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家乡 第八章 重回梦地
作者:虚己大地的小说      更新:2023-06-22

  列车到站,已是黄昏,冬季高纬度地区就是昼短夜长,在家乡下午四点左右天就黑了。

  走出车站,租的辆车,已经在停车场恭候我了,按照导航的指引,来到了一家当地很有名的人气小店,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幸福感爆棚,满血复活了。

  吃过晚饭,老张也该下班了,打个电话,把他约出来,再去看看他的母亲,很是兴奋,绝对的惊喜。

  只是电话一直打不通,奇了怪了,发信息也不回,看来只能先给他留言了。不过也怪我,没有提前打招呼。不知道他的具体工作地址和住址,遗憾!

  算了,来日方长,我们日后再聚。

  这座城市,未来将成为我的总要仓储与初级加工还有运输基地,以后进军中原的关键前进基地,我还会常来的。还了车,用手机APP买了张去往吉地省会的票,准备继续北上。所以有很多遗憾,不过未来可期。

  辽地的未来由于其现有的基础设施过于倾向传统重型工业,所以这里当做种植核心区的是没戏了,不过其目前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海运优势,未来实惠给予我的事业,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

  而且我的便民食堂和无人无忧客运即将登陆此地,希望在不久能给这里的人们解决一定的实际困难。

  看着街道上的雪景,我踏上了继续北上的形程。已经进入夜晚黄金时段,车站里的人还真是不少,尤其是下车的人群,是数倍于上车的人们,也对,依旧我的多年的旅程经验,列车越是往北,人流量就越少,入夜之后客流量会更少的。

  列车上的人估计只有平时的一半了,也是,既不是节假日,又不是主要的务工城市,这个季节,冰天雪地的那有那么多的同行者。

  G字头就是给力,到达吉地省会大概只需要一小时,我对这座北方名称,感情深厚,毕竟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很是美好,令人难忘!

  此地物产丰富,人民朴实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座因汽车而享誉全国的城市,我的很多同学都以能进入当地的汽车产业工作而荣耀。

  不过由于产业机构单一,工业比重过高,再加上人口、尤其是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处于低速前行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没有充分利用处于黄金玉米带的天然优势,着重发展,与玉米相关的加工,养殖,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

  又由于国家的粮食政策,玉米作为重要的物资储备,很难进行全面的市场价格自由波动,这使得该地只是一个偏安于粗加工的粮食生产基地,而本可以大力发展,玉米食品,养殖业和深加工、比如玉米酒和饲料方面的产业化,迟迟无法推进,国家没有政策支持,地方也没有资本投入,守着一方沃土,日子过的一般般,没贫困,但是绝对没有富裕起来。

  未来在留足国家所需的储备要求之外,其余的富裕产量我计划,对其进行多种高附近的产品,研发,比如玉米累的主食:满头,面条,玉米饼,玉米薄饼,就像某个快餐品牌的墨西哥美食一样,绝对的廉价实惠,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

  此地的土地资源也比辽地要好很多,土壤肥沃,资源相对集中,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在集中种植,培育,养殖,全都进行产业化,集优处理,科技的选育良种,用种植业来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饲料,实现区域内的优势循环经济。

  在利用距离长白山与本地少数民相对集中的优势资源,来大力发展人文,地理,山林等特色,覆盖司机的旅游模式,充分发挥独而又丰富的相关资源,再加上国家给予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潜力无穷!

  看着窗外漆黑的夜晚,内心复杂,我离开母校已经多年,很是怀念,回忆起第一次到学校报道,第一次班级聚会,一年级第一学期是每周导员都会组织的集体活动,无数个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博弈,学校池塘边明月之下的山盟海誓,无数情侣的温馨时刻,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我的内心感慨万千,起伏难平。

  还记得离校那天,我最后一次忘了一眼学校标志性的钟楼,内心无比澎湃。感恩母校多年来,给予我的培养,也感恩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知识和帮助,让身在异乡的我,从未因为距离的查体而远离了彼此的内心。

  仿佛那个在晴空之下,全班一同拍摄毕业照的教学楼前,我们满怀期待的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

  一小时的车程很快就结束了,看着熟悉的站台,我很是激动。随着人流出站已是深夜,照例到停车场取用租好的车,再用导航前往酒店休息。

  我计划第二天将重回母校,去走一走,看一看,实地调查一下,为学弟们尽自己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至于会同学,工作日,大家都很忙,周末吧看看能聚几个人,再看看大家过的如何。

  顺利入住酒店,我就在同学群里发了一条信息,看看利用两天时间能聚几个人。

  一夜安寝,清晨我早早起床准备出发,今天我打算在母校呆上一整天,好好的回忆过去,探访恩师,再到球场上打打篮球,很好的忆青春的旅程。

  看着车窗旁熟悉的街道,我先来到学生时代经常会去的一座购物广场,这个点门店开业的除了烟酒店,就是快餐店了,走进其中一家全天营业的快餐店,点了一份早餐套餐,安心的开启了我的回忆模式。

  记得大一的第一学期,寒冬将至,一日周五,天降大雪,还刮风,我穿着单薄的外套瑟瑟发抖的回到寝室。

  虽然父亲已将我的羽绒服邮寄给了我,可是由于他缝合包裹的技术不佳,导致一打开邮包才被发现,羽绒服和包裹皮被逢在了一块,填充的羽毛已经漏出,根本没法穿,这让我怎么过冬!我想和母亲说,可她的生活也不富裕,和父亲说就等于没说。

  正在我满怀踌躇之际,母亲在傍晚时分,巧合的给我汇了一笔钱。感谢之后,我即刻动身来到了这座购物广场,买了一身越冬的装备,高高兴兴的踏上了返程的公交车。

  记得当时我绝对是车上最靓的仔。回头率绝对可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