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回忆 第四章 进藏之旅
作者:小胖麦的小说      更新:2022-10-13

  列车启动没一会,一阵困意袭来,同坐的几位校友在上车前立下的“打一宿斗地主”的豪言壮语也就此作罢。9月份正值开学季,T27次列车自BJ出发至LS,经停SJZ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LS等火车站,而且还有好多务工人员,车厢内特别拥挤。因为是硬座,加上车上人员较多,没过一会我们几个便醒了过来。凌晨3点,疲惫、困倦但又无法入睡,这种感觉非常煎熬,我们几个便又开始了“斗地主”的消遣活动。不知过了几何,身体疲惫反应战胜了恶劣的环境,我们几个还是睡着了。因为是晚上经过的太原我们并没有什么印象。

  “啤酒、花生、矿泉水有需要的么?”、“盒饭有需要的么?”这是我们被一阵叫卖声唤醒,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发现天已经亮了。我们几个同行的校友,分批去上厕所、洗漱,迎接XZ行程的第二天。因为火车上的盒饭一份要近20元,摸了摸自己干瘪的钱包,随即从行李包了拿出一袋白象方便面、两根火腿便去了接了热水,准备起了早餐。吃完早餐我们又开始了“斗地主”活动,有的校友实在坐不住便开启了社牛模式,去各个车厢找同龄人进行攀谈。因为除了石市还有其他市县的校友,我们并不认识。

  “各位旅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名叫火焰山。”车厢内响起了旅游广播,车速也慢慢放缓,便于列车上的乘客欣赏车外的美景。往窗外望去,赤峰秃岭,恰似火云蒸腾,但是可惜的是我们手机没有信号谁也不知道这是属于哪个地界,问了一下乘务员,原来是到了中卫站。等再次乘坐火车经过的时候T27已经改成了Z21,原来路过的风景也就只在回忆里了。

  从路过第一个景点之后,我们几个人便一边斗地主一边欣赏窗外风景,“西安站快到了。”,车厢内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恍然原来已经到了西安。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绕长安”之美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对于西安当时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印象,唯一了解的只有秦始皇、兵马俑,可惜因时间太短,无缘参观。列车进站,我们几个已经在火车上待了11个小时,迫不及待的想跟家里联系,这时候手机也有了信号,赶紧拿出来跟家里通了电话,同时也查看了下列车时刻表,下一站兰州,距离XZ越来越近了。

  列车停靠6分钟便再次启动了,我们透过列车窗看着与北方不同的建筑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家的屋顶是倾斜的还盖着瓦片,后墙笔直,听一个车厢的一位大叔说:“西安这边不比北方,雨水少这样的建筑有利于收集雨水,他们民房院里还有水坑或者水井用来集水。”我们几个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农民大众的智慧倒影。

  列车继续行驶在轨道上,随着列车驶入甘肃境内,窗外的风景开始慢慢改变,山上光秃秃的偶尔能看到破败的几座庙宇,偶尔看到一小片平整的土地,经询问原来这是老百姓的农田。一提到甘肃,脑子里便出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我们正在经过的甘肃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常年风沙,在这生活的人们历来以农业为生,看着窗外的景色,不禁对甘肃人民肃然起敬。

  马上到达兰州,在路上我们看到了黄河,真如李白所写:“黄河之水天上来。”风回路转,滚滚滔滔,一泻千里,由衷的感叹黄河的磅礴与壮阔。正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乘客您好,兰州站到了。”兰州--GS省省会,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始建于西汉始元元年(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到站后我并没有下车,随着车厢门关闭,列车启动。车厢内,我们几个和刚上车的老乡聊着甘肃的历史,甘肃的历史非常久远,著名的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玉门关还有好吃的兰州拉面,当然老乡非常熟悉甘肃,告诉我们一些秘辛,原来兰州拉面好吃的面馆不会写正宗兰州拉面。听着这些历史和趣事,对甘肃大好景观也是心驰神往。慢慢的列车驶出甘肃,驶进青藏高原,下一站我们到达西宁。

