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橙镜 IV.2 小学生难题
作者:P.r.的小说      更新:2022-11-13

  这样轮一圈下来后,教室再次陷入了沉静。“加分志愿”正低着头抿嘴,眼神左右躲闪。没办法,我不得不扮演起不受欢迎的角色,用听起来就变扭的高音调介绍说“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非常有趣的地理知识”。台下的学生们注视着我,等着看究竟是怎样的有趣法。我想起高中时候初次接触经济课的时候,那新加坡的老师也是这样用欢快的基调试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也的确很擅长吸引别人——比起讲述经济对于社会是怎样重要的存在,他总是用朋友间聊秘密的语气很正经地描述懂经济的高中生是多么特别,多么有魅力。我试着模仿,可又不知道如何将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传递给哪怕是小学生。结果,我还是按部就班地从地壳的结构开始,平铺直叙地讲了起来。当在黑板上画解刨图的时候,能明显感到身后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窸窸窣窣地有小动作。

  老师走过来悄悄提醒我们说不一定要讲很深奥的东西,好理解的小知识点会很受欢迎。我正要翻书,突然想起来板块碰撞的内容,于是停下了手头失败的简笔画。

  “大家知道山是怎么形成的嘛?”

  很好,不少人抬起头,抓住他们兴趣了。想也是,生活中能见到的山水当然比脚底下看不见的石头块有意思。

  “山是不是比咱们平时站着的平地要高呀?”

  “是!”他们又齐声拖出长音。

  “那大家拿橡皮比划比划。两块差不多大小的橡皮,要怎样互动才能让其中一块变得更高呢?看看谁能在纸上画出来给我好不好?”

  终于,一班人陆陆续续站起来找老师要纸。我松了一口气,退到了窗边。

  “简单易懂,可以啊老总。”Ava靠着窗台小声说道。

  “可惜没有冲浪有意思。”

  “哪里哪里,我觉得你很擅长这种。”

  “哦哦,我正需要精神支持呢,展开说说我擅长什么?”

  “比如说把话题抛给别人。”

  “确实是值得骄傲的技能,尤其是有人善于配合的时候。”

  “谢谢谢谢。”她半开玩笑半敷衍地应着。

  我们开始在课桌间走动,看看孩子们都在画些什么。真是......一言难尽;要么是我对橡皮的理解有问题,要么是小家伙们在光明正大地跑题,画些羊啊,彩虹啊之类的东西。还有相当复杂的,单那摁着蜡笔吭哧吭哧上色的认真劲儿就令人敬佩,和我在小学语文书上留下的火柴人古战场有的一拼。Gabriel这会儿已经坐下了,他左手护着桌子一边,右手摆弄着两块橡皮,出乎意外地在认真考虑。只是被他同桌满脸委屈,伸着脖子想把名下的一半财产够回来。我走进前蹲了下来。

  “不用争的,两个人一起想会容易不少。”

  Gabriel才注意到我,一下把橡皮推到一边,被同桌以迅雷之势捎回了自己笔袋里。

  “骑车不酷为什么喜欢?”

  原来还惦记着这事。我摸了摸脖子,正想再随便找个好理解的理由晃过去,只见周围的几桌孩子也看了过来。

  “其实自行车能让你有一种正活在当下的感觉。”开了个不好圆回来的话题,最主要我也没想好该如何解释。“你看,比如说海边,是不是Gabriel想去的时候坐轻轨或者爸妈的车子一下就到了?”

  他眨了眨眼,没吱声。

  “一下就看到了大海,就像是毫无缘由地吃到了喜欢的蛋糕。骑车就不一样了,要花上时间,一步步蹬。当然了路上迎着风也很舒服,但总归是‘亲自’在向着大海前进的。脑海中想着目的地的样子,身体付诸行动,最后等到达的时候就会觉得格外有成就感。”这回答让我自己安心下来。

  “可直接吃到蛋糕不是更好吗?”

  果然投降好了。

  “每天都能不费力就吃到想吃的蛋糕,一定会吃腻的。”Ava用平时对我的语气从身后插话过来。

  “喂,是不是应该稍微柔和点?”我赶紧切成中文嘟囔了一句。没人搭理。

  “骑车就像是隔三差五吃到想吃的蛋糕,是拿到好成绩收到奖励时吃到的蛋糕,就像冲浪时站在浪尖上,比游艇好玩多了。”

  “冲浪很酷。”蛋糕的比喻被小男孩一股脑抛掉了。

  “没错。”Ava清脆地应道。

  我到底是目睹了怎样的儿童剧。不过既然他和我都释怀了,就结果算一切顺利。

  “Gabriel,帮我想想,一块橡皮当海浪,另一块当冲浪板的话,两个橡皮要怎么摆?”

  同桌慌张地看了我一眼,不过Gabriel这回顺了前座女生的过来,叠在了自己的上面。

  “不错不错!能不能替大家在黑板上画出来呢?”

  他站起身,一下显出高来,随后两手紧贴身侧走到黑板前。其他学生都转身盯着看他画出了示意图。

  “很形象。大家看到了吗,”我拍了拍手走回讲台,“这两块就像是我们脚下的大陆板块。当它们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一上一下这么错开,下面的部分把上面的顶起来,就形成了山脉。”当然没这么简单,但今天先点到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