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开局拥有神特性 第三百零六章 崖山多忠魂,难忘庙堂上
作者:发刀片的家伙的小说      更新:2023-08-15

  “殿试继续进行。”李济的决定让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有些意外,他们原以为李济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政务而被迫打断殿试的进攻。毕竟张世杰急匆匆地闯进来,脸上的焦急神色没有任何作假的成分,突发事件需要立即解决。“元叹,渤海太守号令全天下的州牧太守起兵讨伐董卓,依你之见,联军的胜算几何?”李济可没理会考生们的意思,继续对顾雍进行考核。顾雍如今不过二十年载,却已养成一身威严气势,沉默寡言的他听到李济的提问后,立马拱手说道:“雍觉得虽然联军声势浩大,集天下之无数兵马,但董卓坐拥凉州和司隶之地,又有洛阳八关这样的雄关据守,除非董卓军内部出了问题,否则联军的胜算不算太大。”说罢,顾雍陷入沉默,显然没有再作解释的意思。李济的谋主们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卢植也是陷入沉思,认为顾雍的观点有些道理。在顾雍身旁还未参与考核的两位文人,脸上露出赞同的意思。虽然袁绍有着汝南袁氏这个金字招牌,天底下的州牧太守大多数受到汝南袁氏的照顾,就连霍乱朝纲的董卓也曾是他们的门生,袁绍想要集齐大量兵马并不困难。但是董卓也不是好惹的,与凉州叛军合作的他拥有着一批民风彪悍的羌人士卒,再加上自己的西凉军和收编而来的洛阳禁军,借助汜水关等雄关来防御联军并不困难。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董卓军是董卓的一言堂,而联军并非袁绍的一言堂,参与其中的太守,之间或多或少有着仇恨,只需要一根导火索就能将他们瓦解。顾雍虽然不懂军事,但他智谋过人,轻易地看出联军的弊端。“如果董卓败的话,那么元叹觉得败的原因是什么?”李济对于顾雍的话十分认可,连忙追问道。然而这一次顾雍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微微摇了摇头,“雍不善军事,又无通晓人心的能力,董卓如何败雍不敢下判断。太守身边有比雍还要出彩的能人,他们或许知道董卓败的条件。”“谦逊有礼,蔡公你的子弟真不错啊。”李济突然大笑起来,连连鼓掌称赞道。“他只是跟随我学习音律和书法,我从未教导过他这些东西,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学习得来的。”蔡邕话虽如此,但脸庞上的喜色未曾掩盖,还连连向着自己的好友挑眉,喜上眉梢。卢植的嘴角抽了抽,无视起自己的好友。即便卢植眼高于顶,也十分认可顾雍的才情,而李济的这一番称赞无疑是认可了顾雍的才能,想要委以重任。“太末县县令年事已高,已经连连向我提出辞官的意愿。我欲让你接替这个职位,你可愿意?”李济直接以县令一职委托给顾雍,让在场的考生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李济居然会如此看重对方,竟然直接提拔职县令职位。以顾雍的年龄,只要在任上没有犯了大过错,势必很快就会被提拔到李济势力的核心里,担任要职。之前的文举殿试考生有些发酸,他们不过是被任命为各地方的官吏,显然没有入李济的法眼。“既然这样,雍愿意一试。”顾雍也看出了李济的用意,脸上的沉默似乎退却一丝,连忙拱手回道。沉默寡言不是坏事,但是老是不说话那也不行,李济只好认为这不过是顾雍的一个缺点,尽可能的无视这东西。接到李济的任命后,顾雍没有选择停留在龙雀城里,而是当场向李济提出请辞,想要立马出发太末,整顿政务。顾雍的雷厉风行让李济等人十分欣赏,于是乎李济答应了顾雍的请求,让掌管人事的戏志才在官府里挑选出几个能吏,跟随顾雍前往太末历练。走马上任的顾雍成为了出头鸟,有着顾雍带头,其余参加了殿试考核的考生们也纷纷提出要立马到岗位里进行工作。李济看到自己的官员开始卖力起来,也没必要阻止他们的热情,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很快,大半的文举考生离开了府邸,只留下参加武举殿试的考生们。“你们既参加了文举考试,又参加了武举考试,你们的成绩都达到了殿试考核的标准。但殿试只能参加其中一个,不知道你们参加哪个。”李济没有立即开始考核,反而还询问起这群考生中最特殊的两个人。他们都身穿破旧的儒服,身上的儒家气质浓厚,很难相信他们还参加了武举考试。这群武举考生中都是膀大腰圆的壮汉,尤其是九尺之高的董袭,一只手臂都比这两位文人的大腿还要粗壮。“回太守,我们想要参加武举的殿试。”两人相视一眼,随后给出了答案。这让李济有些意外了,毕竟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担任丞相之类的职责,理应更偏向于参加文举才对。然而李济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猜出了文举殿试的大概考核情况,想要试试武举殿试罢了。虽然他们种田不行,差点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但他们始终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无论走文还是走武,都能很快担任高位,深受器重。既然这两个人才都参加了武举殿试,李济也不好出声阻止,只好将他们归类至武考生一类了。一共十名武考生,其中的八人都是参加了勇武科目考核,兵法考核的人寥寥,而且还有是一些只知典故不知兵法内核的空壳,连赵括都不如。杨素只要稍微提问一下,就将他们问得哑口无言。李济将这些考生全部查看了一遍数据面板,除了董袭之外,他们的勇武值都是在五十到六十之间波动,没有一个到达三流武将水平。