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五百一十七章 太子理政
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      更新:2024-06-16

  早朝时,内阁三人憋着一股劲,准备在朝议上把杨一清派到辽东,行打压的同时进一步对其收拢,让其可以回归。却是众大臣还没入宫之前,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便带着几人过来。刘健等人一看这架势,都在琢磨,莫不是皇帝因为生病,还是不能上朝?如果不能在朝堂上直面跟皇帝据理力争的话,办事效率会大打折扣,毕竟很多奏疏都会留中,就算是批复回来的,很多也都并非是皇帝直接授意。萧敬以传话人的身份,把朱佑樘的旨意带到。众大臣觉得莫名其妙,很多人用疑惑的目光望向刘健和马文升等人,想从他们那边找到答案。但内阁和众尚书也跟旁人一样,都处在懵逼状态之中。有六科的言官上前问道:萧敬道:见还有人想上前力争,刘健出面道:因为旁人也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算是有人有意见,最后也都各自在低声嘀咕中归了自己的位,出宫的出宫,剩下的顶级文臣,则跟随萧敬一行人入宫。一行人进入到皇宫正宫之后,并未往奉天殿走,而是穿过左顺门往文华殿的方向。谢迁快速几步到刘健身边,低声道:刘健沉默不语。连李东阳都给谢迁使个眼色,意思是咱别废话。而谢迁则往队伍一行中,兵部两个侍郎身上看过去,又嘀咕道:等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文华殿之前,却见太子朱厚照已带着东宫讲官十几人,早就在迎候,而在一行人中赫然还立着张周,谢迁指了指张周,正要说什么,随即他意识到,张周跟东宫讲官站在一起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因为张周身上的侍读学士身份到现在仍旧被保留。除了东宫讲官之外,还有宫里的太监也在旁,包括李荣、张永等人。朱厚照年纪不大,在说话时却显得很有气势,走过去对入宫的大臣说道:刘健走上前道:萧敬笑道:刘健微微皱眉。说是可以直陈,等于说是把朝事摊开来说,但这文华殿可不比奉天殿,在这里说事情少了最重要拍板定案的人,大臣很多时候的上奏,都是有意针对皇帝所提出,现在皇帝这个正主不在,难道去跟太子这么个毛孩子去据理力争?就好像公司开最重要的股东大会,结果大股东告假不来,只把他没什么决定权的儿子找来旁听,就算身边人能力再高,没个拍板的,这朝议也议不起来。朱厚照一脸温和的笑容道:说着朱厚照先转身,往里面去。东宫讲官十几人,在王鏊、梁储等人的带领之下,也往文华殿内而去。倒是只有张周,似笑非笑站在那,看起来面色和善,但却很容易被刘健等人认为这是在加以挑衅,谁让他们这些大臣只能跟着萧敬前来,而张周则早早便入宫,先到文华殿跟太子同行?有太子先生这一层身份,在陪同太子听政方面,也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华殿内。众大臣坐定。跟平时的朝议不同,这次更好像是一次经筵日讲,前来的大臣的平均身份地位,要比在朝堂上要高,年岁和资历也会更高一些,可能是考虑到这次陪太子听政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准备,皇帝也算算是很周到,每个人都可以落座。朱厚照坐在本该属于他的太子之位上,如同平时听讲,而在他旁边左右各坐着张周和王鏊二人,这算是他。如此连内阁首辅也只能坐在客位左首的位置,剩下的人则按照朝中的论资排辈,各自坐定。萧敬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立在朱厚照身后,就好像平时陪同朱佑樘参加朝议一般,反倒是李荣、张永等人,则在朱厚照身后有椅子坐,也如同旁听者。朱厚照仍旧显得彬彬有礼。这算是他第一次以太子监国的身份在人前表现自己理政的才能,他好像是珍惜机会,但充其量只是为了好玩,让他在那坐个一上午,非能把他给郁闷死。在场大臣没有开口的,似乎都在等别人开口,或者是找有份量的人出来打个样。朱厚照道:说着,一伸手,萧敬随即开始从怀里往外掏奏疏。你们大臣没有想提的,但你们平时所提的都会以奏疏的方式呈报上来,我朱厚照既然作为太子出来听政,一点准备没有,那还不是被你们所笑话?