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 第48章 人为刀俎我鱼肉,进退有度不强求
作者:流云舞天风的小说      更新:2023-05-08

  于翼和李穆家族,是二大世家,他们表面相似,实质却又完全不同。

  二个家族都贵盛无比,在杨坚一朝,五品之上者百余人,足可以担得起李半朝,于半朝之美誉。

  但他们又完全不同。

  李氏一族,因为主心骨李穆太老了,老到连杨坚都已经没有开战的欲望。

  这注定了他们一族,不被杨坚视为潜在的对手。

  李穆当时已是七十多岁,风烛残年,时日无多,仅仅自保而已。

  他也确实死于杨坚立隋之后的第六个年头。

  第二个原因,是李穆的族侄李崇以幽州总管之职,率军血战于砂城,全军为国尽忠。

  李氏一门,门风忠烈,是杨坚需要大肆宣扬和表扬的功臣和忠臣。

  这种标竿一旦树立,就需要一直红旗飘扬。

  但最大和最核心的不同,在于李氏一族,在朝中担任的,更多是虚职,虚有美名,并非实权要职,对杨坚构不成威胁。

  但于翼一族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他们在军队之中,根基深厚,在中央和地方掌控了可怕的实权,这让任何一个当政者,都如芒刺在背。

  让杨坚不安的,还有于翼的出身,那也是敏感和不同凡响。

  于翼的父亲曾是北周的太师,于翼本人也还有一个非常敏感的身份,他是北周的实际奠基者周太祖宇文泰的女婿,是根正苗红,具备最高资格和资历的北周朝的外戚。

  于翼本人也是北周的核心武臣,几乎参与了北周历次事关国运的大战,威名震天下。

  于翼可谓是北周核心权力层的高级统帅。

  在杨坚矫诏辅政之时,他任幽州总管,这是北周帝国三大军事强区。

  幽州是于翼苦心经营的老巢,历来兵强马壮,况且地处边陲,一旦事出非常,进退皆宜,非常容易为自己谋私利。

  于翼一族,很多族人都任职地方总管或刺史,主管一方军政,在朝任上柱国,大将军的也有十余人。

  让我们在于仲文的一封为自己和叔父于翼脱罪的奏文中,看看于氏家族在朝野的可怕实力。

  当时,他们叔侄以待罪之身,被杨坚关入牢中,于翼向杨坚服软。

  在文中,于仲文举出了于氏一族为杨坚任劳任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赤诚之心。

  “当群凶问鼎之际……臣第二叔(于)翼先在幽州,……内外安抚,得免罪戾。臣第五叔(于)智……镇绥蜀道。臣兄(于)凯作牧淮南,……臣第三叔(于)义……恭行天讨。自外父叔兄弟,皆当文武重寄。”

  于仲文显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杨坚吹牛。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家族。

  他们显然是杨坚一朝的实权集团,于氏一族,在朝中也有一个称谓,“贵戚”。

  他们的势力和影响力,已成跺跺脚,隋朝政坛都要抖三抖的力量。

  树欲静而风不止,居高位之上,月满则亏,是自然之理。

  于是,一场政治风波很快降临于家。

  于家的核心,于翼被人告发,说当年尉迟迥反叛之时,他有联络尉迟迥的企图和行动。

  这是大罪,但杨坚的行动,似乎过于迅速,还没有确认罪证,于翼竟然立即被投入监狱。

  一同入狱的,还有于仲文。

  这个罪名可能是莫须有。

  事实上,于翼是最早一批,向杨坚表示效忠,并且以实际行动支持杨坚的北周重臣。

  以结果论,于翼不应该受到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但这种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可轻可重,可大可小,也可实可虚。

  尺度和结果,掌握在杨坚和于翼二个人的手上。

  这个案件非常简单,但目的明确。

  杨坚需要于翼的服软,也需要于翼的态度。

  杨坚心知肚明,于翼也心知肚明。

  于翼端坐狱中,仰望不见天日的牢顶,意兴索然。

  为了了于氏家族,他需要表态。

  但他并没有自己上书。

  他让于仲文给杨坚上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奏文。

  在文中,于仲文回忆了自己和于氏家族在杨坚立隋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和忠心,并且重新对杨坚表示绝对的效忠。

