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穿越的英宗 第六章 朕的内帑不要国库的钱
作者:竹兰亖的小说      更新:2022-10-23

  刘牧,走了出来,将手中的折子展开,高声朗读起来:“臣刘牧,领君命奉旨查抄马顺,王山,王林等一众犯官之家产,计白银一千三百四十六万两,字画一千四百六十幅,瓷器三千余套,房屋......”,这毕竟是在朱祁镇面前,按照老朱同志的意思写的,所以少了很多以往的奉承的前言,而是直入主题,当然此时一众大佬已经没心思去计较这些繁文缛节了,他们只关心有多少银子。

  刘牧这边刚说完,不待朱祁镇再吭声就听见,工部尚书王卺,站出来了“臣,有本启奏。”

  “准奏。”朱祁镇只得先听他说完。

  “陛下,黄河前年,去年皆有水患,今年已是正月,再等上一两个月黄河开化,难免会有凌汛溃坝之虑呀,臣请奏陛下拨银两修缮黄河大堤,一旦黄河溃坝,则河南数府尽皆要遭灾了。”王卺一脸悲伤,王佐在心里默默地给这位点个赞,他可是清楚的知道,黄河每年都是在修堤,前年跟去年也确实是有水患,但那是每年的的常态,那一年黄河底下的支流不得泛滥几次,至于百姓伤亡怎么说呢,不说一个没有吧,至少比正常生老病死要多个一两个。

  至于朱祁镇在听完王卺的话之后,也是眼睛一亮,他正在想怎么样可以顺当的把这笔钱的大部分给国库,还不让文官们怀疑自己藏私呢,这瞌睡就给送枕头,真是妙不可言,至于说黄河水患,朱祁镇作为一个历史学的博士毕业生,不说对黄河每一次的水患都了如指掌吧,但至少他很清楚在这几年黄河根本没有大的水患,但是黄河大堤的修建怎么说也是一项不可少的工程,至少在如今没有办法根治黄河水患的时候,黄河大堤无疑是一个对付水患的武器。

  略微思考之后,朱祁镇就开口了“王佐,让户部拨付两百万两修缮黄河大堤,同时选派能人善工,治理黄河泥沙淤积。”,王佐一听知道了自己表演的时间到了,“臣遵旨,只是陛下,近日北境瓦剌等蒙古诸部以及关外的女真诸部都频繁侵犯我边关,这军费就已是很高了,臣希望陛下能削减些修黄之费。”朱祁镇也是眉头微微皱起,没想到这几年蒙古,跟建奴都蹦踏起来了,他默默的的将原先的那个计划给提前了不少,明年就是正统十四年,那一年残存的北元势力就会大举侵边,朱祁镇需要他们的血来为自己即将开始的改革做最有力的注脚。

  “邝埜,真的是这样吗?”朱祁镇询问了兵部尚书,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就开口了“既然如今边关,百姓都需要大批的银子,这样吧朕也不是什么暴虐之君,刘牧,待会让人押解一千一百万两给户部,交给国库,剩下的一百多万两朕就收进内帑吧,毕竟朕也是要吃饭的,至于说以后每年国库都不必再划拨银子给朕的内帑了,但是好得得给朕留些吃饭的产业那些房产什么的当作皇庄给朕吧,至于书画,珠宝,瓷器什么的,就统统折银交给户部吧。诸位爱卿,朕如此划分可行。”

  太行了!诸位昨日还在密谋怎么坑银子的大臣此时心里无不一阵狂喜,本来都抱好了跟皇上三七开的决心了,结果皇上只要了一百多万两,还有一些皇庄,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显然这些大臣在狂喜之下忘记了什么叫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众人纷纷口称陛下英明,算是同意了这件令这帮大臣日后肠子都悔青的事。

  于是再有有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上奏后,这场早朝结束了。

  只是朱祁镇刚刚走回乾清宫就有一个小太监过来,说是孙皇太后要见他,朱祁镇这才想起来在这里自己还有一个便宜老妈孙太后,以及朱祁镇留下的钱皇后,和一众妃嫔以及朱见深跟朱见潾两个儿子,这一波朱祁镇属于是喜当爹了,当然朱祁镇肯定不会跟她们进行愉快的交流,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这种事还是做不出来的,所以他必须要想一个万全的方法解决这件棘手的事。

  但是现在朱祁镇首先是肯定要去见见自己的便宜老娘的,虽说接盘不可取,但是此时作为可以证明朱祁镇统治合法性的孙皇后还是必须要尊敬的。

  朱祁镇刚忙让人准备移驾去慈宁宫见太后。

  不多时,皇帝的乘舆就到了太后的寝宫,一进门,朱祁镇就看见了翘首以盼的孙太后纳头便拜“儿臣给太后请安”,就是这位妇人在英宗被俘时毅然选择了立英宗的弟弟邺王为帝,这是完全将自己儿子的性命放于整个国家之下,这样的人担得起他的一拜。

  “来了就好呀,快起来快起来。”此时的孙皇后还没有经历儿子被俘生死难料的事情,此时的她依旧只是一个希望儿子好好的,能成为一个明君的母亲,但是显然这一次,她把朱祁镇叫过来是有事要说的,原因无他,她听说了自己的儿子不要国库每年给内帑拨款了,那这不是要着诺大的紫禁城几万人吃土吗,只是不待她开口,朱祁镇已经料到她要说什么了,“太后,儿子知道您要说什么,不就是说儿子不要国库那每年点百万两的拨款吗。”这下子轮到孙太后懵逼了,她是实在想不明白,在自己儿子嘴里这维持几万人一年生活的银子怎么就成点了?但是没等他说完,朱祁镇就说了。

  “太后,儿子从户部手里拿了不少的房产跟店铺,土地,靠着这些东西建立一个皇庄每年的收益绝对要比那点户部的拨款只多不少。”

  但是很明显出身不太底层的孙太后多少知道一些大商人的收入,所以对于自己儿子的话多少有那么一丝的怀疑,但是终归还是要有不少收入的,她盘算着给每个嫔妃节省着点过日子也就能过去了。

  只是,她仍然不知道,朱祁镇身为一个穿越者可以为皇宫赚来多少的银子,以至于户部的人恨不得天天赖在皇宫门口让内帑给国库拨银,没到这是朱祁镇总是拿出来当初说好的内帑不要国库的银子,来论证此时国库不可能从内帑拿出哪怕一分钱的银子,每当此时户部的一众官员都恨不得给自己来上几十个大逼兜,为自己当初的短视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