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止是导演啊 第一百零八章 娱乐盛宴
作者:格拉条的野望的小说      更新:2024-01-12

  第109章娱乐盛宴

  2000年初,华夏互联网发展的可谓是十分艰难。

  网民数量约500万人左右,而这一数据将在年底翻了好几倍,达到2250万。

  虽然网民数量非常少,但各大网络社区和博客以及聊天室却成为各大新闻板块的进货地。

  关于赵格格卫生间的话题节节攀高。

  连带着各大娱乐报纸也在不断跟进刊登有关这件事情的报道。

  许多人大声唾骂这个猥琐男,赵格格的粉丝后援团也站出来摇旗呐喊。

  与变态男势不两立!

  更有不少评论家、公知站出来点评这一乱象。

  虽然有蹭流量的嫌疑,但成功的让这件事热度更高!

  网络上出现一边倒的情况,纷纷谴责和辱骂该男子。

  娱乐报纸和刊物则是马不停蹄的上网进货,出刊发表在自家的小报上。

  2000年6月中旬,卫生间事件后赵格格首次公开露面。

  被现场媒体问及该事件时,直接泪洒当场。

  直言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每次去卫生间时都不敢一个人过去……

  粉丝们看了之后好不心疼,赵格格受害者的形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

  每个人都在同情赵格格。

  她的朋友们也纷纷借着被采访的机会表示支持。

  赵格格是北电96班的,这个班里出现了不少明星。

  再加上她给人的印象豪爽大方,大咧咧的性格十分招人喜欢,圈内好友无数。

  于是好友们纷纷力挺赵格格,96班的老同学也借机发表看法支持她。

  各自的粉丝们也为偶像的选择打call,一时间这件事几乎成为了内地娱乐盛宴。

  媒体们则是更加兴奋,没想到一次“追星”事件居然炸出了这么多明星参与。

  这个月的新闻素材全都有了!

  ……

  但事情突然出现了一丝波澜。

  有一名网友在论坛爆料,本次事件的男主角,其实是一名好莱坞导演。

  其拍摄的两部电影均在全球上亿票房收入。

  而且该网友明显对江培安比较了解,甚至论坛晒出当时国外报道江培安的报纸。

  其中一条消息更是详细注解,大概是江培安在纽约遭到记者别有用心的提问:

  你们华夏人来好莱坞拍电影是不是因为外国人的钱好赚?

  江培安犀利反击打脸该记者,并且义正严词的为在国外打拼的导演、演员正名。

  最后,该网友呼吁大家擦亮眼睛,等待事情真相的公布。

  这样一位全球知名的导演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么?

  好莱坞许多知名女星因为其名气都对他投怀送抱,结果他都一一拒绝。

  一个柴火妞值得他跟到卫生间索要签名?

  但这条留言很快就被赵格格粉丝给压到最下面,并未引起什么风波。

  直到一个叫的报纸刊登了一则新闻,名为:

  。

  文章的主题内容基本上是那位网友的爆料内容,行文极度克制。

  它并没有说明自己在这场“娱乐盛宴”的立场。

  内容更偏向于介绍一位华人导演在国际上的取得的成就……

  “主编,新闻已经发出去了。”

  办公室里,张萌萌说道。

  “知道了。”

  张明宇摆了摆手道。

  “叔,你是在担心咱们报社么?”

  “担心谈不上,咱们的报纸只对江培安个人进行了报道。

  虽然总局封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但跟他个人无关,也没有规定不能报道。

  咱们只是小小的试探一下,看看上面是什么反应,大不了落个停业整顿的结果嘛。”

  说到这里,张明宇自嘲的笑了笑:

  “咱们就是个小报,平时转载一下同行发布的新闻。

  老实说,这剩饭我已经吃的快吐了,与其苟延残喘下去,不如放手一搏。”

  说到这里,他看了眼侄女紧绷的脸庞,笑着安慰道:

  “再说了,虽然上面管控的严格还时不时的抽风。

  但那件事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我估摸着,如果没有“卫生间”事件,大媒体们今年也会跟进关于他的报道。

  主要还是因为他一直在国外活跃,一件新闻值不值的报道,除了真实和时效外。

  还要考虑到读者的反响,那些媒体至今不愿意报道,大概也有考虑到读者接受度的问题。

  咱们只是运气好,做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这样也好……”

  的这篇文章就像在大海里投进一颗小石子,并未掀起任何波涛。

  它本身在京城就没有什么影响力,更别提全国市场了。

  杂志销量依旧低的离谱,好在上面并未发出什么指示。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影响力太小,没有引起上面的注意。

  不过,很快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叔、主编……我们的报纸、被、被转载了!”

  张萌萌拿着一张报纸,兴高采烈的冲进张明亮的办公室。

  张明亮眼色一亮,立马从张萌萌手里拿过报纸,先是看到报纸的名字。

  随后在内容中找到了一边小字注解:

  “部分内容转载于”

  “哈哈哈,没想到我们的刊物也有被大媒体转载的一天。

  哈哈哈!终于有人吃我们的剩饭了!”

  张明亮捧着报纸大声的笑道。

  张萌萌一脸无语:

  叔,那不是重点啊!

  意识到自己在侄女面前失态,张明亮咳嗽了一声,掩饰道:

  “萌萌,你看看人家的内容,可真是敢写啊!不愧是大媒啊!”

  张萌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这是南方周末此次发版的标题。

  很犀利,但是看着也非常解气。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以“理性、正义、良知、爱心”为理念。

  它的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40万份以上。

  全国分14个印点印刷,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是华夏发行量最大的周报。

  南方周末立足粤省,面向全国。

  这是一份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报纸,以敢说敢曝光出名。

  尤其是踏入千禧年,他们发表的新年献词。

  过了许久,再去读这篇文章,感受字里行间的温暖和力量,依旧让人热泪盈眶。

  不过任何一家报纸都有盛衰期,等到后来经历一次大清洗后。

  它逐渐堕落,被曝出许多黑料。

  什么哗众取宠、制造黑料、打擦边等事件层次不穷,渐渐的走向没落……

  但如今的南周正值鼎盛时期。

  言辞依旧犀利,直指问题矛头。

  文章里客观的将“尾随事件”复述一遍,并且对赵格格和江培安都分别做了介绍。

  其中江培安的部分介绍便是引用的内容。

  不过补足了之前不敢报道的内容。

  但在提到的时候采用了春秋笔法,寥寥数语带过。

  大部分的笔墨都在上,并且将江培安几次采访的内容也都直言于书。

  最后,在文章结尾发表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指责公众人物占用大量舆论资源。

  将该事件无限放大,甚至毫不掩饰的指出为了名气而炒作。

  最有意思的是文章的结尾:

  “小偷犯罪,会有警察来抓,同样的,尾随罪名如果成立也会有警察出面。

  网民和明星有什么权利呢?如果这次踢到的不是一块‘铁板’而是普通民众?

  那么叫嚣着报复的粉丝、反复跳出的评论家还有泪洒当场的明星。

  有考虑过普通人面对全民愤恨的下场么?”

  这个文章的结尾很有南周的味道。

  读过南周的人大概都有这么一个印象,他们的文章极具平民精神。

  许多其他媒体不敢报道的事件,他们会潜伏追踪数年,只为老百姓讨要一个说法。

  盖因南周的记者大多是小城镇出身,都是苦孩子,对普通人有深深的同情。

  正是这样的出身是成为南周“为弱势者代言”立场形成的内在原因……

  南周的这篇报道依托着其庞大的发行量和渠道,很快就传遍全国。

  这次,关于“卫生间事件”的舆论再次沸腾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