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十三章 现代管状火器的祖先梨花枪,戚继光设计出戚家刀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11月21日早上,戚继光打开唐顺之写的《武编》这本书后,唐顺之把这本书翻到有一页画有一种叫“鸳鸯伍”阵法的图向戚继光介绍起来,这种阵法可以把许多兵器都结合使用。

  戚继光看完鸳鸯伍的阵法图后想了几分钟对唐顺之说,可以对这种阵法的图进行修改,接着戚继光修改好阵法图后戚继光叫陈大成带领11个人排成一个对称的纵队,并且都拿上兵器,戚继光叫陈大成等人这样排在一起是为了方便随时完善和调整这种阵法。陈大成等人排好后,戚继光一边指着修改好的阵法草图,一边指着陈大成等人排成的队形对唐顺之进行详细的讲解,修改过后的这种阵法一队为12个人,他们各拿着长枪、盾牌、腰刀、狼筅等兵器。

  戚继光把调整完后的阵法改名叫“鸳鸯阵”,于是戚继光改造出一种新的阵法——“鸳鸯阵”,并且戚继光命令将士们从今天下午开始就操练鸳鸯阵法。

  接着唐顺之继续向戚继光建议道:“元敬,有一种火器可以用来抗击倭寇,这种火器的杀伤力虽然不太厉害,但是能把倭寇吓腿,能让倭寇丧失战斗力。”然后唐顺之又把《武编》这本书打开,指着一页中有竹筒绑在长枪下面接近枪头位置的图画,唐顺之说:“长枪下面绑个竹筒,竹筒里有火药,这是一种火器,它叫做梨花枪,梨花枪这种火器在抗倭的战争中能给倭寇极大的心理震慑,倭寇会吓得掉头就跑。”

  戚继光听完后觉得好像在那里听说这种火器,突然戚继光对唐顺之说道:“荆川师父,元敬突然想起来胡宗宪大人曾经就有一次率领军队用梨花枪打败了倭寇。”此时的戚继光非常想知道梨花枪的制作原理,唐顺之于是继续讲下去。

  梨花枪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是长枪和装有火药的竹筒结合起来的一种火器,因为这种火器喷射出的火花像盛开的梨花,所以这种火器就被人们取名为梨花枪,梨花枪被称为现代管状火器的“祖先”。竹筒中的火药里有大量硝石和铁渣,会含有许多硝酸钾的成分,硝酸钾的成分含的越多,放出的火花就越多,而且它最少的喷射出来的距离都能达到10米,虽然这种火器可能对穿着盔甲作战的士兵产生的杀伤力不太明显,但是如果对手是倭寇,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倭寇经常是只穿单薄的衣服或者光膀子作战,梨花枪的竹筒一旦喷射出来大量的火花就会把倭寇的衣服和头发全部燃烧起来,甚至会烧伤倭寇,而且倭寇一看见火花,就会吓得抱头鼠窜,仓皇撤退。如果加上一些硫磺、樟脑等,会产生大量烟雾,会使倭寇看不清方向,打喷嚏和眼睛里一直流泪,如果再加上一些雄黄或者是砒霜,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加有雄黄的竹筒点燃,然后放在玻璃箱里,玻璃箱里有几只苍蝇和几只蟑螂,蟑螂被称为世界上最顽强的生物之一,一两分钟过后几只苍蝇全部死亡,15分钟过后所有的蟑螂都丧失了战斗力,然后全部就渐渐死去,那就更别说我们人类了。

  戚继光听完唐顺之详细讲述你的梨花枪的制作原理,他立即命令火器营把总胡守仁带着火器营的士兵一起按照《武编》上的记载,把竹筒里火药所需的硝石、铁渣、木炭、磁末等配比出来,然后戚继光为了将士们的安全,先让胡守仁等人制作出一把没有毒的梨花枪试射一下,看一下它的杀伤力有多大,戚继光再命人在校场的草地上放上一个稻草人,把它当作被射击的士兵或者倭寇,戚继光等观看的将士站得很远,接着胡守仁把梨花枪的竹筒火药点燃后开始试射,喷射出的火花一下子把稻草人身上的大部分稻草都烧着了。戚继光等人观看完胡守仁试射梨花枪后,戚继光命令胡守仁马上带人下去制作大量梨花枪需要的火药和竹筒。

  下午将士们开始操练鸳鸯阵法,而在营帐里的戚继光和两位师父唐顺之、沈睿正在讨论一种新的兵器,原来戚继光想锻造出一种新的腰刀——戚家刀。

  戚家刀是由戚继光设计出来的,样式上借鉴了倭刀的外形,但是倭刀比倭刀长一寸,倭刀只能双手拿着才能方便操作,而戚家刀双手和单手都可以拿着,操作起来也都非常方便,并且戚继光设计出来的戚家刀刀身只开了前面的刀口,后面的刀口没有开,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刀尖砍杀对手,后面刀口没有开的话,士兵可以拿着刀身的后面砍杀对手,长刀就这样变成了“短刀”。

  三人讨论完后,戚继光也就完成了戚家刀的设计,设计完后戚继光就叫沈睿带上戚继美、张文忠,以及几名铁匠开始制作戚家刀,后来戚继光以杨家枪法为基础,并且吸收了其他枪法和少林棍法,创造出更加出神入化的“戚家枪法”,而且后来戚继光还把戚家枪法运用到了狼筅上,使狼筅的杀伤力变得更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