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二十四章 明军在平壤遭到惨败,李昖派郑昆寿去请求明朝再次出兵救援朝鲜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明朝万历20年、朝鲜宣祖25年(公元1592年)5月底,在石星等大臣的努力下万历皇帝下旨先派崔世臣、林世禄等人前往朝鲜了解情况,他们到达朝鲜的义州后,李昖就马上接见了崔世臣等人,随后就向他们讲述日军入侵朝鲜的情况,并且请求明朝出兵求援朝鲜。6月2日,万历皇帝下旨出兵去救援朝鲜。6月15日,参将戴朝弁和辽东游击将军史儒先率领1029名明军骑兵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境内,他们的任务是侦察敌情,并保护朝鲜国王李昖等人,后来朝廷又派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明军骑兵3000多人也到达了朝鲜境内,7月17日,祖承训等人率领军队到达平壤城下,接下来明朝大军在朝鲜境内与日军的第一场战争就要开始了。

  祖承训,字伟绩,号双泉,辽东宁远卫(今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人,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儿子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祖大寿,万历10年(公元1582年),担任辽东副总兵。明朝万历20年、朝鲜宣祖25年(公元1592年)7月17日,祖承训为了抢头功率领5000名明军骑兵进攻平壤城,结果中了日军的埋伏,导致大量明军将士阵亡,接着只有祖承训等少数的明军将士冲出埋伏圈,并逃出了平壤城,最后渡过鸭绿江回到国内,但是随后在接下来的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间的抗倭战争中祖承训又立下了许多战功。

  祖承训为了抢夺收复平壤的头功,他率领3000多名骑兵进入朝鲜和戴朝弁、史儒率领的1029名骑兵会合后就一起率领5000名骑兵前往平壤,7月17日到达平壤后祖承训等人就率领骑兵开始进攻平壤城。由于在城墙上只有10多名日军士兵,于是只打了几分钟后祖承训等人就率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平壤城,接下来祖承训等人率军进城后,为了抢功继续祖承训等人率军继续前进,此时的祖承训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大意了,因为日军早已在城里布置下了埋伏,接着没过几分钟祖承训等人率领的军队就完全中了日军的埋伏,这些日军都手持火绳枪,然后戴朝弁、史儒、王守官、张国忠等许多明军将士中弹身亡,只有祖承训和少数明军骑兵冲出了日军的埋伏圈,最后他们逃出了平壤城,并渡过鸭绿江回到国内,就这样祖承训因为为了抢头功,因为自己一时的大意,导致军队中了日军的埋伏,从而造成大量明军将士的阵亡,并导致明军在朝鲜境内与日军之间的第一场战争就遭到了惨败。不久,在紫禁城中的万历皇帝看到辽东总兵杨绍勋派人送来的关于这场战争的奏章后顿时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7月24日,朝鲜的两位王子临海君李珒和顺和君李等人在朝鲜咸镜道(今朝鲜半岛东北部)的会宁(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一起被要投靠日军的当地土官镇抚鞠景仁抓获后就直接送到了日本战国名将加藤清正的面前,朝鲜的两位王子就这样被加藤清正率领的日军第二军团成功俘虏。

  祖承训率领的明军在朝鲜境内的第一战就被日军打得惨败,朝鲜的两位王子又被加藤清正率领的日军第二军团成功俘虏等事件的发生导致朝鲜境内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这时的明朝朝廷通过6月份的第一次出兵去救援朝鲜的情况,以及祖承训率军逃回国内后带回来的情况,已经清楚了日军在朝鲜半岛上的侵略情况和军队数量,朝廷兵部的官员们开始对第二次出兵去救援朝鲜进行详细的计划,但是当时明朝朝廷的工作重心仍然还是放在了平定哱拜之乱的事情上,所以朝廷对第二次出兵去救援朝鲜的计划就进展的比较缓慢。

  为了尽快地促使明朝朝廷再次派出军队救援朝鲜,于是在8月间朝鲜国王李昖派重臣、著名文臣、担任此次请兵陈奏使的郑昆寿等人前往北京,同月间,万历皇帝下旨命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宋应昌经略备倭事宜。

  郑昆寿(公元1538~1602年),字汝人,号柏谷,李氏朝鲜王朝中期的著名文臣。21岁时,郑昆寿拜朝鲜著名的儒学泰斗李滉为师,后来郑昆寿曾担任过江原道观察使等官职,著有《柏谷集》。

  9月17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李如松等人终于在宁夏镇城率领平叛大军成功平定了哱拜之乱。9月18日,郑昆寿等人到达北京后就马上开始了行动,9月28日,郑昆寿等人去拜访了明朝的兵部尚书石星,郑昆寿见到石星后就把日军在朝鲜境内的情况,国王李昖的情况向石星详细地讲述了一下,并且郑昆寿在说到许多的朝鲜百姓惨遭日军的屠杀等情况不禁潸然泪下,最后他成功地说服了石星,石星表示他会马上向万历皇帝上奏,请求尽早出兵救援朝鲜。

  石星向万历皇帝上奏后万历皇帝又看了内阁大学土王锡爵、山西巡抚吕坤等大臣上奏关于朝廷要尽早派兵去救援朝鲜的建议后做出了尽早出兵救援朝鲜的决定。10月16日,万历皇帝下旨任命李如松担任东征提督,明朝万历20年、朝鲜宣祖25年12月25日(公元1593年1月27日),东征提督李如松率领蓟、辽、保定、山东等地一共4.5万人的大军渡过鸭绿江后进入朝鲜境内的义州,开始帮助朝鲜军民抗击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