朱厚照笑盈盈的。好像连所说的话,都是有人提前给他规划好的。在场大臣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如果说之前没人出来奏事,是因为觉得这种奏事没什么必要,但从太子这个开场方式,他们意识到今天所谓的议政,很可能是要动真格的,除了皇帝不在之外,其实有身份决定事情的人都在。尤其是张周。如果张周跟朱厚照同时决定,连司礼监也没什么意见,那皇帝还不照准吗?那有没有皇帝现场拍板,好像也没多大区别了。瞬间文华殿内这场议政的级别,好像提高了几个档次。刘健道:.朱厚照点头道:刘健拱手道:朱厚照道,谢迁忍不住提醒道:朱厚照道:我去。谢迁听了差点想打人。你个毛头小子,从来没上过朝堂,也从来没处理过政务,说好是来旁听的,哪来这么多意见?还不是解决此事的良方?那你倒说说有什么良方?你怎么不上天呢?朱厚照低头望着自己的手心,也不知他在想什么,却是幽幽说道:谢迁道:朱厚照问道:谢迁又有些生气,这次他先瞪了张周一眼。好似在说,太子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不是你提点他的吧?听听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朱厚照也随即把目光落到张周身上,问道:张周笑道:谁说这小子有想法,就一定是旁人所提点的?别看这小子年岁小,学也没上几天,而且贪玩好闹事,但这小子想法可真是挺多,有时候天马行空的不受约束。张周也想说,你们这群人,请不要把眼前这个熊孩子,当成你们家未经事的同龄儿孙看待,光是这小子的格局,一般成年人都不及,你们跟他接触多了就会明白。朱厚照点头,似乎同意张周的说法。先剿平女真人的叛乱,再谈安置。可一旁的谢迁听了却觉得不爽,插话道:谢迁的话音落,周围几个人都不由将目光落在他身上。还是你谢于乔牙尖嘴利啊。你就是在说,张秉宽他虽然打仗厉害,但其实在安邦治国上可能也就是个门外汉,不然为什么一个安置女真人的事情能做到如此一团糟呢?所选的角度另类刁钻,算是。张周笑道:刘健道:老刘也是聪明人,他很清楚张周是想让他,如果回头把女真人安顿在靠近边军的地方,回头再发生叛乱等情况,那责任算谁的?文官的传统,抗事的时候不行,推卸责任的时候一个顶俩。朱厚照听不下去了,皱眉道:这下在场是个傻子也看出来了。相比于朱佑樘对张周的,这位小太子,简直是对张周敬若神明啊,张周说什么就采纳什么。至少你老爹还跟我们商量一下,虽然多数时候也是采纳张秉宽的意见,但有时候正因为你老爹的态度,让张秉宽不得不在一些事情上做妥协。而你呢?照你这种盲从的样子,若将来真让你登基,那还不是张周一言堂,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连跟我们商量和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李东阳一看这架势,自然是要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好好给朱厚照规范一下的。朱厚照打断李东阳的话,道:李东阳一时语塞。本还揪着太子对张周的态度问题,想跟太子好好掰扯一下,谁知道太子在伶牙俐齿这件事上,比之谢于乔也不遑多让,直接就把他给顶回去。朱厚照道:连皇帝都不会这么说话。众人听到朱厚照如此侃侃而谈,上来就把唐寅给举荐出来,一切都好像是设计好的,更加深了张周左右太子意见的怀疑。甚至在部分人心中,这件事都可以下定案了。马文升道:到这会。众大臣也发现,在文华殿内的议事,比之在奉天殿内的朝议,氛围上也没什么本质差别。只是他们的对手,从朱佑樘、张周的组合,变成了朱厚照和张周。什么太子没有决定权,只是在哄孩子玩……这种想法最开始时候或许是有,但现在他们已经不敢掉以轻心。朱厚照问道:此话一出,让在场的大臣更觉得,这小子知道的好像还挺多。你知道唐寅,或许是有人提点你,但王宪……你小子都知道?兵部侍郎熊绣道:朱厚照皱眉道。熊绣道:朱厚照道:在场文臣觉得,跟这小子辩论,有点心累。皇帝很多时候是务实的,讲道理也讲平衡,而这小子好像是认准了什么事就不改变,还不知道什么叫妥协。现在太子居然认真跟他们讲起非如此做不可的道理来了……朱厚照冷冷问道。刘健道:朱厚照道,刘健冷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