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宫词 第九章:无能
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      更新:2023-01-13

  元章殿内,沈太后走在前面,侧后落了半步的是周元初。

  后者垂着脑袋,扶着沈太后走进珠帘遮蔽的凤塌,随即后退三步而出,走到属于自己的龙椅上落座。

  自始至终,周元初都没有说任何话,面色也无任何表情。

  淡然的,仿佛这甲辰科举殿试和他这个皇帝一点关系都没有。

  周元初已经习惯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最后还是沈太后的声音响起。

  “免礼。”

  “谢太后、陛下。”

  众皆起身,肃手而立。

  沈太后的目光透过珠帘落在周元初的背影上,嘴角扬起满意的笑,唇动。

  “殿试开始吧。”

  “诺。”

  近前侍奉的老太监打算传懿旨,御阶下坐着的沈伯琏却是站了起来。

  拱手。

  “启禀太后、陛下,臣有奏。”

  周元初抬了下眼皮,不动声色。

  身背后,响起沈太后的声音。

  “相国何事要奏?”

  这一刻,李青舟也竖起了耳朵。

  眼瞅着殿试就开始了,沈伯琏打算生什么幺蛾子。

  沈伯琏直起腰,神态倨傲的哪像一个臣子。

  若说臣,也是权臣。

  “历来殿试,考文章、考典义,选出了数千名进士及第,但我大燕如今,却反而内忧外患不断。

  先太祖高皇帝曾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者方为大才,臣深以为圣明天纵无过太祖。

  今朝殿试,还是换个考题吧。”

  周元初终是开了口:“相父的意思是,让这元章殿的考生去学学如何上马定乾坤吗?我朝,有武科的。”

  “臣不是这个意思。”沈伯琏解释道:“臣是说,文章典义过于空泛,不适今时,还是考些实务来的更妥当些。”

  “那就请相父直说考什么吧。”

  “秦岭匪患猖獗七载未除,就考这个。”沈伯琏言道:“请今科考生一抒所想,这秦岭匪患,如何除之!”

  这沈伯琏忒无耻了!

  李青舟直接瞪大双眼。

  早在参加殿试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是故意放水,放弃争夺状元,好让沈知白轻轻松松的夺得状元,可万没想到,沈伯琏竟然直接当着满朝百官、天下考生的面篡改殿试考题。

  他定考题,那沈知白闭着眼睛也能拿状元了。

  周元初的面皮抽动一下,随后生生挤出一丝笑容。

  “相府所虑甚好,便依相父。”

  准备好的考卷用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名考生面前放上一张白纸。

  用沈伯琏的话说,就是一抒所想。

  殿试无黜落,甭管写的好与不好,都能进士及第。

  一些会试时成绩便不好的考生倒是无所谓,提起笔就开始笔走龙蛇、指点江山,而在会试中名列前茅的则无不面色痛苦,眉头紧皱。

  整个元章殿,只有两个考生面色依旧怡然。

  一个是沈知白,他早有准备,另一个便是李青舟。

  反正压根没想夺状元,管他呢。

  卸下了心中压力,李青舟写起来反而更加痛快。

  他自幼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家中数千典藏早就烂熟于心,李家又是起于卒伍,兵书之道自然也藏书不少,不敢吹文物双全,但只是个平叛剿匪还是问题不大的。

  越写,李青舟越是痛快。

  甚至连放水一事都忘了。

  便是不忘也不会太在乎,毕竟下意识中,李青舟想的是沈知白作弊,相府那么多门客,沈伯琏麾下的名将也不少,七天时间手把手教不出一个沈知白?

  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务实上,那是绝对比不过相府能人的。

  殿试时间为一个时辰,赶在敲磬之前,李青舟便作好了文章,停笔端坐。

  剩下的事,与他再无关系。

  时间用尽,礼部官员敲了磬,宣布结束。

  内宦们上前收卷,金椅上的周元初开了口。

  “相父。”

  “臣在。”

  “既然这次考的是军伍剿匪,那么让礼部、吏部的考官来阅卷,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

  沈伯琏先是一怔,随后对答道:“陛下说的有理。”

  周元初面露微笑:“既然如此,那朕倒有一个想法。”

  “陛下垂训。”

  “请秦国公、晋国公、卫国公、兵部尚书四人会卷如何?”

  沈伯琏抽了一下眼角,但随后还是自信应声。

  “三位国公乃我朝社稷之基,军功卓著,由他们会卷最是妥当,吾皇圣明。”

  周元初钦点的四人中,除了兵部尚书秦嵬之外,其他三个国公并不在场,只好派人去召。

  好在国公府邸都在长安街上,离着皇宫并不远,没多少时间便纷纷抵至。

  人齐,阅卷自然也就开始了。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三百多份试卷若是搁在以往,没有三四个时辰批不完,但好在这次因为沈伯琏的私换考题,八成考生写的是一塌糊涂,为阅卷减了不少时间。

  这殿试阅卷评定成绩的办法很简单,也没有标准答案。

  四名考官依次审阅同一张试卷,根据试卷上写的文章内容,在扣中命题的同时出彩的地方用朱砂笔画一个圈或者落一个点,这便叫朱批,也叫可圈可点。

  一张考卷过四名考官的手之后就是阅卷结束,最后礼部的科官根据每张考卷上朱批的数量来排名次。

  当初会考的时候,李青舟便是以十七处朱批摘得会元。

  而这次阅卷的成绩也很快统计结束。

  李青舟,朱批十九处!

  沈知白,朱批十八处!

  ......

  元章殿内,雅雀无声。

  数百道目光齐刷刷投向了同样傻眼的李青舟,而沈知白的眼中,则满是怒火与妒忌。

  自己都如此作弊了,还能输!

  周元初的脸上,露出了极灿烂的笑,不动声色瞥了一眼四名考官的位置。

  随后才看向沈伯琏。

  作弊?

  朕倒想看看,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把状元强行抢走。

  沈伯琏对状元是势在必得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殿试当场篡改考题了。

  可周元初换了阅卷考官,又硬生生将状元转回给了李青舟。

  他就是在逼沈伯琏,行大不敬!

  沈伯琏一样笑了。

  他一步步走到李青舟的面前,居高临下的赞扬。

  “真可谓是文武双全的一代才俊,为陛下贺!”

  百官齐颂:“为陛下贺!”

  而李青舟此刻已经遍体生寒,丝毫没有夺得状元的喜悦。

  沈伯琏刚才的目光,让李青舟几乎窒息。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徐长功开了口。

  “太后、陛下,仅仅是一道考题,两位考生成绩又如此接近,不足以完全彰显彼此的才华,臣进言,不如给两位考生再加一道考题吧。”

  周元初的脸上依旧带笑,仿佛早有预料。

  “徐卿说说看,再加一道什么考题。”

  “既然两位考生对秦岭匪患的处置如此有心得,那就再说说东南沿海红夷海寇吧。”

  “准了。”

  两张新的矮桌搬了上来,同样的白纸,不变的文房四宝。

  这一次,只有两个考生比较。

  李青舟和沈知白。

  后者看了李青舟一眼,提笔便写。

  而李青舟呢。

  颤手提笔,深吸一口。

  随着李青舟的落笔,所有人的面色都发生了变化。

  沈伯琏的脸上露出微笑。

  周元初的脸色变得阴沉,可在阴沉下,是无人可以觉察到的开怀以及对李青舟的满意。

  因为李青舟只写了两个字。

  “无能”!

  笔墨未干,两滴清泪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