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十章 朝鲜国王李昖在位期间的党争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明朝万历19年、朝鲜宣祖24年(公元1591年)6月间,朝鲜国王李昖在都城王京的王宫内接见了丰臣秀吉派来的使者宗义智和景辙玄苏,接见时景辙玄苏先对李昖说,丰臣秀吉派他们来是向李昖提出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丰臣秀吉将在明年的春天,也就是在1592年的春天派军队要假朝鲜的道进攻大明,接着景辙玄苏还呈上了丰臣秀吉写的国书,景辙玄苏所说的这个要求就是“假道伐明”之计。

  然后这封国书中也说了这条要求,而且用的言语非常地不尊敬,可以看出丰臣秀吉是多么猖狂。李昖看完信后就断然拒绝了这条大逆不道的要求。使者离开后,李昖马上和李山海、柳成龙等大臣商量了一下,接着李昖决定亲自给丰臣秀吉写封国书以示回击,并派出李裕仁为冬至使前往明朝的都城北京向万历皇帝报告。

  不久,李昖在写给丰臣秀吉的国书中正式表示了拒绝这条要求,后来朝鲜政府在给日本方面的《答契》中也表示了拒绝这条要求,并且写道:“前后二书,辞旨张皇,欲超入上国,而望我国之为党。此言奚为而至哉!惟我东国,即殷太师箕子受封之旧也,逮我皇明,混一区宇,威德远被,薄海内外,悉主悉侍,无敢距违,贵国亦尝航海纳贡,而达于京师,况敝邦,世守藩封,患难相救,人臣有党者,天必殛之。”从这封《答契》中可以看出丰臣秀吉之前还写过一封国书给李昖,关于这封国书的内容,以及李昖等人看到这封国书后的反应等问题我会放在下一章中再讲,当然还有就是战争爆发前朝鲜与中国、日本的外交又是什么情况的问题也会放在下一章中再讲,现在我们先讲一下朝鲜是什么时候与明朝方面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接着再讲一下朝鲜宣祖李昖在位期间东人党与西人党之间发生的争斗。

  公元1392年7月12日,高丽国的右侍中裴克廉等大臣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王瑶。7月17日,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人的劝进下,高丽国大将李成桂在开京(今朝鲜开城市)境内的寿昌宫即位,高丽王朝宣告灭亡,李氏朝鲜王朝建立,建立国家后,他们开始奉明朝为宗主国,向明朝称臣纳贡。

  明朝洪武25年(公元1392年)11月间,李成桂派遣使者来到明朝当时的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的紫禁城内接见了这位使者,接见时使者提出,李成桂派他来是想请朱元璋在“朝鲜”与“和宁”之中,选一个作为他们国家的国号,和宁是李成桂出生的地方,而朝鲜曾是他们国家的古国名,传说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为政见无法施行出走朝鲜,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称“箕子朝鲜”,于是朱元璋就选择了朝鲜,兼取“朝日鲜明”的意思,于是“朝鲜”这个名称经过宗主国明朝批准,正式成为他们这个新王朝的国号。

  明朝洪武29年(公元1396年)间,李成桂正式把汉城(今韩国首都首尔)作为朝鲜王朝的都城。

  现在我们就开始讲一下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的朝鲜。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6月28日,朝鲜明宗、33岁的李峘英年早逝,他没有儿子,侄子李钧继位,并改名叫李昖。这时的朝鲜王朝已经延续了近200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朝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较大的发展和加强,但是到了15世纪末期,朝鲜王朝中开始出现了“朋党之争”。当时的朝鲜自称为“小中华”,因为当时朝鲜的政治、文化、军事都是向明朝看齐的,并且基本上所有的遵从的一切都和明朝一样。朋党之争开始后朝鲜的朝廷内的大臣们主要分别属于两个党派,这两个党派分别是“东人党”和“西人党”。这两个党派以前都属于“士林派”,东人党是士林派中的少壮派,他们任官的时间不长,没有更多的土地和奴婢,因为这个党派的首领居住在王京的东部而得名,西人党则是士林派中的老成派,他们许多人都担任重要的官职,拥有许多土地和奴婢,因为这个党派的首领居住在王京的西部而得名。明朝万历3年、朝鲜宣祖8年(公元1575年),朝鲜宣祖时期的党争就开始了,东人党与西人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斗,两个党派交替掌握政权。

  明朝万历12年、朝鲜宣祖17年(公元1584年)间,东人党开始掌握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