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穿越的英宗 第四十六章 打与不打
作者:竹兰亖的小说      更新:2022-10-23

  随着朱祁镇表明了态度,这些六部的人也都不好意思再憋着了,邝埜因为先开了火,现在还在冷却所以户部的王佐,接替了发言,“陛下,臣为户部尚书,对兵戈之事不甚了解,然,臣知所谓征伐不仅仅只是军士,将帅死战,实为国力之相抗衡也,国力者,财也,昔兵法有言: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者,形也。本朝岁入税银四百余万两,拥两京一十三省,黎庶何止千万,而蒙古虽言拥其草原,然则其民不过百万,虽有战马,然以长城之固,山河之险,若非国有奸佞,民不聊生,其必不可憾我大明河山。”王佐以孙子兵法为依据,不得不说准确预言了原本明朝的结局,内有农民起义,天灾不断,外有满清造反,而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前满清也没有真真意义上的大规模入关,因为不论如何明朝经营了上百年的京北防线,在明朝没有内部瓦解之前,满清想要入关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家底够不够血拼一下子。直到明朝被李自成灭,京北防线最后的支柱倒下,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清军才真正入了关。

  “所以王爱卿的意见是打喽?”朱祁镇看着王佐,王佐心里一阵发虚,顿了顿还是硬着头皮,“臣赞成出兵,只是臣不知兵事,虽然赞成只是怕只是平添一个热闹吧。”,王佐还是滑头了一下,朱祁镇哼了哼鼻子,“老滑头,邝卿,你可是朕的兵部尚书,总不会也是个不知兵事的吧?”

  邝埜也是满脸无奈,说白了这一次看着叫来这么多人,真正皇帝想问的只有他自己,别人的意见再重要,毕竟也是专业不对口,而且打仗的事本身就跟人家的职责关系不大,打输打赢锅都是他的,想到这里,邝埜不禁感觉自己需要思考要不要提前退休了。

  但是现在皇帝问他话呢,他也不可能装聋作哑。

  “陛下,臣自然是知兵的,刚才王尚书也说了我大明比之鞑子,优势极大,但是为何自宣德始逐步丧失了对漠南的掌控呢?要知道沙井堡在太宗皇帝时可是我大明驻军之所呀!及至本朝沙井堡失,漠南成鞑子之天下,塞外竟不见我明军,臣以为此虽有国力不及太祖太宗,更为重要为太祖太宗两朝,以开疆为要,力主兵伐,征讨四夷,然穷兵黩武终非长久,固仁宣二宗以守业为要,故弃贫瘠之漠南,守长城之固,本朝若以守业为要则此次沙井不易攻,盖因攻沙井固可一时获利,但是鞑子必不可能罢休,所以在沙井反复大战是肯定的,这将消耗的将我大明不小的一部分国力,但是若陛下想成太宗之伟业,则可趁此时机收复沙井堡,意图大业,固此事战与不战,全决于陛下之思。”。

  老实的讲,邝埜讲的没毛病,国家战略才是决定事情的基础,所以众大臣都看向朱祁镇,但是朱祁镇却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邝卿,按以往经验,10万大军不做修整可持续作战多久。”。

  这没头脑的一句话,邝埜先是愣了愣,但是很快反应过来“依往日经验,只要是粮草充足,十万人马差不多可以连续三个月作战”。

  “三个月吗?现在是二月,要到五月,那就是夏天了,现在蒙古人的羊一般产崽也就在这个时候了,够了!”朱祁镇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