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我没想当皇帝 第二十六章 登天梯
作者:春秋漫步者的小说      更新:2022-11-03

  李愔仰脸,一脸悲愤的看着眼前,这高大辉煌的宫殿。

  以及它漫长的台阶……

  整整三层地基,三层啊!

  亲娘类~,这都得靠自己的小短腿爬上去。

  本小殿下才六岁,还不让别人抱我上去,这合理吗?这公平吗?

  李愔恨不得伸出三根手指,使劲杵到他老爹李世民的脸上。

  (李世民:干啥?李愔:没事,就问问您老识不识数?)

  第一层地基高约十米,正前方向,延伸出三条宽二十米,斜向三十度的大理石阶梯。

  然后就是一个广场,其实是叫:平台。农村盖房,门口台阶上都有的那种小平台。

  但有一次李愔就好奇的逛了一圈。

  逛完之后,他呼吸微喘地表示,这特么是平台?

  你见过可以供两百人一起跳广场舞的‘小平台’吗?

  从今天起,它改名了,叫广场!广场!

  我李愔说的,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改口。

  (李世民斜眼看过来:嗯?儿贼,你叫我?)

  第二层也是地基,建在第一层地基的上面,高约五米,还是三条青白色大理石的斜向台阶。

  台阶之上,又特么是一个广场,只不过这只能叫‘小广场’。

  李愔解释,因为它只能供七八十个人,拉开距离跳舞……

  (李愔:别误会,这不是凡尔赛,也没有夸张,这只是真实的数据罢了)

  第三层的地基,建在第二层地基的上面,它就比较矮了。

  李愔表示:才高三米,真丢人。

  上面也没有广场,只不过有数十根直径两米的大柱子,撑起的一个东西向的,宽五米,长百米的,一条小走廊罢了。

  只有在第三层地基上,才建着真正的辉煌大殿。

  李愔气喘吁吁地的迈开小短腿,呼哧呼哧地,爬了不知多少个台阶,终于到了宫殿的大门口。

  李愔觉得,自己犹如某个唐秃子,刚刚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来到灵山脚下。

  他仰头,只见一个金光闪烁的牌匾挂在正中间,上书三个大字:

  大雷音……

  呸呸呸,是太极殿。

  太极殿,由东西向排列、宽约220米的三座大型建筑组成。是中国建筑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正殿之祖”。

  也是隋唐皇帝们开大朝会,面见百官的地方。

  就连新皇即位、大赦改元、政治决策等重要国事活动,也都在太极殿内进行。

  甚至对整个东南亚的建筑都产生深远影响。

  像后世小倭寇的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长冈京,很多宫城正殿都叫“大极殿”。

  不用多想,那都是在仿造‘太极殿’。

  …………

  李愔就站在大殿门口,一手扶着柱大子,一手扶在腰间,在微微起伏身子。

  一只手,突然从身后冒出,搭在李愔的肩膀上。

  “一、一边去,别、别打扰,本殿下,喘气~”,李愔在气喘吁吁。

  “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李愔身后响起。

  他转头一看,竟是‘斩龙大佬’魏征。

  那一张老脸,正面无表情的,看着李愔……

  突然觉得脖子有点不舒服,李愔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感觉还在,便心安了少许。

  “我来了”,李愔点点头。

  “你不该来的”,魏征的神色有些不渝,瞪了李愔一眼。

  嘶~,本殿下哪里招惹这位大佬了???

  李愔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干巴巴的回了一句:

  “可我,还是来了”。

  两人一个仰头一个俯视,大眼对小眼,四目相对。

  氛围一时间陷入沉默,就连四周的空气,也不敢说话。

  …………

  最后,还是魏征先开口了,中年人的嗓音略带沙哑:

  “你甚至都不愿意叫我一声老师?”

  啥?哦哦,对,老师,对,没忘没忘。

  “老师好”,李愔赶紧站直身子,恭敬的,深深的一鞠躬。

  同时,他脑海中,只觉得这场景分外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

  魏征点点头,脸色好看了一些,说道:

  “既然你还愿意叫我一声老师,那便是老夫的学生了。

  老夫给你一个告诫”。

  “是”,李愔心中好奇,什么告诫?

  “待会儿入殿内,你一定要学会,谦逊,甚至懦弱。”魏征神色不明的说道。

  啥?懦弱?李愔有点懵。

  但李愔还是立刻点点头,挤出一张灿烂的笑脸,说道:

  “嘿嘿,老师你是知道我的,我一向很胆小。额,也特别的谦逊,特别的懦弱。”

  魏征不置可否,深深看了李愔一眼,有些愤怒的说道:

  “哼,你最好如此。且跟老夫来吧”。

  魏征一甩袖子,扭头走进大殿,大步流星,根本就不等李愔。

  李愔抬脚跟了上去,心里却暗暗嘀咕:

  这个便宜老师,这是怎么了?总觉得他在针对本殿下。

  ………………

  殿内,

  如何的大气磅礴,如何的辉煌华丽,这些,先不去说。

  李愔只觉得,这太极殿,即使再如何气势磅礴,也远远比不上,大殿上头坐着的那个人,‘千古明君’李世民。

  龙椅是空着,因为便宜老爹还没有举行登基仪式,他是以太子的身份,坐在龙椅旁边的凳子上。

  今天也不是朝会时间,大唐的中央机构,三省六部九寺的百官们大部分都不在。

  只有老爹李世民的一些心腹重臣们在开会,人不多也不少,三四十人而已。

  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

  武有李靖、秦琼、尉迟恭、李绩、程知节等人。

  李愔进殿后,双眼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他直勾勾的看向老爹李世民,屁股底下的那个普普通通的凳子。

  心中暗叹:

  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坐,那个普通的凳子,身价瞬间翻升了百倍千倍,甚至万倍。

  这打着圣人坐过的名头,拿出去卖,能卖多少钱?

