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大夫 第一章 夏府危机
作者:逐问的小说      更新:2022-10-11

  大齐,都城洛阳,履顺坊。

  坊内一小院。“唉!这年头怎么回事?好不容易熬过了炎热的三伏天,迎来凉爽的秋风。可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便是连天的阴雨,一下就是半个月,屋子里全身霉气,有些衣服都长蘑菇了。难得出两天太阳,让屋子去去霉气,霉气才刚去。又遇到翻脸比翻书还快恶老天爷,时不时来场大暴雨,都来不及收衣服。哎!这才不到午时呢?天又阴了,赶紧得收衣服了,要不然,又得像前两天,淋的跟落汤鸡似的。”一中年妇人唠叨着。

  “快点跟上。”一个雄浑的声音从屋外传来。随后,也传来一阵马蹄声和疾步声。

  妇人不自觉打开门,朝屋外望去。一群身穿玄甲,手拿长戟和弓箭的士兵正疾步向前奔去。前面骑马的,手持长刀还在不断的吆喝着,一眼便知,是这支队伍的领头将军。

  “出什么事了?羽林军怎么出动了。”长街两边的住户都在自家的门边,相互议论着。

  守卫洛阳城的军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穿着玄甲(黑甲)的羽林军,大约8000余人,其统领为羽林中郎将;另一只是穿着赤甲的虎贲营,也称虎贲军,大约5000余人,其统领为虎贲中郎将。

  不久之后,更多的羽林军涌入履顺坊的各个大小街道,将履顺坊围得严严实实。

  被惊动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议论声逐渐蔓延至履顺坊及周围好几个街坊的各个角落。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出什么大事了吗?”

  “羽林军,看是守卫皇城的羽林军。”

  “皇宫禁军怎么出动了,还来了这么多。”

  “是宫变吗?”

  “你小声点,说这种话不想活了。”

  “是履顺坊,是往履顺坊方向去的。”

  “履顺坊,我记得好几位朝中大臣都住在哪?那离北市很近,还有一条小河流经那里。”

  “对对,环境优美,住着舒适,我还记得夏大人的府邸也在那里。”

  “夏大人,哪个夏大人?”

  “就是当朝司徒夏景耀大人?”

  “哦哦,夏大人,夏大人可是个大好官。惩治了很多贪官污吏,肃清了官场之风。还减免了大量的杂役赋税,分给平民百姓诸多田产和种子耕牛等,即便是遇到去年的灾年,咋布衣百姓也都有香喷喷的米饭吃,每顿还能吃的饱饱的。”

  “是啊!是啊!”

  “谁说不是呢?要不是夏大人啊!去年大灾我们一家准会像13年前的那场饥荒一样,活活被饿死,我爹娘和好几个兄长都被饿死了,就我还算比较幸运,被卖到大户人家当杂役才躲过一劫。”一妇人面带悲伤的说道。

  …………………

  从各个角落传来各种各样的议论声,有杂役的,小贩的,妇人的,纨绔的,酒馆说书的,世家子弟的,以及街边乞丐的等等。

  议论声还在各个街坊角落继续蔓延着,一时半会还远没有停息的打算。

  履顺坊一个不起眼的小街道上,身着沾满一些泥垢的,有些破烂的衣服,头发比较凌乱,一看便知是长时间不洗漱导致的,一条暗黄发白沾满污垢的头巾围在头发上,分不清到底是一条白围巾长时间不清洗而发黄,还是一条黄围巾不打理而用的发白。右胳膊抱着一根暗黄色的竹竿,左脚边上放着一只边缘破损,略显沧桑的旧瓷碗,靠在墙边悠闲的躺着一个皮肤暗黄的中年男人,嘴里还叼着根干草,打发着时间。在半眯半睁的双眼里,同时透露着懒散和犀利的目光大量着来来往往的路人。

  “羽林军往夏府方向去了……”

  悠悠的话语声渐渐的传入这个看似悠闲,但时刻关注着周围人的敏锐的耳朵里。“夏府,羽林军,,,”中年男人低声道。

  猛然起身,娴熟的左手拿碗,右手拿竹竿,仿佛这个动作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一样,是那样的流畅。健步向那群还在讨论的人靠过去,面带和善的笑容,张嘴道:“这位大爷,请问一下,夏府怎么了”

  听到大爷两个字,其中一男子面带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不由自主的转过头来,打算慈祥的回答刚才的问题。

  可刚转过头来,看到一副秋风萧瑟般的景象,心中的春天立马蒙上了玄黄的阴霾。或许弱小的心灵受到的打击太大了,不自主的传染到了脸上,如晴转暴雨般的脸上,情绪转变太快,嘴还没反应过来,导致有些抽搐,不经厉声呵斥道:“臭乞丐,滚一边去,本大爷讨论家国大事,你插什么嘴?”

  被呵斥后,那张面色暗黄的脸上,透露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缓缓道:“瞧您说的,我知道您有学问,这不,专门来聆听您的教诲的。”

  人群中,有一人担忧道:“禁军去了夏府那边,准是朝中发生变故,恐对夏大人不利啊!”

  “去,去,你这乌鸦嘴,别乱说,夏大人是大好人,定会受上天保佑的。”另一人随后补了句。

  渐渐的大家又重新转过头去,继续讨论着刚才的话题,没人去留意刚才那个皮肤暗黄的中年男人。

  在了解了一些关于夏府和羽林军的情报后,中年男人小箭步的向夏府的方向驰去。

  阴着天也渐渐的下起了小雨,有些小街上未用泥砖铺过的路显得泞泥不堪,走过后,鞋底满是污泥。

  夏府周围街道。

  夏府宅邸较大,除正面豪阔的大门外,还有侧面诸多的小门与侧门。除几个常用的侧门,其路口被青砖瓦铺过外,其他小门前依旧泥路,有些路上,由于长时间不走,都长满小草,只能勉强看到曾经小路的痕迹。

  夏府正门前,已有少量的官兵抵达,几个骑马的军官还在不断吆喝和指挥着各路人马,怎样去包围夏府。还嚷嚷着,“闲杂人等,速速离开。”

  邻里街坊的人群都退到外围,远远的观望着夏府周围的状况。

  雨也渐渐的越下越大,中年男人也来到了观望的人群中,注视着夏府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