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第146章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都督总军事
作者:妙笔入梦的小说      更新:2023-11-20

  李进在接到朱元璋和徐达之后,就直接开门见山询问,想要知道皇上什么意思。这场仗到底打还是不打?朱元璋听到李进的问话之后,眼睛一瞪,说道:“东南惨剧,皇上怎么可能无动于衷?”“皇上的意思,自然是雷霆一击,将这些倭寇全部剿灭,碎尸万段。”“不过,皇上认为你比较懂海事,这才特意让咱来问问你的意见。”徐达在旁边赶忙给李进使眼色,希望李进能够好好劝劝朱元璋,让朱元璋息了大动干戈的念头。至少也要再等三个月的时间,再给京营士兵们一点时间。哪知李进的一句话,直接把徐达整破防了。“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李进脸色冷酷,掷地有声,补充道:“更何况,这些倭寇竟然胆敢残杀我大明百姓,更应该世世诛之!”“若是皇上有旨,我即刻领精兵三千,直捣黄龙,将这些倭寇全部一网打尽。”“三千?”不仅是徐达,就连朱元璋眉头也是微皱。他的意思是让徐达带着两万京营精锐,以泰山压顶之势,给倭寇雷霆一击。到时候,即便是胜不了,至少也不会输得太惨。但是现在,李进竟然要带三千人,就主动出击,这实在是太过儿戏。旁边的朱标立刻坐不住了,大声说道:“李大人,你可知倭寇底细?”“你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吗?又有多少船只?”“不知。”李进摇头,随后说道:“不过这些倭寇,我视之如同土鸡瓦狗,插标卖首之辈,有何惧哉?”“我手下三千虎贲,必能一举建功将这些倭寇,全部赶尽杀绝。”朱元璋不知道李进哪来的勇气,但是他却不能看着李进胡闹,直接开口道:“不行,三千人太少。”“你这海军基地里面,有着两万人,你要全部带上。”“兵在精,而非在多。”“这三千人乃是海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其他士兵还没有完全适应海上战争。”“即便带上他们,也是累赘,不如轻装上阵。”李进信心满满,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说道:“兵者,诡道也。”“如今倭寇刚刚成功劫掠大明,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此刻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会有一支精锐舰队,突袭他们的大本营。”“趁着他们骄纵之际,我猝然一击,倭寇必定没有防备。”“想必绝对可以大获全胜,为大明百姓报仇!”李进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朱元璋徐达还是不放心。毕竟大明周边的倭寇,这几年越发壮大,人数至少在八万人左右。李进区区三千人,怎么可能剿灭的了,这么大一股势力?再说,徐达把朱元璋带到这里,是让李进说服朱元璋不要出兵。现在李进竟然比朱元璋还要激进,不仅要出兵,竟然还要只带着三千人出兵,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徐达摇头否定,说道:“不妥,我觉得还是等那两万京营士兵完全训练完成之后,再次进攻倭寇。”“如此一来,不用冒险,以堂堂之兵,正面碾压倭寇,这才是王道。”徐达还是想要以势压人,经过这么多年的战场打磨,他早就悟出了能够取得胜利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以势压人,任你如何花里胡哨,我以大势压之,必能获胜。任何技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只能是徒劳无功。朱标也是赞同徐达的方法,毕竟徐达的方法是最靠谱,也是最安全的一种。但是旁边的朱元璋脸色却是不好看,他岂不知大势压人,以正合以奇胜?可现在局势如此,他也没有办法。李进之前也是这种想法,但是在收到倭寇的情报之后,他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咱们等得起,百姓们等不起。”