  实在不行,就说凳子上有圣人皇家紫气残留。

  坐一坐,可福泽后代,保佑子孙,顺带着祖坟冒青烟……

  应该能值一个‘小目标’吧??

  此时此刻,正如某一句诗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人却在看你。

  李愔在打量凳子,周围的重臣大佬们,也一个个在打量着他,那些眼神,或好奇,或惊讶,或,意味不明。

  “愔儿,这东西是你做的?”李世民捏起一个寸许大小的铜块,直接扔到李愔的脚下。

  李愔定睛一看,正是自己让人打造的活字印刷术,的一个铜字章。

  可这东西,不是装在盒子里,让自己的爷爷李渊拿走了吗?怎么跑到老爹手里了?

  难道是?

  ‘大孝子’李世民,暴打年迈老父亲李渊,再强抢老父亲的退休金,去……

  李愔的脑海里千回百转,瞬间演绎出一部八百集的家庭纠葛大剧。

  “问你话呢?愔儿,这东西怎么用?”李世民看到李愔呆住了,无奈喊了一声,心中安慰自己:亲的,亲的,是亲儿子。

  唉,李愔叹了一口气,他心疼的捡起那个小小的铜字章。

  “阿耶(老爹),这可是宝贝,你轻点扔啊。”

  不等李世民回话,一旁的老狐狸长孙无忌开口了,

  “六殿下,我听冲儿说,这东西能动摇山东世家的根基,这是真的吗?

  冲儿年轻,我怕他听错了,还请殿下你亲自说说”。

  长孙无忌微笑着温声问道,面白长须,彬彬有礼,就像一个中年老帅哥,说起话来如沐春风。

  但是仔细一思量他话里的意思,却是率先将自己的儿子长孙冲给摘了出来,若是最后李愔说假话,欺骗了众人,那也怪罪不到自家儿子头上。

  真是个老狐狸,李愔暗骂一声。

  “没错,我家的崽子也是这么说的”,另一边壮汉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瓮声附和道。

  便宜老师魏征闭着眼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其他众人却都紧紧盯着李愔,殿内鸦雀无声,都想知道李愔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可是传承了千年的山东世家们,他们一个个盘踞在山东各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再加上手握知识传承。

  一个王朝传承二三百年,就会走向灭亡,可他们这些世家,年代稍微久点的,就已经传承上千年了。

  正所谓:王朝崩塌,他们不倒;皇帝更替,他们不变。

  他们若是联合起来,就连李世民都不敢轻易得罪。

  可到了李愔的嘴里,那小小的铜块,竟能撼动他们的根基,这怎么可能?

  没人敢轻易相信,但他们还是抱着一丝幻想,将李愔召来询问,

  万一,李愔说的话,是真的呢?

  “山东世家一个个树大根深,你一个黄口小儿,怎敢大放厥词?还不赶紧谢罪。”

  不等李愔辩解,魏征猛然睁开眼,对着李愔就是一顿训斥,逼着李愔认错。

  面对老师魏征的谴责,以及大殿内其他重臣大佬的压力。

  李愔一言不发,他先是抬头看向老爹李世民,老爹眉头紧皱,面色紧张,却透着一丝丝的期望。

  随后,他的目光又缓缓扫过众人,长孙无忌、程知节、房玄龄……最后停在魏征的脸上。

  “哈哈哈哈”,

  李愔笑了,声音由小及大,他大喊一声:

  “给本殿下,拿纸墨来”。

  ………………

  什么是活字印刷术?

  李愔表示,别看我以前是语文老师,但是文史不分家,我的历史水平,也是可以的。

  唐朝后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就是先将要印刷的字,反刻在木板上,然后刷墨,印在纸上。

  到北宋时期,会出现一个叫毕昇的工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一个个字反刻到一个个小泥块上。

  每当打印一篇文章时,就将小泥块按照顺序排列好,固定好,就能上墨打印了。再后来,泥块容易碎,就换成了小铜块当字章。

  这,就是活字印刷术。

  可是,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唐朝初年的时候。

  书籍,是怎么一本变两本,两本变四本,然后再流传出去的呢?

  (李愔:谁要敢说将书一撕为二,谁就滚到墙角罚站去。)

  答案只有一个:手抄。

  唐初,大部分的书都在那些世家手里藏着,轻易绝不外借,那是他们培养人才的根基,是立家之本。

  一般的读书人,若没有关系背景,想抄书?

  你有手都没地方去抄。

  所以,唐朝的书很贵,很贵。那到底有多贵呢?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月俸为16000文钱,只可购买16卷书,而他的《长庆集》有50卷,出售一套就超过他三个月的工资。

  一本书16卷,就是16个章节,一个章节一千文,而唐朝一文钱,约等于现在的3.5元。

  一章节3500元,那一本书多少钱?

  这价格你可以仔细算算,再想想,一般人能读得起书吗?

  反过来说,读得起书的人,那是一般人吗?

  一直到了宋朝,尤其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一本书竟然骤然降到了300元左右。

  无量天尊,阿弥陀佛,哈利路亚。对读书人来说,对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降福音啊!

  虽然价格仍然不便宜,但是至少,一般家庭咬咬牙,也勉强能支撑了。

  于是,当活字印刷术发明后,

  书籍价格暴跌了九成,书籍数量暴涨了百倍千倍,读书人的数量也成百上千倍的爆发。

  宋朝的经济一日千里,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读书人的地位更被捧上了天际。

  与此同时,

  那些传承了上千年的世家士族,也彻底失去了文化的垄断,失去了立足的根基,最后,悄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