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四百九十七章 盲从盲信
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      更新:2024-06-16

  宁夏,黄河南岸,夏家堡以北。

  一场大战在天明时分已经开启。

  杨一清麾下七千骑兵,加上李鄌、郑英各两千兵马,与鞑靼人展开了周旋……之所以是周旋,是因为目前大明麾下将士的弹丸数量严重不足,加上兵马数量和中近距离作战的劣势,也只能采取周旋的态势。

  杨一清身处在中军之中,负责指挥这场战事,所得知的消息看起来并不太乐观。

  还没等杨一清问询,旁边的张僩急忙问道:

  来传话的副总兵高丕道:

  张僩听着战报,一拍大腿在感慨。

  杨一清道:

  张僩道:

  杨一清则摇头道:

  张僩虽然现在跟杨一清站在一道了,但他还是没法跟杨一清完全共情,听杨一清的也将意味着将他镇守太监的权限交出去,他自然是有心不甘的。

  当此战报传来的时候,让杨一清颇为着恼。

  杨一清怒视着高丕道:

  高丕为难道:

  张僩也气恼道:

  高丕低着头,心里也在嘀咕。

  还用你们来提醒我这是大事?关键是情况如何,我也不知道,或许鞑靼人是临时砍伐树木造船呢?

  杨一清眼神中也带着几分急切道:

  张僩问道:

  高丕看了看不远处的一阵骚乱,抱拳道:

  张僩气恼道:

  高丕惊讶道:

  张僩也很生气,

  杨一清伸手阻止了张僩对高丕的指责,道:

  张僩这才听明白。

  去的人少了,鞑靼人不理会,可以生吃。

  去得人多,鞑靼是畏惧火铳让开一条缺口,但杨一清这边一共才七千人,调个两三千只为打通一条跟李鄌之间联络的缺口,在杨一清看来是不智的。

  杨一清似乎也不指望李鄌和郑英能有什么超常发挥,因为他知道这两路人马的枪炮弹损失也是极大的。

  张僩叹道:

  杨一清道:

  话刚说完,马上又有传令兵在传报:

  张僩很紧张。

  鞑靼人一下来一万,火器不足的话,那就只能是硬拼了。

  杨一清随即下令道:

  在鞑靼人试探进攻时,杨一清深知必须要稳住己方的阵脚,拿出一种明明我火铳和火炮是空的,但其实还能发射不少次的假象,逼着鞑靼人不敢跟大明将士正面决战。

  等高丕和传令兵等都下去,各军也开始如杨一清所吩咐往前压。

  张僩才低声提醒了杨一清一句:

  杨一清冷冷道:

  张僩继续苦笑着道,

  就在杨一清苦于跟鞑靼人正面周旋时,战场周边两外两路兵马,李鄌和郑英两路,境遇则有所不同。

  如杨一清所料,这两路其实在枪炮弹的损耗上,并没有宁夏本地兵马那么重,损耗大的,其实也只是崔元带出去的那四百人,剩下的人很多都还没机会正面跟鞑靼人交锋。

  但因为其本身没有带重火器,基本全是靠火铳,射程也不如火炮那么远,实际上这两路人马也只适合跟鞑靼人做中距离的作战,而不具备远程作战的实力。

  李鄌这一路,现在基本上是以崔元为主导,由崔元亲自领兵七百多人,从上游渡河,且在黎明之前,七百人都已经顺利渡河,并将马匹也带过河。

  本来可以不运马匹,只以士兵渡河,可能会将两千人多运过去,但始终大明将士这边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必死的决心,都认为强行渡河的危险太大。

  且在没有马匹的情况下,鞑靼人杀过来基本就只有死路一条,连逃跑都没办法。

  将士们能骑马,至少还有逃的资本,所以无论是李鄌,还是麾下的很多将士,都主张运马过去,哪怕运的人少点……做周旋也不至于连后路都没有。

  李鄌没有随军渡河,他带剩下的一千二百多兵马留守

  在南岸,说是随时增援,但其实在天亮之后,他们已经失去了渡河的条件。

  至于郑英一路,则完全没有渡河的打算,他们距离李鄌这边还有十几里的路程,且在战事开启之后,进兵也相对缓慢,他们甚至绕过了宁夏中军所在,往黄河下游,也就是宁夏所部右翼的方向挺进,似乎是想等李鄌和宁夏所部把鞑靼人给逼着只能沿着黄河南岸北撤时,他们趁机跳出来截杀。

  战事的重点,还在于崔元能否利用手头上不到八百将士,将鞑靼阻隔在黄河南岸。

  天亮之前,崔元就与徐甚带着七百多将士往下游赶路,因为中间要跨过几道山坳,队伍并不是沿着河边走,而且沿途要防备鞑靼人的哨探。

  徐甚出现在崔元马匹之侧。

  崔元只是勉强摆摆手道:

  对于徐甚这些当兵的来说,骑马疾行赶路还算是适应,崔元虽然骑马水平也还行,但到底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有点吃不消。

  队伍甚至要迁就崔元一人,让行军速度不至于太快,不然把主帅给丢下,那就没意思了。

  崔元靠着石沟城一战,已经成为这路人马心中的牛逼人物,这群人肯跟着一起渡河,很多都是看在崔元的面子上,也是他们知道,崔元事后一定会被朝廷大肆赏赐,而跟着崔元来犯险,即便战败逃走了,回到大明的关隘也不会被追责。

  反倒是留守在黄河南岸的那群人,即便他们能全身而退,也会被当成是孬种。

  徐甚看崔元那虚弱,但却在坚持的样子,感慨道:

  崔元听了这话,到底还是有些受用的,这代表自己得到了认可。

  虽然他自己也知道,徐甚不过是在拍马屁,因为徐甚不止一次说过,想跟他到京城去混,甚至还想跟他崔元一起进研武堂。

  崔元是个实在人,他道:

  徐甚不解。

  你都是大明的皇亲国戚了,居然还身不由己呢?如果你想当缩头乌龟,谁还能拦着不成?是皇帝让你不要命往前冲的?追究责任,也都追究朱晖和李鄌之流去了。

  崔元叹口气,突然抬头对着前方东边的天空。

  对他而言,那就好像是美好的过往,是曾经的天真无邪,是他曾经无忧无虑的人生,可现在……

  徐甚见到崔元这般神色,也就识相住口不言。

  崔元到底觉得徐甚是自己人,便解释道:

  徐甚这才知道,原来崔元在战场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被赶鸭子上架。

  这更不好置评了。

  崔元道:

  徐甚愣了愣,这位临时主帅,关键时候怎么还恭维起别人来,关键是这个人他也不在宁夏,甚至都不在西北啊。

  徐甚略显尴尬道:

  崔元点头道:

  徐甚有点慌。

  眼前崔元这位主帅关键时候有点掉链子,吓着他了。

  崔元却很淡然点头,

  徐甚差点都无语了。

  心里早高呼。

  娘啊,能选择的话,让我回南岸去,先前的功劳够了,我这是猪油蒙了心,被人坑着来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