“据可靠消息,倭寇可能很快就要发动第二次侵袭。”“接下来,很有可能会有第三次,第四次侵袭,谁也说不准。”“什么?你说的可是真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没想到倭寇竟然真的敢,再次发动突袭。之前他也只是猜测,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认为倭寇可能还会再次出动。但是直觉毕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能拿出来说,也很难说服徐达。更让自己会有种侥幸心理,毕竟直觉并不是真正会发生的事情。可是现在李进直接把倭寇再次入寇的证据,给拿了出来,这彻底坚定了朱元璋出兵的决心。徐达和朱标闻言,也陷入了沉默。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倭寇再次侵袭的结果,之前之所以想要劝朱元璋不要出兵,就是因为他们还抱着侥幸心理。但是这种心理一旦被彻底打破,剩下的就只有出兵一种结果。要不然大明沿海百姓,肯定会受到倭寇的再次杀戮,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千真万确!”李进从袖筒中,拿出一片白布,上面的字迹十分潦草,而且前言不搭后语。一般人都很难看明白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李进自然能看懂。因为这其实是一封密信,根据一种特有的组合方式,将密信内容筛选出来,得出的消息结论,就是倭寇欲再次出兵。“这是我在倭寇那边的细作,传来的消息。”“上一次出兵,他卧底的那股倭寇,并没有收到消息。”“这一次,盘踞在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可能都会全部动起来。”“这些人被上一次劫掠成功的倭寇刺激,只怕会群起响应,到了那时,对大明沿海的百姓,就是一场灾难。”朱元璋双拳紧握,这些该死的倭寇,可谓是让他恨之入骨。现在在他的心中,第一个该灭掉的势力,不再是蒙古,而是倭寇!这些倭寇就如同苍蝇一般,一旦看到有利可图,就会一窝蜂的冲上来,赶都赶不走,实在是把朱元璋给恶心坏了。“李进,咱命令你即刻准备出兵。”“皇上在来之前,就已经告诉咱,一定要阻止倭寇的第二次侵袭。”“大明的百姓,现在都还在内迁当中,但是这需要时间。”“如果让这些畜生再次侵入内地,这些来不及搬走的百姓,绝对是灭顶之灾。”李进目光转向蓝玉,那三千精锐义乌兵,是李进最开始训练的精兵。这些人李进还是比较有信心。在李进的教导之下,这些人不仅是水性纯熟,对于火铳以及火炮的熟练度,也是极高。此次出征,李进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是至少也能有六成以上。毕竟李进这次要进攻的只是一小撮倭寇,并不是真正的和倭寇决战。蓝玉看李进看着自己,不禁翻了个白眼,说这么多,最终还不是要让自己上?“事不宜迟,我即刻带兵启程,争取尽快先打击一伙倭寇,吸引倭寇的注意力,让百姓能够平安撤离。”蓝玉冲朱元璋抱拳,作为战争狂人,对于任何战争,蓝玉都十分热衷。尤其是这种剿灭外族,更是让他热血沸腾。哪怕是明知此战胜负难料,蓝玉也要打这一仗。作为大明有名的悍将,蓝玉名副其实。蓝玉这么多天在这舟山岛训练了这么多天,早就憋得嗷嗷叫,现在终于有机会释放心中的郁气,自然是求之不得。朱元璋却是眼睛一瞪,喝道:“你小子只懂陆战,懂什么海战?”“此战必须李进出马,要不然咱不放心!”蓝玉闻言,顿时满脸不服气,说道:“李进不过是一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怎能上得了战场?”“此战只有我出战,才能有赢得希望!”朱元璋满脸不屑,根本就没有搭理蓝玉。在他的印象中,蓝玉不过是一个莽夫,虽然的确凶悍,但是打仗却不靠脑子,只是凭借自己一腔血勇。说白了,蓝玉用来冲锋陷阵还行,但是想要指挥大规模的军队作战,还远远不够。李进当然也没有资格,但是现在大明懂海战的将领,基本没有。只能说选李进也是矮个子里面拔高个,朱元璋也没有其他人选了。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着李进,一心想让李进亲自率军出征。李进却是视若不见。