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见珈山南 第四章:酸楚的岁月
作者:悠见先生的小说      更新:2022-10-01

  当时,因为给黄玉敏的信总是石沉大海,渐渐的,我在叹息里选择了忘记,实在磨灭不了,我就把她深埋于记忆的深处。

  这一年,我的学习更加刻苦,不过中途中,我也放弃过。

  这一年是1987年,也就是年关过了的下学期,有一个星期,家里彻底没有了白面和钱,只有一点粗粮和地窖里剩下不多的红薯。

  上中学是在八九里路外的刘圩镇上,学校有食堂,食堂供应食票,但需要学生们从家带白面换取。

  我每个礼拜带面换一次,看着家里的面缸清可见底,我的心里只有心酸,又看着家里人顿顿吃着粗粮,我说不出什么,只有少少的装着。

  这样的我在学校只有省吃俭用,半饥饿地活着,每每两节课才上一节,我的精神就恍惚起来,满脑子都是食物。

  这一次,更是难过,家里的面缸的面……一点都没有了。

  我泪如雨下,这不是虚构的,我小时候经常哭鼻子,一点不像个男人。

  爸爸妈妈也很着急,她们四处借粮,借钱。借粮借钱和现在是一样的,一个字...难!

  有人家想借你,却没有。有些人家有,但是借不到。

  哭了过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想着每次回家,父母为难的眼神,三弟的羡慕还有幽怨的目光,一家人苍白憔悴了面容...

  上学,我不想去了,再说学校的升学率那么低,我能在千军万马之中脱颖而出吗?机会和实力,我都没有这样的自信。

  这次我对父母坦诚相告,不想上学了,我还说明了理由。父母也没说什么,默默地点了点头。

  辍学了,我的身心顿时感觉到无比的轻松,就像压在心里的大山被挪移走了的一样。

  这样轻松适宜的日子没过几天,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就来到我的家里。

  我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劝我和我的爸妈一上午...他肯定了我的学习成绩...眼看就要中考了,千万不要错过一次机会。

  于是,我又走入了课堂,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冲刺!

  遗憾的是,中考,我没考上。

  这一次我没哭,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

  我走入了社会,开始跟着家里做起了农活。我身形瘦小,爸爸妈妈心疼我,只安排轻松一点的事给我,大部分都是把我当女孩子看,她们安排我在家做家务,扫地,洗衣服,做饭...很少叫我到田里去,就是做农活,耕种拉打等重体力活也不让我做。重体力活都是爸爸和三弟干的。大姐那时已经出嫁了,大哥在南京靠着二姨进了厂。

  看着这个单条弱小的儿子,父母疼在了心上。她们和我想的一样,这个儿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如何在社会立足生存?父母亲最焦虑的是我的婚姻,请问:哪家女孩子会嫁个我这样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男人?

  我也想着我的明天,出路在哪里?

  学手艺,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也想到了,不约而同的。

  通过庄子上的大喇叭传递来的信息,泗县县城有学习裁缝的培训班在常年招生。

  得到了父母的允许,我于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坐上了县城的客车。

  我第一次坐这种大车,也是第一次上县城,坐在车里,心情愉悦,我时不时地望着车窗外,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新鲜感爆棚!

  记得我第一次坐镇上到县城的车票是九毛钱,路是柏油马路,比村庄的土路强多了,还有许多不同...我又想了许多。

  我是到县城最繁华的地段下的车。

  这一下车,眼前一亮,犹如进入天堂一般,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拥挤的人群...这是繁华的美,和我之前矮墙草顶,泥土黄叶的认知形成了一个感官上强烈的落差!虽然县城的条件和以后的中大城市无法可比,但那时老县城的魅力就是永久的定在了我记忆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