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第56章 一时落寞不耻辱,能屈能伸方丈夫
作者:妙笔入梦的小说      更新:2023-11-20

  奉天殿上,文武百官全都愕然看着站在旁边的朱标,不明白朱标为何会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就连跪在地上的刘伯温,都是大张着嘴巴,不敢置信地看着朱标。但是令众臣更加惊讶的是,朱元璋竟然没有生气,反而是一脸淡然的坐在那里,显得老神在在。“标儿,继续说。”“封王戍边如果一旦成为定例,自父皇以下,所有皇上的皇子都会被封为藩王。”“这些藩王会被封到大明各处,占据大量土地,不仅如此,藩王的俸禄日后也将成为朝廷的负担。”“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如果这种情况不加遏制,百年之后,大明的财政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大明的国库全都用来供奉藩王,那又拿什么来赈灾?又拿什么来施政?”朱标侃侃而谈,底下的文武百官听完之后,只觉得竟然很有道理。就连之前一直怂恿朱元璋搞封王戍边的李善长,都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武将这边,也都是装作好像听懂的样子,连连点头。只有蓝玉一脸嫌弃,自己这个外甥,竟然把李进的观点直接照抄了过来。下贱!“所以儿臣觉得封王戍边在未来,必定会为大明带来灭顶之灾。”“这些只不过是儿臣的一点愚见,请父皇指正。”“听听,都好好听听,这就是咱大明朝的储君,这就是咱大明朝储君的见识,这才是咱想听到的。”朱元璋直接拍案而起,对着朱标就是一顿猛夸,随后又冲着文武百官问道:“诸位觉得咱的太子说的如何啊?”“皇上,臣觉得太子殿下说的很对。”朱元璋话音刚落,作为文官之首的李善长,就站了出来。而在李善长的身后,胡惟庸也是紧随其后,说道:“臣亦觉得太子殿下的眼光颇为独到。”“臣也一样。”既然李善长带头冲锋,那淮西集团的文臣武将全都站了出来,对太子朱标就是一顿拍马屁。毕竟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皇上对太子朱标的喜爱是实打实的。这也意味着朱标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根本无人能够动摇。现在对朱标拍拍马屁,锦上添花,日后也不会被朱标记恨。等到百官说完之后,朱元璋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又笑眯眯的问道:“那以你们之见,这封王戍边是封还是不封呢?”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再次安静下来。按照朱元璋以前的脾性来看,这封王戍边是非封不可。可是现在朱标出来说上这么一句,让众人根本摸不透朱元璋的意思。在奉天殿当值,如果在没猜透皇上的心意,贸然出来说话,是会死人的。朱元璋脸上挂着笑容,静静的看着底下不敢言语的文武百官,眼眸中夹杂着丝丝冷意。正如李进所言,这朝中的文武百官,除了陈怀义那个傻逼,根本没人给咱说实话。奏折上写的好好的,结果现在却是另一副样子,这就是咱的百官。这些文武百官实在可恶。“胡惟庸,你来说!”“封王戍边,封还是不封?”朱元璋咬字很重,紧紧的盯着胡惟庸。“臣觉得,觉得...”胡惟庸被朱元璋死死的盯着,只感觉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势扑面而来。吞吞吐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嗯?觉得什么?”朱元璋再一次逼问,不给胡惟庸思考的机会。胡惟庸只感觉自己头皮发麻。如果说不封,可之前在奏折中,已经表明支持封王戍边,把封王戍边夸成了一朵花。好似如果不将这些皇子封王,那就是浪费人才,他胡惟庸为了为国举才,请皇上必须给皇子封王。这个时候说不封,那就是欺君之罪,恐怕会被皇上拉下去砍头。如果说封,就在刚刚太子殿下已经说了这是一个亡国之策,再赞同封王戍边,只怕会惹怒皇上。左右都是死,胡惟庸决定赌一把,摇了咬牙道:“臣觉得,封!”“哦?那你说说怎么封?”朱元璋语气平淡,好似平常的问政一般,没有丝毫压迫。但是胡惟庸确实不敢大意,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话,很可能决定他日后的前途。“臣觉得可以将藩王的俸禄,转移到内帑来出,这样就不会导致国库空虚。”“哼,咱的皇子是为国戍边。为了国家流汗又流血,如果国家连俸禄都不出,对得起咱皇儿的辛苦吗?”朱元璋听完却是冷哼一声,直接道:“这天下难道是咱自家的?”“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咱的皇儿是为天下的百姓戍守边疆的!!”“是,臣糊涂,臣失言了。”胡惟庸见朱元璋发怒,赶忙认错。“不学无术!”朱元璋没有好脸色,直接说道:“应天城的城墙需要修缮,你明日就去工部报到,负责建工城墙修缮吧。”所有人都是同情的看着这个同僚,好不容易上来拍了太子一顿马屁,结果现在竟然被皇上直接打发出朝堂,实在是太倒霉了。但是胡惟庸却并不沮丧,恰恰相反,他的内心反而充满着狂喜。他呆在四品光禄大夫的位子上,根本无事可做,更不可能产生没有任何政绩。别说升官了,胡惟庸只感觉自己仕途恐怕都要止步于此。现在朱元璋竟然重新愿意起用自己做事,只要有了为皇上做事的机会,胡惟庸觉得以自己的能力,迟早能够爬上去。一时的落寞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这也侧面说明了,自己刚才的进言合了皇上的心意,看样子皇上还是打算封王戍边。心中思虑万千,但是胡惟庸表面上还是畏畏缩缩的对朱元璋拱手谢恩。朱元璋轻轻颔首,随后又朝刘伯温看去,玩味的问道:“刘基,你觉得,这封王戍边,咱是封,还是不封?”刘伯温此刻还在地上跪着,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同样头皮发麻,全身紧绷。思虑片刻,刘伯温还是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他接下来的话,却是让在场的众人都感觉吃惊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