不仅仅是这样,他们统帅值也低,都是处于十几二十几的行列,指挥兵马的能力几乎等于没有。以他们的条件,大多数要被充当至军中的基层军官,根本没有晋升将帅的资格,少数几个获或可以被挑选到各个将领的亲卫部队当中去,必要时刻充当尖兵。在李济的示意下,龙雀军的猛将们纷纷在几个考生里挑选一两个到自己的亲卫队里面,充当排面。而董袭由于与周仓交过手,虽然被击败了,但李济当场将他晋升为军侯,还将他分配至水师当中,在这里自然不需要再做安排。将这八个武考生打发走之后,还留下两个文人。这两个文人都参与了文举和武举考试,皆在这两次考试当中取得惊人的成绩,让龙雀军不少文官为之一惊。能文能武的考生并不常见,东汉末年仅仅只有卢植才能作为代表人物。卢植也是听到考生里面出现了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升起浓厚的兴趣。“草民陆秀夫见过太守!”“草民范仲淹见过太守!”如果说陆秀夫不太为人熟知,但要是提及文天祥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知道他的事迹。而陆秀夫则是跟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的民族英雄。宋末元初时期,蒙元大军将宋朝军民二十万余人围困在崖山之中,当时被任命为左丞相的陆秀夫不愿向元军投降,毅然决然地背着仅有七岁的宋少帝赵昺从崖山投海自尽。崖山多忠魂,后先炤千古。宋末三杰可谓是忠臣的典范。而范仲淹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就算不知道范仲淹这个人,但只要上过学,一定背过他的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除了岳阳楼记之外,还有渔家傲·秋思……等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范仲淹在文学上做出了极大的成就。不仅是着名的文学家,范仲淹还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出身寒儒登上进士之位,受到宋仁宗的赏识很快就坐上了宰相位置。与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一同策划的庆历新政,想要将宋朝的积弱局面扭转过来,然而惹怒了既得利益集团,这场改革在这些集团的破坏下很快就宣布失败。范仲淹除了文官之外,还曾经在戍边驻守,与当时的西夏对峙,打得这群蛮人称范仲淹为“胸中藏有十万甲兵”。兵制改革,提拔种世衡、狄青一大帮武将,无疑彰显了范仲淹在军事上的才能。李济也没有想到一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仅引出了董袭这个江表虎臣,还把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和范文正公给抽了出来。【姓名】陆秀夫【职业】文臣【身份】会稽郡流民【等级】63【勇武】54【统帅】80【智谋】83【政略】85【魅力】80【气运】10【个人特性】1才思清丽:陆秀夫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2非凡儿:与寻常人相比不一般,陆秀夫提出的政策能够提升行政效率3宋末三杰:与陆秀夫、张世杰同时处于一个战场时,每多一人,张世杰个人战斗力+10%4大宋忠烈:默认为死忠状态5捧日者:忠心辅佐帝王,每当主公采取他的建议时,领地内的民心治安上升,全体部队战斗力+10%,士气上涨至高昂状态,不容易掉落。若敌方部队数量高于己方两倍以上时,全体部队战斗力额外+10%,士气上升至绝命状态6焜耀史策:受到后世人的追捧,小幅度提升领地对流落人才的吸引,大幅度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容易结识到高特性人才。领地诞生高特性人才概率大幅度上升【技能】不苟人知、振奋军心、云中金甲、海上铁斗胆……【心法】忠烈集【装备】无【特殊兵种】无————【姓名】范仲淹【职业】文臣【身份】会稽郡流民【等级】65【勇武】63【统帅】85【智谋】91【政略】93【魅力】80【气运】10【个人特性】1寒儒:拥有坚毅的性格2文学大家:每做出一篇文学作品时,提升领地对人才的吸引概率3兴学:新办学堂时,领地内诞生高特性文臣职业人才的概率上升,若范仲淹在教导学生时,有概率让学生领悟新特性4伏阁请对:范仲淹拥有不错的口才。与人辩论的时候,范仲淹引经据典打压对方的气势,令对方无言以对,自觉理亏5文武双全:处理领地政务时,领地内发展速度+20%;担任军师时,范仲淹计谋成功率+20%;带兵出征时部队战斗力+10%,个人技能威力+20%6治水:兴修水利,挖掘水渠,所消耗的钱财-20%,所需时间-10%,水渠影响的范围内税收上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上升7赈灾济民:领地内发生天灾人祸的概率下降。若被君主委任为赈灾官员时,赈灾之处的民心大幅度上升,犯罪现象大幅度下降,治安上升,赈灾之地恢复时间缩短8济时良相:当任君主身边文官时,领地的发展速度+45%,资源产出量+30%,行政效率上升,官吏腐败程度下降,官员野心下降9龙图老子:与异族交战时,范仲淹率领的部队战斗力+25%,士气上升,防御力上升。若范仲淹驻守君主势力的边界时,城池坚固程度上升,部队防御力大幅度上升,攻击力小幅度上升10庆历新政:进行改革时,国家稳定度大幅度上升,民心大幅度上升,治安大幅度上升,领地发展速度+80%,行政办事效率+80%,资源产量+40%,官吏腐败现象大幅度下降,有极大概率裁去无用官员部门,税收上升【技能】秋思、江上渔者、苏幕遮、御街行、野色……【心法】一气诀【装备】无【特殊兵种】康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