  杨坚接受。

  他很快就释放了于翼叔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意味着如果杨坚需要,他可以无限期关押于翼,甚至处死于翼,还可以罪及于氏家族。

  君臣之际,名份已定,君要臣死,臣又何得不死。

  于翼终于得以善终,他在开皇二年老死家中。

  于翼之后,杨坚收回了太尉之职,自此之后,杨坚只保留这个职位名称,终其一朝,再也没有人能担任此职,也不敢担任此职。

  相对于自然老死的北周元老,有些一时风头无两,却又不知进退的前北周重臣,下场就要悲惨得多。

  除了刘昉,宇文忻,梁士彦谋反被诛,同一级别的前北周大臣,就数王谊资格最老,资历最深。

  王谊是杨坚少时同学,也是尉迟迥三方叛乱时南线的最高指挥官。

  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是杨坚的儿女亲家,他的儿子娶了杨坚的第五个女儿,王谊是富贵一时的外戚。

  杨坚本人就是以外戚的身份,篡夺了北周的天下,因而他对于外戚,有着天然的防范心理。

  更何况,他的这个外戚,是比自己功名更盛,武功更强的文武双全之辈。

  这是最招杨坚猜忌的身份和位置。

  王谊很早就在北周崭露头角,当年宇文护权倾天下,只手遮天之时,周闵帝在朝堂之上,唯一能做的就是拱拱手,是一个默不作声的傀儡天子。

  朝臣之中,自然不缺为虎作伥之人,但王谊立于帝侧,朝士微有不恭,他就勃然作色,要去殴打对方。

  失礼之士,怎么会料到有一个如此较真之人,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赶紧惶惧请罪。

  这让周闵帝保留了表面上的尊严。

  王谊自此成名,从此成为北周朝的忠义之臣。

  王谊也曾经是北周武帝的救命恩人。

  并州之战,是周武帝平生最危险的一战。

  他过于托大,和大部队分散,孤军深陷城中,眼看即将被北齐军队俘杀,是王谊拼死率麾下骁雄,将武帝从濒死边缘救下。

  救命之恩大过天。

  忠勇皆备的王谊成了周武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甚至让其挂帅,率领诸宗室亲王出征。

  让诸王屈居于一个外姓手下,这是绝对的信任和荣耀。

  但就是这样一个北周重臣,也为杨坚所用,可见杨坚篡周立隋,实在是天命所归,大势必然。

  但杨坚本人的威望,资历,甚至人脉都远远比不上王谊,在王谊面前,杨坚有很重的心病。

  他是真的不自信。

  在一次和王谊的谈话中,杨坚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不自信和戒意。

  他当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和王谊说:“吾昔与公位望齐等,(公)一朝屈节为臣,或当耻愧。是行也,震扬威武,欲以服公心耳。”

  杨坚心中,始终认为,当日和他同朝为官的同僚们,会有二心,他也时刻担心自己会重蹈北周静帝的后尘。

  这种担心和恐惧已是杨坚骨血之中,无法抹去的因子。

  王谊,已经是原北周一朝硕果仅存的核心重臣。

  再加上杨坚为了笼络王谊并取得他的支持,将自己的五女嫁入王谊家为媳妇,一朝成为天子亲家,更助长了王谊的权势。

  这就给了王谊一个更加让杨坚忌讳的身份,也是杨坚当日篡周的最大依凭,当朝皇帝的亲家。

  和杨雄,梁睿激流勇退不同,王谊不是一个愿意放弃到手权力的人。

  他在天下大定之日,依然毫不收敛地活跃于隋初的政坛之上。

  按照杨坚多疑猜忌,刻薄无恩的秉性,他们二人,迟早会走上对立面。

  只是,这个日子来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