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五百二十二章 管挖不管埋
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      更新:2024-06-16

  朱佑樘就在这么言笑之间,把秦纮调度出兵的事给定下来。张周也在想,你这不是信任他,简直是在利用他,趁着秦纮致仕还乡之前拼命榨干他身上的剩余价值。之前朱晖是领兵进河套,近乎是颗粒无收,而现在鞑靼人全面收缩北迁,这会再整巡防出兵,也不太可能有什么战果出现,这就导致一个结果,最后坑的还是秦纮。很可能,秦纮要。此消息很快就由李荣亲自前往内阁值房,将此消息告知于内阁三人。李荣绝口不提这是朱佑樘跟张周商议的结果。但就算不说,内阁三人早就认定,这是张周挑唆皇帝穷兵黩武的体现。朝中传统文臣会想,不打仗,凭啥让皇帝对你继续保持信任?所以都是你张秉宽在背后搞鬼,把我们这位仁爱孝义从来不与人争的皇帝,给教唆成一门心思搞扩张的武宗了。谢迁听了,在旁笑着问道:李荣一怔,道:李东阳道:李荣笑道:刘健道:李荣的话看起来是在为朱佑樘此种战略说项,表明此事有极高的合理性。但内阁三人马上听出一些苗头来。各镇自己出兵,那至于奉诏不奉诏的,就看各镇自己的选择,大概像秦纮、王守仁这两个总制级别的,必须是要奉诏,但再下面的巡抚在、总兵什么的,在执行军令上就有极大的灵活性。你们传统文臣不是一向标榜人脉广泛吗?那就让你们的人不出兵或者少出兵,对边镇的军民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机会也给你们了,别说当皇帝的就完全不顾你们的想法,有本事自己运作去。李荣传达完皇帝的思想,便行离开。随后李东阳也将李荣话语中的意思做了一定的分析,尤其是提到有关各镇执行的问题。李东阳最后分析道:谢迁笑道:李东阳点头。谢迁道:李东阳道:谢迁听了李东阳的分析,不管这事是皇帝决定的,还是张周的主意,各镇的出兵都是一场。有的地方实在没能力出兵,而有能力出兵的地方外面又没***,而现在各镇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在争钱粮,朝廷调拨给西北的钱粮始终是有限的,能保证大同的将士吃饱穿暖有钱花,别的地方就要过穷日子。在这种时候,谁会为了一场本来就不会得到什么军功的战事,而去拼命呢?把自己的家底拼掉了,恐怕这个冬天都过不去。还是跟以往那样,守在关隘之中,看着鞑靼人在外面闹腾比较好,最节省成本的作战方略属于是。刘健似乎并没有李东阳那么乐观,他道:李东阳道:谢迁在旁附和。刘健则对李东阳的观点没去评价。李东阳道:刘健叹道:李东阳想了想,然后很认真道,不听话,想为了讨好皇帝和张周而出兵?那就给你们挖坑,整死你们!哪处边镇出兵,户部在调拨钱粮的问题上就限制哪里,到时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让你们家里的老少妇孺一起喝西北风去!当然也不能说是我们文臣刻意刁难你们,本来西北的钱粮调度就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欠饷的事近乎每年都在发生,发不发或者发多少,全看朝廷是否有。现在不过是把这碗水往听话的那边倾斜,哪里冒进出兵,活该你们没饭吃。刘健也点头赞同李东阳的意见。皇帝正式的谕旨还没下,但一时之间京城官场上下好像人人都知道边镇又要打仗的事。只是这次的情况跟以前大有不同,属于各自发挥,皇帝和兵部不做限制,说是尽最大能力,但其实上下限都很高,如此一来看上去便会有些儿戏,比之朱晖的出兵河套显得更没有章法。有了张周奉命整顿边务的旨意,朝中也有人认为张周会借此机会敲打那些办事不牢靠的,或者是出兵不积极的。京师内旧勋臣也在积极争取参与到这次为皇帝颜面而进行的战事,西北宣大和三边可能有危险,但去个蓟州和辽东总没有问题吧?