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止是导演啊 第七章 拍摄中
作者:格拉条的野望的小说      更新:2024-01-12

  “咔,张大婶,你的表情要再八卦一点,背地说人坏话那种。

  就是你们天天坐在村头织毛衣的时候,有人从你们面前走过去后,你们那种表情和状态。”

  “李姨你也是,说话的时候提前瞅瞅西看看,要有那种生怕人家发现的感觉。”

  “江培建打板,咱们继续!”

  “各部门准备!”

  “演员就位!”

  “开始!”

  《受气丈夫斗精明媳妇》片场。

  江培安站在DV摄像机后面,朝着场上的人们不时的喊着。

  江培安从王星星那里借来DV摄像后,剧组彻底搭建完成。

  配角都是从村里拉来的,片酬是每场戏每人给两枚鸡蛋。

  刚过完年,地里也没活,正是农闲的时候。

  听说江培安要拍电视剧,村里的人都赶过来看热闹。

  江培安特意安排男主李守国和女主王红当着大家的面拍摄了一集多的戏份。

  农村娱乐方式非常匮乏,对于江培安拍的电视剧村民们感到非常稀罕。

  趁着大家伙兴趣浓厚,江培安直接提出招募群演的需求。

  刚开始大家伙还你推我攘的害羞不愿意露脸出镜。

  直到江培安提出一场戏每人两个鸡蛋的酬劳后,所有人立刻蜂拥而上。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赚点鸡蛋。

  可不要小瞧两枚鸡蛋,1999年的农村,除非逢年过节,否则鸡蛋平日里都不会上桌。

  尤其是老一辈的节俭程度,根本就是你无法想象的……

  当然,如果家里有人生病、生孩子,也会把平时珍藏的鸡蛋当做营养品吃。

  考虑到是磁带拍摄,不像数码摄像机成本那么低。

  江培安让被选中的群演将台词背熟,然后通过私下里走戏练习熟练度。

  盯群演走戏的这个活,江培安交给了小老弟江培建。

  于是,江培建继“文学顾问”一职,又增加“副导演”和“场记”的任务。

  小小年纪,了不起!

  二十集的民间小调,不算长也不算短。

  由于场景简单,服化道几乎没有,除了前期一周时间的磨合,后续的拍摄进度明显加快。

  预计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全部拍摄完毕。

  “好,咔!”

  “江培建,把张大婶和李姨的鸡蛋发给她们,转场!”

  江培安大手一挥,带着DV赶往下一场拍摄地。

  小老弟屁颠屁颠的把四枚鸡蛋分别交到两位群演手中。

  张大婶和李姨拿着鸡蛋笑的合不拢嘴,两个小时挣两个鸡蛋。

  血赚!

  ……

  “李叔,你扮演的瘸子丈夫虽然受气但仍是一副乐观的状态。

  所以你要把笑容时刻挂在脸上,为什么高兴?因为你娶了一個长得漂亮的老婆!

  你的笑容要带点自己的人物特征。

  你的人物特征是什么?笑起来的时候有两颗大板牙,给人一种流里流气的感觉。”

  江培安拿着剧本正在给李守国讲戏。

  老一辈的戏曲演员有许多不识字的,但动辄上千字的戏文该如何记住?

  多听、多想、多记忆。

  只要曲调旋律一起,唱词就能顺口说出。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大多数观众听戏的时候,没有字幕也知道演员在唱什么。

  甚至有些票友还能指出演员唱词中的错误。

  这就是听多了,熟能生巧!

  李守国认真的听着江培安讲戏,时不时提出一些疑惑。

  旁边的王红正拿着剧本背台词,她小学毕业,剧本上的字大致都认识。

  “好,咱们走一遍戏。”

  合上剧本,江培安站起来说道。

  “记得带上动作,唱腔的部分一定要有肢体动作。

  李叔伱的表情一定要做到位,王姨你在旁边搭戏。”

  “好的导演。”

  李守国进入状态,脸上浮起标志性的动作,猥琐。

  “瘸子俺今天心高兴,娶个老婆叫美丽。

  要说美丽有多美丽?嘿嘿~脱了衣服上chuang去!”

  江培安站在旁边不住的点头,到底是有舞台经验的演员。

  民间小调跟电视剧不同,小调的表演讲究的是浮夸和用力。

  跟话剧有相似之处,但在形式上又有所不同。

  所以剧团的演员舞台表演经验拿到民间小调里一样适用。

  王红进场:

  “嫁给瘸子我心生气,骂句俺爹老东西。

  你赌博输了亲闺女……我嫁个丈夫大一旬!”

  王红表演功底稍逊李守国,但这种泼妇骂街的感觉却拿捏的十分到位。

  她双手恰腰,脸上带着怒气和不甘。

  动作、台词,都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很有代入感。

  再加上她长相姣好,身段也不错。

  江培安甚至都能预想到小调播出后,她把许多老光棍迷得直挠头!

  不错,非常不错!

  “好,咔!非常好,咱们直接进入拍摄,记住你们刚才的状态。

  动作千万不要忘记,来,各部门准备,开始!”

  江培安把机器架起来,先是对着李守国拍摄。

  ……

  拍摄的很顺利,由于两人都是戏曲演员,唱腔部分自然也不用配音。

  索法的收音效果尚可,再加上临走时王星星还送了一个收音麦过来。

  基本上原声唱腔不需要怎么处理。

  后期加上二胡、笙、笛子等乐器的伴奏,小调就成型了。

  “李叔、王姨,跟你们商量个事。”

  拍摄完毕后,江培安主动找到两人。

  “导演,啥事你说。”

  王红笑着说道,李守国也在旁边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我能不能跟咱们剧团借用一下乐器,就是二胡笛子这些。

  你们也知道,咱们是民间小调,后期在制作的时候肯定需要乐器的配合。

  当然,也不会让你们二位为难,我可以租剧团的乐器,不白用。”

  江培安对两人说道。

  “我当是什么事儿呢,导演你放心这事儿包我身上了,不用你掏一分钱!”

  说完,王红转身就走,去剧团“商量”借乐器的事儿。

  “王姨在剧团说话这么好使的么?”

  看着王红离去的背影,江培安疑惑的问道。

  “他丈夫是梆剧团的团长。”

  李守国说道。

  江培安十分惊讶,道:

  “我记得梆剧团的团长该有五十多了吧?王姨才多大,三十出头?”

  “他二婚。”

  李守国默默地说道。

  江培安抽了口烟,心中暗暗道: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