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家乡 第十一章 互惠互利
作者:虚己大地的小说      更新:2023-06-22

  常年的人口流失、以及城镇萎缩,不单单是我们所独有的问题,对面的斯拉夫方面也是如此,甚至是更加严重。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资源的重新配置中,传统的制造业格局,随之改变,大江两岸的黑色土地将要何去何从呢?

  回归初心,当年“闯关东”就是因为这片神奇而又肥沃的土地上,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又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是本地所独有的天然优势,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己去专业品质与优质的服务与迎宾四方,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怀着这颗初心,我与团队越过边境,进入异域,开启游说之旅。

  虽然之前的准备很多,但到了官方层面,人家根本不跟你谈农业合作这事,当地是有自己的引资项目的,基本都是重工业、矿产、能源开发方面的合作计划,但我对此毫无兴趣,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当地的相关产业毫无竞争力,只能在关税壁垒内苟活,对内毫无建树,对外技术落后、融资困难,技术落后,与欧美方面毫无竞争力可言。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那就只能弯道行动了,先是组局,展开酒精的魅力,西方的几个重要节日也将到来,送些礼物,表表心意,也是入乡随俗,再就是“后院攻势”,奢侈品就是最好的桥梁。

  当然当地真正的精英,实权实力派,靠这些是联系不上的,不过铺好路,为以后长期合作打下基础还是有必要的。

  没有付出就没有机会,团队内无论是实力派酒友还是业余爱好的,都被我动员起来。

  先和对方交个朋友嘛,就用酒精、礼品、联谊等社交方式当敲门砖,可话又说回来,要真的很忙,又有大志的人物,立志要做一番事业的有识之士,又怎会整日酗酒,借酒消愁呢?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和当地一把手见面的机会。说实话团队内的多名实力派酒友都已经达到了生理的极限,我很是不忍,只能从国内再招募一波又一波的相关人来轮番上阵。

  这个职业虽然待遇优厚可是毕竟不能只会酒类交际,你还得要有心机,去通过社交,来铺开官方的道路,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还到故地的各处实地考察了数轮。

  很多农田早就荒废了,如今只有原始森林里的遗迹再向后人们诉说着这里的过往。

  早在满清时期这里就有当时的官方组织边民在此屯垦戍边。

  在尼布楚条约之后,满清加大了在条约边境地区的开发力度,但都是以满蒙为主,力度有限,人员不足。

  到了嘉庆道光时期,迫于内地人口压力与自身通知需要,满清开始加大力度允许关内汉民北上屯垦荒地,以自给,这就是“闯关东”的由来。

  到了公元十九世纪,这里就被当时的沙俄鲸吞。

  故地已是历史,如今两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共同的利益又走到了一起。

  西方总是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

  那是他们的谋生之道,我们的与其还是有不同的。

  我们热爱和平,战争更多的是维护自身的领土完整。

  如今之势,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之间都有共同的“敌人“。

  为了自身的利益与领土完整,我们有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相互尊重,各取所需,求同存异,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在与斯拉夫地方一把手会面时,其一登场就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他叫谢尔盖。

  是总统的核心圈成员,专门负责远东地区的发展事物。

  一见面对方很是傲娇的说:“你好,欢迎你我的朋友,我们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干杯是我们宽带贵客的最高礼仪,一会就由我的第一助理,库兹涅佐娃,来想你敬酒吧,失陪了”。

  我则厉声说道:“谢尔盖先生,感谢您的盛情招待,我们来过地已经数月了,从寒冬时节到春暖花开,眼下即将进入农时,为了我们的合作,必须立刻签订合作协议”。

  谢尔盖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并开始推诿的说:合作的范围我们已经明确表示的告知你们了,其他领域的合作,恕我无能为力,陈先生”。

  我则义正严辞的说:“我们不光是想在贵宝地种点土豆,以后我们将在两国边境开启特色合作;这里将成为我们的食物基地,覆盖的范围将从北国延展到南海,甚至世界,年轻人不在需要背井离乡,老人们不用忍受与子女的离别之苦,孩子们不需要再当留守儿童,用缺爱的童年来弥补差异的现状”。

  谢尔盖听后不置可否,看来是准备离席了。

  我则继续说:“未来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基本是人口,是教育,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来维持的,收入是国家的血脉,两国之间有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自然会得到滚滚的财源,人们的生活也将日新月异,科教文卫等各个方面都将得到改善,人们的眼中有了希望,未来自然有了”。

  看到我的一通诉说,耳边有翻译过后,谢尔盖愤然离席。

  我则继续为在座的其他人员说到:“临别之际,我将我公司内的一幅对联送给大家,愿与诸君共勉”。

  上联:牢记使命民族复兴我辈当仁不让

  下联:不忘初心前赴后继英烈鲜血铸国

  横批;伟大时代

  并将我的计划书没人赠了一份,在拱手拜别。

  后会有期。

  当晚我就决定率队回国了,连夜出发。

  一夜未眠,回国的车队驶入国境已是清晨,看着远处江边东升的旭日,听着“万疆”这首“李玉刚”的单曲。

  眼泪流过面颊,沁入耳洞,我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深呼吸,不要发出哭声。

  此时的我到不是为自己的失意而流泪,与革命先辈们遇到的困难相比,我这简直不值一提。

  好歹性命无忧,列强不敢“拿枪”逼迫你签约,此事从头再来就是了,这都是过程而已。

  感情丰富的我又联想到了故地的先民们,当年无能的满清政府一纸合约就将一方百姓至于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一处处妻离子散,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就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肥沃的土壤里也浸有先民们的血肉,而身为其后人能做的目前只有发展、图强、复兴!

  而此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也没好到哪去,问题多多,隐患重重,加上汇率的持续下跌,除了吃的什么都在涨价,可是人们的收入可没有明显的增加,背井离乡的不只是我们,人们收入只能一解温饱,何谈未来,图强。

  相比之下我们的状况要好一些,可是欧美忌惮我之心依旧,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

  前路漫漫,困难重重,勇敢面对,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