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孽子 第77章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作者:南山堂的小说      更新:2023-06-07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于一个朝廷来说,许多事情虽然是从年底就开始规划了,但是真正开始落实,往往还是春节之后。

  偌大一个国家,需要处理的事情方方面面,数不胜数。

  工部、户部、礼部、刑部、吏部、兵部,各部都有许多需要用钱的地方。

  正常来说,各部的花销,主要是户部去操心。

  但是户部没钱的话,情况就不同了。

  “王爷,黄河修缮的银子得尽快下拨才行,要不然等到夏天发大水的时候,很可能沿岸又会出现水灾。”

  户部尚书夏原吉拿着一摞奏折去找朱高煦。

  作为监国王爷,朱高煦这段时间也是忙得一塌糊涂。

  此时此刻,监国的喜悦已经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烦恼。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对监国这个事情充满了厌恶。

  “夏尚书,这黄河也不是第一次修缮了,你按照往常去处理不就可以了吗?”

  听到要钱的,朱高煦就一阵头大。

  他汉王府是有钱,但是也不能拿出来填窟窿啊。

  再说了,汉王府再有钱也不够填窟窿啊。

  “往常的做法可能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夏原吉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

  他是支持朱高炽的。

  事实上朝中大部分的文官都是支持朱高炽的。

  这种情况下,朱高煦监国,日子能够好过才奇怪了。

  “怎么就没有参考意义了?”

  朱高煦不悦的盯着夏原吉。

  对于这些文官,他一直都不大喜欢,但是现在却是不得不跟他们打交道。

  “太子爷以前是通过协调各种资源之后,提前从别的地方挪过来一部分的钱财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但是这些东西需要协调地方和朝中许多部门之间的事情,下官做不到。”

  “做不到?什么都做不到,要你干什么?我老朱家是养了一帮废物吗?”

  朱高煦愤怒的拍了拍桌子。

  他知道文官不爽自己,他也不爽文官。

  但是这种天天被人逼着的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

  每天都有一堆的奏折要处理,处理的不及时,立马就有人来催促。

  如果处理的不好,还有人跳出来投诉。

  甚至有人直接跑到朱棣那里说自己的坏话。

  这日子,他受够了。

  “王爷要是觉得其他人做的更好,可以让其他人来做户部尚书这个位置。”

  夏原吉可是一点也不发憷。

  朱棣很信任他,朱高炽也很信任他。

  户部里头的各个官员和胥吏,也都对他很是佩服。

  这种情况下,朱高煦要是把他给免掉了,先不说朱棣同意不同意。

  哪怕是最终朱棣同意了,朱高煦在户部的工作也是难以展开的。

  “你……你……”

  朱高煦“你”了半天,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而夏原吉留下奏折之后,自己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他各部尚书、侍郎也都是陆陆续续的来找朱高煦。

  不是要钱就是要人,反正就没有一件好事。

  朱高煦觉得自己头都大了。

  “爷爷,朝中很多政务,现在都被耽误了,这样子下去不是办法啊。”

  朱瞻基虽然天天跟在朱棣身边厮混,但是对于朝中的事情显然也是很清楚的。

  汉王监国了几个月了,他觉得时机已经差不多成熟了。

  “怎么?心疼你爹了?”

  朱棣瞥了一眼朱瞻基,不置可否。

  朝中发生的事情,朱棣自然也都是知道的。

  汉王这一次跟着自己大胜而归,觉得自己立下了不少功劳,想要的更多。

  朱棣没有打压他,反倒是顺着他的意思把五城兵马司的兵权和监国大权都交给了他。

  但是,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汉王府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变得更大。

  甚至还因为没有妥善的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汉王如今在朝中的威望更低了。

  除了他的老部下,支持他的人并不多。

  “爷爷,我也不是单纯的为我爹考虑。其实这段时间我爹在东宫不出门,烦心的事少了,皱纹都少了一些呢。

  甚至我今年又要添加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了。”

  朱瞻基谄笑着扶着朱棣的手,在皇宫里头走着。

  倒不是说朱棣年纪大了,走不动了。

  这纯属就是一种亲昵关系的体现。

  “你二叔一直心高气傲,觉得太子之位是他的。如今朝中大事交给他处理了几个月了,他自己应该也有所体会。

  朕在等他自己主动的提出来呢。”

  不得不说,朱棣对于朱瞻基还是非常宠爱的。

  这种心里话也都愿意跟他说。

  单单凭借着这一点,朱高煦就没有获胜的希望啊。

  “权利是男人最好的春药,二叔如今尝试到了权利的味道,要他主动的放弃,恐怕有点困难。孙儿就担心到时候朝中大事被搞的乱七八糟,影响将来爷爷再一次北伐啊。”

  朱瞻基太了解朱棣了。

  对他来说,大明四周的敌人,最危险的就是北方草原上的那些蒙古人。

  瓦剌也好,鞑靼也好,都是朱棣希望灭掉的。

  虽然去年的出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距离彻底的平定草原还是有很远的距离。

  朱棣对此也是有清晰的认识。

  所以哪怕是这一次回到了南京城,他其实也是在为下一次的出征做准备。

  要不然也不会让朱高煦去监国。

  “这事情让我再想想!”

  果然,朱棣还是动心了。

  所谓的再想想,往往只是一个借口,他需要一个下台阶而已。

  “爷爷,前段时间我去恒源祥棉布铺子的时候,发现那里的护卫的训练很是特别,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是不是找一个机会,让瞻墉训练的那些护卫跟三大营的将士比一比,看看是不是中看不中用?”

  朱瞻基没有继续在刚刚的话题中纠缠下去,而是很自然的切换到其他事情上面。

  把自己老爹的事情搞了之后,自己弟弟的功劳也有必要拿出来晒一晒啊。

  他可是懂兵法的人。

  对于一支队伍的水平如何,他是有着自己的判断能力的。

  很显然,朱瞻墉搞出来的那些护卫不简单啊。

  “哦?瞻墉莫非还懂兵法?”

  朱棣很是诧异的看着朱瞻基。

  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孙子了,莫非好事还能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