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我成了LPL救世主 176章试训
作者:血流三千尺的小说      更新:2023-05-13

  跟斐乐约好试训交流,秦路打了个车去到高铁站。

  回OMG的时候。

  秦路依旧在想新赛季,自己到底要把OMG打造成一支什么样的战队。

  这应该不难理解。

  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是基于队内的核心队员,有些是基于团队压倒一切。

  就像观众很难把SKT五个人当成一个整体看待。

  大家一般默认为这支战队的核心是Faker。队友来来去去更换过了一批,只是粉丝对于Faker的喜爱越来越盛。

  那么OMG呢?

  它该怎么走?

  这个问题从秦路选择加入OMG时,就一直在想。他所期待的、自己回国后执教的第一支战队,应该要有两个字:成熟。

  成熟的转线,成熟的资源交换。

  事实上。

  秦路真的很关注LPL,世界赛集训期间,他吐槽IG,正是他想起了“过去”观赛的那段岁月。

  这时候的LPL真的很糙、非常糙。

  比赛视频就摆在那,谁都可以翻阅。如果说LCK教条式的进攻有什么让秦路不满意的点。

  那么就是大部分韩式战队的回合效率其实很低。

  LCK的攻防回合频率不高,他们很重视发育,很喜欢保着优势部分蚕食经济,好听点叫稳健,不那么好听就叫保守。

  举个例子。

  EDG玩的也是正统的双c框架,他们在LPL打出的场均时间比SKT短,难道这能证明EDG比SKT更会双c运营嘛?

  不能。

  因为LCK那边劣势了,不是很愿意拼命。等强队失误这种事,成功率很低。反倒是压迫性失误,成功率才高。

  LCK看起来“焦灼”,那是因为20分钟就死了的局,随随便便也要拖到30分钟、35分钟。

  如果看过LCK最经典的94分钟膀胱局。

  应该更能理解这种事。

  两支队伍,十个选手,全部在等对面开团……

  当然。

  好处在于教练组喜欢强调劣势避战运营,如果有人违背策略,下了台肯定挨喷。当选手被赛区文化驯化,运营理念想不提高都难。

  反观这时候的LPL嘛……

  正是确定这样的打造理念。

  秦路才会这样邀约。

  而不是先邀约,再磨合,才知道OMG新赛季主玩什么。这就是秦路跟其他教练不同的地方。

  他也重视磨合,但他知道给予选手训练方向,会产生怎样的魔力。

  厂长不是一开始就喜欢控图反蹲。

  只是后面稳定了打法,才越发不习惯充当第一波的开团手。

  ……

  “秦教。”

  OMG俱乐部。

  孙鸿正负责车站接待工作。未来2天,会有十来个选手来到OMG基地。

  “跟YM那边谈的怎么样?”

  秦路喝了口水,问着进度。

  孙鸿有些难为情:“你说PDD也算圈内人,怎么就不信任我们!”

  “怎么了?”

  “他要求租借。”

  “原因。”

  孙鸿说自己做过沟通,一开始PDD说他们YM需要冲击LPL,打了一下午电话过去,PDD又改口说不签长约。

  这些都答应了,他又说租借一个春季赛。

  秦路躺在靠背上,说:“这么说,是嫌弃价格低了?”

  孙鸿不明白秦路为什么那么看好一个新人辅助,他没有回答,而是旁敲侧击想劝秦路放弃,觉得PDD敢谈价就是不够意思:“我们二队有2个辅助,也都在LSPL上过场,之前也是高分路人,他们……”

  秦路摆摆手:“YM愿意谈对吧?如果不愿意,也就没有继续谈的理由。”

  孙鸿点头。此时YM刚收购MGB,PDD到处邀人,甚至存在一些合同纠纷需要解决。

  何况。

  对大部分次级队伍来说,除了冲击LPL,卖选手实属正常不过。一,LPL的号召力太强,强行拒绝,选手心里会有埋怨;

  二,电竞不赚钱。LPL亏的多,LSPL亏的也不少,不输送选手建立关系,需要很深厚的资本。显然,PDD没有。

  “觉得少,那就开80万,其中签字费50万。”

  孙鸿瞬间愣住。

  他嘴巴张大,脑子有些懵。毕竟新人的行情,其实很低,别说签字费了,有些还需要自掏费用来俱乐部试训。

  听说腾竞最近在跟各家俱乐部商量,搞个青训大会。类似于LCK那边,把一些有潜力的路人召集在一起,历时一个月,按训练营表现评分。

  这其中,说是标王的签字费,就按50万一档走。

  难不成,在秦路眼里这人是标王?

