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第115章 令人望而生畏的士兵
作者:妙笔入梦的小说      更新:2023-11-20

  舟山岛。北面山峰的隐蔽处,一处军事基地赫然出现在眼前。朱元璋在李进徐达等人的带领下,出现在了这处军事基地的面前。“大人!”此刻军事基地的最高长官,听到李进到来之后,迅速出营来迎接李进。这人是李进最初从上沪县挑选的护卫队,一步步被李进提拔到如今这个地步。可以说,上沪县所有的军事力量的长官,就是眼前这人了。这人原本是张士诚手下的一员战将,名叫张毅,不过对张士诚却是没有任何忠心。流落到上沪县,差点饿死,被李进给救了下来,从此以后对李进死心塌地。“辛苦了!”李进看张毅脸色黝黑,满头大汗,就知道他又亲自教导士兵。这是张毅的习惯,只要李进安排进来的士兵,张毅一般都会亲自训练,将当初李进教导他的东西,亲自传导给这些士兵。“带我们进去看看吧,让这群兔崽子把这几天训练的成果都拿出来,好好给咱们的贵客看清楚。”“日后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李进开门见山,直接就让张毅掏出看门绝活,这一次非要让朱元璋看个过瘾,看个爽!“是!”张毅行了一个军礼,随后转身离开,准备安排士兵演习。做事棱角分明,一板一眼,一看就知道是铁血军人。几人随后走进基地。朱元璋被李进安排到了军事基地的点将台,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能够将底下的一切都尽收眼底。这里的军事基地,与山下的训练基地十分相像,除了校场就是宿舍,其他别无所有。此刻校场上已经站满了士兵,看上去大概八千多人。这些士兵如同标枪一般,站立在校场上,一动不动,笔直的指向天际。身上穿着朱元璋没见过的军装,全身绿油油的,但是衣服看上去十分干练,上衣和裤子分离,个个显得精神抖擞。“唰!”令旗挥下,军阵演练正式开始!“列阵!”这一次大军不再演练什么向左转,向右转的队列,而是直接进行实战。随着一声大喝,原本密集的军阵迅速展开。在短短不到五息的时间,原本紧挨着的士兵,此刻已经列成一个五队的队列。士兵们相距不到一米,每个人占据的位置,伸出双臂刚好能够碰到左右的战友。“举枪!”“哗啦啦!”随着一道道命令的下达,这些士兵将手中的火铳,快速装填火药,准备开火。这样类似的场景,朱元璋曾经见过。不只是朱元璋,就连朱标以及徐达蓝玉他们都见过,就在上沪县的那场招商引资里面。李进就是凭借着三个士兵,轮番使用火铳,进行不间断的三段射,这才让朱元璋下定决心,给李进投资。只不过,那个时候,这种三段射不过才三个人而已。而现在却是八千多人的阵列,这些人统一进行的火铳射击,又该是如何的让人震惊。就在朱元璋聚精会神的观看时,就听到下面又有人暴喝道:“第一排出列!”第一队所有人迈着整齐的步伐,站出队列,开始举起火铳,瞄准前方一百步的靶子。“射击!”“砰砰砰!”“第二排出列!”“射击!”“砰砰砰!”....第一排这射击完成之后,就迅速返回到第五排,开始迅速的清理枪管,然后重新装填弹药和子弹。而第二排则是站出来进行射击,射击完毕之后,同样跑到最后一排,开始同样的动作。接下来,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一直重新循环到之前的第一排。这个时候,第一排的士兵已经将火药重新添加完毕,可以接着进行射击。如此循环下去,整个校场之上,枪声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过。这让上方的朱元璋看的目瞪口呆,没想到几千人的队列作战,同样可以保证火铳射击不止。那种永不停息的枪响声,让朱元璋的心神震撼,他甚至觉得只要保持这种队列,那天下间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冲破此阵。如果使用这种火铳的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在平原或者城墙上,摆放这样一种火铳阵列,还有谁是自己的对手?可怕,实在是太可怕了!但是朱元璋一想,这些都是自己的军队,心里又变得十分兴奋。旁边的朱标和马皇后,也被眼前这一幕所震慑,没想到火铳加上这种队列,竟然能够产生如此摄人心魄的效果!就在众人还在发呆时,底下却是又传来一声怒吼:“上刺刀!”随后,原本还在填装火药的军队,全都整齐划一的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从外形上看,这把匕首更像是一个一把尖刺,有着三面组成,三面都被开了血槽。“哗哗哗!”士兵们没有丝毫犹豫,就将这种三面尖刺,安装在火铳的枪口处。随后,一米五左右的火铳,瞬间变成了一把长约两米的长枪,明晃晃的军刺,呈45度角,斜刺向上,形成了一片钢铁长林。“第一排,刺!”“杀!”这一次士兵们终于不再沉默不语,随着火铳被他们用力刺出,他们的口中也发出整齐的怒吼。这一声怒吼声,直刺云霄,仿佛天上的白云都被这道怒吼给震散。“退,第二排刺!”随着士兵们的交替前行,一排排整齐的刺刀,随着阵列的滚动,刺出阵列。就好似一个刺刀大阵,每一个胆敢向他们冲锋的敌人,都会遇到无数刺刀的欢迎,直至死亡。“这...这种...这种气势!”朱元璋指着底下,不断怒吼,又不断前进刺杀的士兵,不禁有些震惊。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他只有在战场上的那些非常精锐,抱着必死之心的士兵,才能看到。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也看到了这一幕。一瞬间,朱元璋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惨烈的气息,让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