在这地方出兵,出去之后多半几百里都看不到外夷的影子,说出去还可以吹个牛逼,让人觉得自己是领兵奇才什么的。都督府上下在争取,而朝廷以传统文臣为首,则在谋划一场的计划,尽可能让各边镇在这次出兵上消极应对。朱佑樘在养病有十几天后,终于是回到朝堂。自始至终,给朱厚照文华殿听政的机会,一共也就三次,除了第一次有张周在旁指点之外,剩下两次都只是朱厚照跟大臣的单独面对。除了张周撑场面,其余人还真帮不上他什么。而在朱佑樘恢复上朝之后,朱厚照这边也得以放假,也是在五月底的这天,跑到张周的实验室来,也是由锦衣卫提前探知张周在这里搞研究,自己跑来凑热闹。朱厚照以前出宫的目的,是为了到民间集市上去感受人间烟火。但自从认识张周之后,他出宫一律都是往张周这里钻,因为每次到张周这里来,都能遇到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那对于朱厚照来说跟新大陆没什么区别。反倒是市井气息对朱厚照来说,变得稀疏平常……跟那群身着布衣的市井人凑在一起有什么意思?还是整点玄幻和科幻的更能发掘人内心的潜在动力。张周随即招呼朱厚照出了自己的实验室。朱厚照用促狭的眼神望着张周。张周道:朱厚照一副的神色,将头撇向一边。张周随手拿起一个玻璃器皿,将里面的溶液倒进宽大一些的玻璃盆内,随后将一块金属丢进去,然后在朱厚照双目瞪大中,那块金属被溶解掉外面的一层,而且还在逐渐被销蚀。张周问道。这下不用张周招呼,朱厚照自己就知道往门外钻。出来之后还一副后怕的样子,呢喃道:客舍里。朱厚照跟张周抱怨起了后两次参加朝议所遇到的事情,总的来说就是大臣欺负他没有决定权,总拿一些套话来敷衍他,让他觉得小心灵受到一万点暴击,甚至想撂挑子往四处去游历。朱厚照似模似样问道。张周道:朱厚照也是的,至少他知道自己在父亲心中还是有点地位的,老爹不会让他随便去胡闹。朱厚照热切道。旁边跟随而来的高凤等太监听了,差点想上去把这位小太子给拉走。就说太子来见蔡国公目的不单纯,原来又在琢磨离家出走的事情了,话说之前朱厚照往南京去那一趟,可是差点把他们这群太监的命给折腾没了。想想都心惊胆战。张周道:朱厚照差点想破口大骂,皱起鼻子道:张周好整以暇道:朱厚照道,张周继续阐述自己不愿上战场的理由。朱厚照道:高凤提醒道:朱厚照皱眉。在这个熊孩子印象中,大明用的是热兵器,鞑靼人用的一概都是冷兵器,突然之间有点颠覆他认知了。张周道:朱厚照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是正义凛然的样子,倒是把一边的几个太监又吓得直跺脚。张周笑道:朱厚照听着就有点不爽了。若是别人这么说他,他肯定会瞪眼犯脾气,但若是张周说的,他就算是恼恨,也有点无计可施。谁让这既是他的先生,又是他老爹所信任的人,而自己又要仰仗这家伙来谋取好玩的,甚至以后真有机会要,还要张周给自己保驾护航呢?没张周的协助,打仗都事倍功半。张周道。朱厚照斜眼望着张周,好似还在生闷气,道:张周道:高凤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他本来觉得太子上战场这件事,还挺遥远的。但听张周的意思,是不支持太子去战场,但似是嫌麻烦不够,居然要把太子带去实战演兵场,还说有什么受伤死亡的风险,那或者还不如直接去战场呢,至少在战场上太子还会处在被重重保护之中。朱厚照怒喝道:张周道:朱厚照本来也以为自己距离上战场差了十万八千里,那还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梦想中。听了张周的描述,他甚至觉得这种演兵,可能比实际上战场还好玩。毕竟以他所知,上了战场,出兵几十天可能一个敌人都没看到的情况都很常见,就算开战起来,也不是说每个人都会冲在前面,而他显然是要坐镇中军没机会表现的那个。但这种演兵,好像恰好满足了他好玩、逞英雄的内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