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风起1998 第七十三章 接个急活
作者:风吹晌午的小说      更新:2024-04-21

  杨舒力正打算说出来,杨升元突然冲向他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傻眼了。

  杨舒力的房间墙壁上也挂着一台空调。

  “舒力,你这个空调……也坏了?”杨升元回头问道。

  杨舒力站起来,“这两台空调,是我上周星期天去百盛商场买的,星期一来装的。”

  星期天从百盛商场买茶回来,突然想起家里没有空调,又赶到百盛商场家电楼层,选了两台1299元、正一匹的格力空调,商家承诺第二天上午上门安装。

  一般来说,空调商家从5月份开始忙起来,那时装机没有这么及时,杨舒力庆幸自己动手早。

  第二天杨舒力旷了半天课,好在坐教室最后一排,老师也不是太在意。

  空调在房间里挂了几天,杨升元本来可以看到,但他白天都在外面忙,晚上回来进卧室就睡觉了,没有感觉到墙上多了件东西,秦华玉回家很快就发现了。

  现在杨舒力进自己的房间,幸福感比以前强多了,秦华玉新装的窗帘,用的是那个女老板店里最好的布料,特别厚实,全落地式,遮光良好。

  现在又装了空调,夏天来了也不用担忧,按照杨舒力的用法,不会在最热的一个多月才开空调,他会在房间里放一个温度计,室温接近30度就开机。

  秦华玉和杨升元得知情况,哭笑不得,秦华玉直埋怨杨舒力不早说,不过她脸上的表情还是挺高兴的。

  杨升元则如释重负,他以为自己记忆力有问题,现在证明还行,秦华玉才是输家,她居然认为空调是杨舒力上初中那一年买的。

  杨舒力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应该告诉杨升元,但他每天回家比较晚,两人又不像以前一样在一起吃晚饭,就忘了这事。

  杨舒力问秦华玉,前一阵在家里看来看去,没发现空调还没买吗?

  秦华玉说确实没想到,前些年杨升元和向叔叔开餐馆生意好起来时,曾经想过要安装,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星期天中午,杨舒力请薛琪吃饭,并结算报酬。

  这次是杨舒力选的店,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想吃一回米线,有时一个人来吃,秀才或者举人都吃过,这次和薛琪来,选的是最贵的状元米线。

  32元一份的状元米线,差不多20個小碟,薛琪吃得很满意。

  吃了一会,杨舒力掏出两张“四人头”递给薛琪,“你姨父对你评价还可以,做得好。”

  昨天吃晚饭时讨论过薛琪“勤工俭学”的问题,杨升元说如果薛琪愿意,可以继续做下去,对他是个好事,杨升元和老向也能减轻一点工作量。

  杨舒力想让薛琪歇一阵,所以约在今天中午见面,至少今天他是不会去开始新一个周期了。

  如果让薛琪一直干下去,好像没必要,重点在体验,而不是靠这个赚钱,万一薛琪在元酥肉干的时间长了,受到熏陶,以后成了厨师,姨妈会不会在背后埋怨他呢。

  一个人在早年去体验一些事,会得到启发和激励,才敢于尝试和折腾,这次“勤工俭学”就是这种事,已经给了他不错的体验。

  “这件事暂时到此为止,以后再看情况哈。”杨舒力拍拍薛琪的肩膀,正在埋头吃米线的薛琪答道:“好,哥。”

  薛琪没有提继续“勤工俭学”的事,吃完米线告别时,感觉到他的情绪不太高。

  4月5日,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黎老师公布了期中考试时间,4月19日到21日3天。

  现在杨舒力对考试已经很从容了,每次有点进步就行,步子也不用迈得太大。

  历史、政治这两科,平时学了也没用,考试前十天急抓一下就行了,分数不会高,但也不会太低。

  数学、英语这两科,杨舒力花的功夫比较多,上课也注意听老师讲课,这两科要成为杨舒力抓分的科目。

  至于语文,是杨舒力的传统强项,自从文言文补起来后,就没有什么担忧了,考前把课文看几遍,只要不出意外,能考到班上前几名。

  总之,由于平时准备到位,只要考前10天能集中精力复习,考试成绩就有保证。

  星期二中午,杨舒力在教学楼后面的小树林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不断来回踱步,根据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规划出一个突击复习方案。

  这意味着平时基本放弃的历史、政治也进入复习阶段,时间安排就很紧张了,这十二天前期的重点是什么,后期的重点是什么,都写在小本子上。

  按照计划,前一天就要考虑第二天的复习,安排更具体,上午看哪两科目,下午看什么内容,晚上又复习什么,都要安排出来。

  虽然有点辛苦,但也就这段时间,这种投资还是值得的。

  星期六整天,杨舒力也在家复习,因为已经安排上了,要按计划来。

  晚上10点,结束一天的学习,杨舒力总结今天的复习成果,考虑明天的复习内容。

  突然,响起敲门声,秦华玉推门进来:“舒力,你的电话。”

  这么晚了,谁会打电话来?不会是张有路吧,他那里有消息了?

  赶紧到客厅接电话,“杨舒力,你好你好,我是《西蜀时报》编辑陈海啊,你还记得不?”

  “记得记得,陈海老师。”现在社会上喜欢把人叫老师,杨舒力平时不怎么喜欢加“老师”这个称呼,但此刻是脱口而出。

  “你这两天有空不?”陈海像是很急切。

  “有空。”

  “哦那太好了,有个东西我们想找人写成特稿,时间很紧,稿子的处理也有点特殊,我们先找了几个作者他们都……看你愿不愿意……”

  “可以,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写好。”杨舒力想了想说道。

  “没问题没问题,你能行的。太谢谢你了。我先给你讲一下情况……”陈海在电话那端有些激动地说道。

  原来是这样,线索是《西蜀时报》法治记者提供的,事情已经有新闻报道,但故事很曲折精彩,特别合适写成特稿。

  但是,他们在准备过程中,发现对手报纸,《锦城晚报》也得到线索,找人去采访了,也准备写成特稿。

  两个同城对手的竞争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这次轮到特稿,相对比较少见,特稿部主任说这一仗要打赢。

  于是他们决定马上找作者写成特稿,抢先登报,但是对作者有风险,如果对手报纸先刊登,这篇稿子就作废了,他们只能给一点补偿费。

  但如果《西蜀时报》先刊登,他们会给作者最高等级的稿费。

  这等于是对赌协议,他们先找的几个资深作者都不愿接活。

  “我可以写。”杨舒力对着话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