  青海西宁,是T27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站,到了这里算是真正进入了青藏高原。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我们早早的等在车厢门口,“西宁站到了”,我们几个鱼跃而出,争先恐后的呼吸第一口高原的空气。对于准备不足的我们,没考虑到高原与老家的温差,微风吹来,穿着短裤短袖的我一阵寒意,想不到能在9月份被冻着。不敢多呆,我们买了些火腿肠和大饼便回到座位上。因为西宁站足足要停靠20分钟,听说是要给从LS出来的列车让路。我便百无聊赖的刷起了网页,青海湖、可可西里、藏羚羊,也不知在路上是否有缘得见。列车启动,时间也到了晚上,这次车厢内变得空旷了起来,吃过晚饭后,我们发现车厢里80%的座位是没人的,心想:‘这下晚上可以躺着睡了。’期间经过了德令哈站,并无太多的印象。

  到了半夜正在休息,被一阵寒意惊醒,手机依旧没有信号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隐约记得下一站是格尔木。列车正在爬坡,海拔越来越高,车厢内开始供氧,在西宁下去很多人,导致车厢温度骤降。没办法便从行李箱取出了外套,而后便又睡下了。可能是供氧的原因,人们睡得很沉。随着到达格尔木,才慢慢醒来,这时候有些人已经出去透气,但是很快便回来了,凌晨4点多,2000多米的海拔温度非常低。这时候车厢里的一位务工的大哥突然求救,原来他在流鼻血,止不住的那种,乘警、乘务赶来,经过简单检查后,那名大哥在格尔木被遣返了。因为过了格尔木后列车要翻越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如果坚持赴藏可能会有危险。列车在格尔木停留20分钟,更换车头,听说是为了翻山提高动力。

  列车缓缓启动,翻越唐古拉后便进入了XZ的土地,在翻山时建议休息,因为高海拔原因头会很痛,胀痛的感觉,眼睛也会很不舒服。迎着朝阳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进入了雪区,朝阳中的高原河流风光特别美丽,像一条条发光的丝带。我们几个吃完泡面,便目不转睛的盯着窗外,希望可以看到藏羚羊,但是很可惜国宝与我们无缘。到了中午这时候阳光正好,天上的云朵亮得像是镶上了银边,在和风吹拂下,它们悠然浮荡着,洁白的云朵与我们是那么近好似触手可及,列车疾驰,大片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地,起伏的山丘,车厢内的我们感觉此刻窗外的时间好像静止了一样。面对这样的场景,感到心里无比的安宁。

  “看啊,雪山,好漂亮!”

  随着一声惊呼,顺着对面的座位上一位美女校友手指看去,巍峨的雪山好似矗立在天际,对于从未看到过雪山的外地人来说,洁白高崇的雪山是多么的美丽和神圣。

  下午两点左右,列车驶入那曲站,在这里列车并未过多停留,这时候车厢内多了些当地的居民。身着藏袍,一边的袖子随意的在身边晃,束起的腰带,一顶藏式帽子,穿着皮靴,黝黑的皮肤,脸上的高原红,每一样都彰显着游牧民族的特点。热情的老乡给我们拿出了自己的风干牛肉、奶渣,那曲的风干牛肉在整个XZ都是很出名的,风干牛肉看起来跟牛肉干一样,吃到嘴里没有调味料的味道,一种天然的味道,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有点废牙。跟老乡聊过才知道这就是拉下来的牛肉直接风干的,没有什么其他加工,怪不得味道纯正。奶渣说实话非常好吃,也是有点废牙。

  这时窗外印入眼帘的是一群群的牦牛和黄羊,少说得有4、500头,看着他们悠闲的吃草,旁边偶尔有骑摩托车的牧民,看着这样的画面忽然间感觉自己体会到了些古人归隐山林的初衷。藏族老乡这时说:“这得有300亩草场呢,山脚那几头可是野生牦牛,凶得很。”

  已经过了40个小时,有的校友忍不住问乘务员还有多久到,乘务回答说:“过了前面那座山就到LS了。”LS马上到了,经过40多个小时的车程,看来沿途这么多的风景,终于要抵达目的地,心里不免有些激动。下午6点多的天跟家里4点的天一样,阳光还是那么刺眼,列车经过隧道,LS站出现在大家眼中,曾经幻想过多次的LS,睡梦中多次梦到的LS车站,到了。

  LS火车站很大,很干净,感觉比庄里的强。随着“LS站到了”的广播,我们收拾好行李,第一次踏上了XZ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