这老黄实在是太不地道了,他李进可是堂堂的县令大人,是一个文官。哪有放着武将不用,让文官冲锋陷阵的?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让他在后面出谋划策,出出主意,说说如何剿灭倭寇就得了。现在竟然还要让自己亲自上阵,这是一个文人该干的事情吗?看了看自己细胳膊细腿的样子,李进只觉得老黄想要弄死自己。气氛一时间变得沉默起来,朱元璋直直的盯着李进,眼睛越睁越大,却一言不发。而李进却是左顾右盼,好似没有看到朱元璋的目光一般。眼看着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红,旁边的徐达叹息一声,说道:“还是我去吧。”“不行!”、朱元璋和李进此时竟然异口同声的反对。对于朱元璋来说,徐达乃是他的万里长城,他最大的作用不是为了自己剿灭倭寇。而是防御北方的蒙古,瓦剌,鞑靼以及辽东的马哈木。如今这场海战生死难料,他怎么可能让徐达前去冒险!李进也是同样的想法,徐达决不能前去,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大明朝堂绝对会发生大的动荡。那个时候他李进都有可能要给徐达陪葬。“魏国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乃是大明第一名将,为何不行?”蓝玉却是为徐达打抱不平。说他蓝玉是莽夫,他承认,而且还以此为荣。不让他来领军,虽然会有些抱怨,但是也能接受。可是不让徐达领军出征,这就让蓝玉无法接受,要知道徐达在蓝玉的心中,那可是大明战神一般的存在。难道李进那个毛头小子,要比徐大帅还要厉害?蓝玉斜睨着看向李进,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李进根本没有将蓝玉放在心上,淡淡的说道:“此次出征胜负难料,大海之上,一旦战败,逃都没地方逃,所以魏国公决不能亲身犯险!”“魏国公,此战还是让永昌侯去吧!”蓝玉:?!什么意思?徐达不能亲身犯险,敢情他蓝玉就能去了?这是没把他蓝玉大将军放在眼里啊!正要出口反驳,旁边的朱元璋却是点头赞同道:“然也,只是一个永昌侯不够,你也要跟着他一起去。”蓝玉瞬间蔫了,满脸生无可恋。李进见朱元璋意志坚决,无奈长叹一声,说道:“让我去可以,但是必须要让皇上亲自下旨。”“不仅如此,我还要尚方宝剑,都督全军,有先斩后奏之权!”李进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总是若有若无的看向蓝玉。蓝玉登时怒火中烧,啥意思?就是针对我呗?再说了自己堂堂永昌候,难道还要受到一个毛孩子的节制吗?简直是笑话!皇上绝不会答应你如此荒唐的请求,就凭你连战场都没有上过,还想节制诸军?蓝玉趾高气扬,一脸不屑的斜睨着李进,他觉得朱元璋绝不可能答应如此荒唐的要求。双手抱肩,打算看李进的笑话。“好,咱替皇上答应你!”哪知朱元璋下一句话,差点没把蓝玉的腰给闪断。“皇....黄老爷,此事万万不可啊!”蓝玉再也无法淡定,急忙出声,想要劝阻朱元璋。“这李进才多大?他有什么资格,手持尚方宝剑,都督全军?”“你可千万不要被他骗了啊!”朱元璋不为所动,直接说道:“你最好祈祷他比你有能耐,要不然到时候,你们两个就一起掉进海里喂鱼!”说完,朱元璋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时间紧急,现在的他已经不想给蓝玉废话。早点回京,就能早点下旨给李进,让李进尽快发兵,朱元璋实在不愿再看到东南百姓,被倭寇无辜残害。至于授予李进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不是朱元璋有多相信李进的指挥能力,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前李进在军事基地给朱元璋演武,让朱元璋印象深刻,此时的他,只能把赌注压在李进身上。如果让蓝玉带兵出海,他觉得更没有希望,不如赌一把。李进这小子从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如今李进竟然愿意出兵,那就说明李进有着很大的把握。事在人为,朱元璋现在只希望李进能够拖住倭寇,给他转移沿海百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