  “这……范经理要是过问。”

  “就说我决定的,底线就在这,2天内谈成。没问题吧。”

  “没。”

  换位思考,孙鸿想不出拒绝的理由。如果PDD不答应,选手心里会痛快?签字费50万够买个松口了。

  这不是金元时代。

  LPL只有买韩援,还得是一线韩援,才会给大几百万。

  你是教练,你担责,孙鸿不再相劝。

  实话实话。

  孙鸿还在纠结出价是不是有些高,秦路想的却是离开赛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一周内确定大名单,然后进入集训,尽量先练会一套内容,然后在磨合其他战术。

  给秦路的时间不多了。

  他不想跟YM玩拉锯,秦路对自己讲。

  三天后。

  YM放人,试训开始。

  这时候的试训内容并不统一,有些战队甚至没有试训的说法,有些则是要求胜率。

  秦路不一样。

  比起胜率,他还看重英雄深度和不同的体系风格。

  测胜率其实是个伪命题。

  很多选手直播的时候也说过,试训就是玩绝活,绝活够优秀,价格又谈得拢,队伍大概就要了。

  所以这天。

  牙膏、老贼等人看到有这么多测试项目,前者的第一反应是,哇,LPL好严格,后者的感受则是,好陌生。

  组队rank和内战,老贼很熟悉。

  这算日常。

  训练赛也是约其他的队伍打,只是要求使用这么多风格不同的AD,属实让人难顶。

  选手在适应测试内容,私下里有些嘀咕时,秦路也在观察他的这些队员。

  跟记忆中的印象稍显不同。

  这时候的957,看着话不是很多。

  而老贼已经有些自闭。

  虽然在M3里,老贼也不爱说话,毕竟作为一个AD,他需要专注操作,很难分心记录其他信息,更别提指挥队友。

  只是跟出道时喜欢跟辅助阿狸秀恩爱相比,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爱跟队友互动的人,会骂出那样经典的一句话。

  从此之后,老贼就不太相信所谓的团队情谊。

  他觉得走得太近,有些事就成了理所应当。当你顶着亲密友人的头衔,看不惯搭档摆烂,搭档也会反问一句你丫是不是管的太宽?

  合得来的时候,小问题积蓄在心里,到了合不来的时候,又会偏激成算总账,恨不得把某月某日某句不舒服的话,都要大声吼出来。

  这么几天。

  秦路站在这些人身后,默默当个旁观者。

  他们也都清楚,试训结果决定在谁身上,他们只能尽量打出好的表现。试训的价值,胜过他们打一百把rank。

  毕竟比赛不是单排,并不那么看重上分速度。

  秦路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读出了竞争。

  随后。

  秦路的印象一次次被刷新。

  他发现彼时的957并不算特别稳定,有击杀机会很愿意操作,发现牙膏有些英雄币,最主流的那几个中路法核,玩的一般,再比如小天打的很自我,典型rank思维,比如老贼……

  元年前LPL的下路生态,非常重视换血博弈。

  像Uzi、Deft、IMP等人,跟这些人交手,对距离的把控不够细腻,那就一定会吃亏。强烈的内卷里,彼时的LPL下路,只谈换血强度说句第一没毛病。

  LCK还在玩三波线回家,或者互相平线置换防御塔,以降低换血不可控时,LPL最喜欢塔前点人。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一方完全压着另一方在点,宁愿少吃兵,也要把血量压下去。

  所以。

  老贼这方面的功底还行。

  甚至说,老贼早早就表露了另一个天赋,那就是对付那些配合不够默契的团队,他有着不错的收割嗅觉。

  越是配合不到位,越是跟“路人”打,他越亮眼。因为他会去找很诡异的团战输出位。

  那种对面一看你在送的位置,结果因为配合不到位,被老贼风筝点名。

  另外。

  秦路觉得他对线期换血属于比较随缘的那种。

  不会说我一定要多点你一下,或者一定要被少点一下。

  如果说Uzi、Deft、IMP都是那种会利用英雄间的攻击间奏去卡对手补刀的间奏或身位距离完成偷点的AD。

  这种打法里,Uzi的压刀习惯是,我不一定要全吃,但追求让你补不到比我多的兵。

  老贼呢,可能就跟他骂阿狸训练消极的话一样。

  承认了自己的天赋不如Uzi等人。

  所以更愿意随缘消耗,点不到可以,但别太亏。当然,这跟辅助的消耗手法有关系,只是沟通方面,老贼个人很愿意维持小优或小劣的对线,把胜负放到中后期。

  这种思维建立的舒适区里。

  老贼有个不好的地方。

  秦路发现那些无伤大雅的技能,老贼不是很喜欢躲。

  这个问题说小也小,往大了说也算得上短板。

  SSG决赛三比零SKT,并不是中路换血分出胜负。秦路知道此时的Faker走位很怪物,大大小小的技能,他会坚持去扭,哪怕对战局影响不大,他也要扭,精神已经紧绷到这种程度。

  但是老贼呢,对线期只要血量保持在70%以上,遇到卡补刀的消耗,不是很喜欢走位。

  就是因为这个毛病,显得他残局很极限,很秀,但其实并不是,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极限。

  如果多扭几个小技能,血量上绝对更好看,因为本身是找的输出位置很刁钻,勾引到了对手,结果却变成该吃的技能吃的七七八八,靠着狂暴走A完成了收割。如果对面配合更好一点,这种收割戏码就变成了戈然而止……

  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贼的输出占比绝对很漂亮,但要说对游戏胜负走向的把控很牛逼,不是。他做不到。

  Bang在粉丝眼里,是那种领先一件成装,团战输出必比对面强,同时对手很难切到他。

  换老贼领先这么多,要么他秀了,要么被打残退出输出区域,没发挥出该有的经济领先。

  他打团找输出的能力绝对不弱。

  只是不注意细节,不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毕竟会找位置还是很难的,普通的首发AD,都是该打谁,保证一定量的输出,但是不能准确地判断谁先死对团队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