一睹老板娘的真容。

  江子殷答道:“小虎的舅母一直在厨房忙碌,若是你虔诚祈求的一直守在厨房门口,必能一堵真容。”

  明月夜干笑了两声:“干嘛要守在厨房门口,我可以……”

  小石头双眼有些惺忪,不禁伸手揉了揉眼睛,又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

  明月夜看到后,蹲了下来:“小石头,快上来,哥哥来背着你。”

  小石头有些犹豫的看向江子殷,待江子殷点头后,小石头才慢慢爬上明月夜的背,打起了瞌睡。

  明月夜背起了小石头轻若无物的身体,继续向前走去:“你说怪不怪,小石头开始明明都是听我的话,怎么最近什么事情都是要问过你才好呢?”

  江子殷只是提着装有长剑的布袋,低头走路。

  明月夜又道:“现在知道我们要去宁州,我现在倒是有些后悔当初让小石头跟着我们了。”

  江子殷紧了紧自己手中的长剑:“不会有事的。”

  明月夜看了她一眼:“要不我找个熟人来照顾小石头?”

  江子殷抬头刚想反对,脸色忽然变得更加苍白。明月夜见她表情不对,疑惑的向前看去。

  这条街道是京都大多官员的居住之所,官员们势大,所以这里平日间连个叫卖声也没有,很是清净。

  可是就在两人的前方,却有些嘈杂。

  一辆装饰极为雅致的马车被车夫驱赶停在门前,马车旁有两个丫鬟和嬷嬷正一边小声说话,一边期待的看着门口。

  拉着缰绳的车夫向几人笑道:“自从夫人生了大小姐,老爷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连夫人去为大小姐祈福都要专门回来看一看。”

  一旁的两个丫鬟听到这句话,都吃吃的笑了起来。那嬷嬷也笑道:“你在外院哪里知道,我们在内院的人才是知道,老爷对夫人和小姐的那个上心疼爱哟。”

  大门后,一个身穿绛红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抬步跨出了门槛,爱怜的抱着一个襁褓向马车走去。身后,一个女子紧紧跟随,面上露出温婉的笑容。

  几个奴仆见后,便不再言语。

  明月夜万分懊悔的抬头向门上看去,果不其然在匾额上发现了“江府”二字。

  有一股冷风刮过街道,明月夜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周围突然变得悄落无声,明月夜紧张的向身边看去,早已看不见她的身影。

  感受到那阵风,江博海紧了紧襁褓里的婴儿,抬头看了看天气,嘱咐道:“若是半路下了雨,就不必去祈福了。”

  那女子上了马车,将孩子接了过来,笑容满面的点点头:“老夫人也是这样说的,你放心好了。”

  江博海又不放心的嘱咐一番,才从府内招来了自己的轿子,向衙门赶去。

  不一会儿,江府门前,就再无一人。

  正在这时,背后传来小石头轻轻的鼾声。明月夜抬头看了看江府门前,那好似高不可攀的牌匾,背着小石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