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第163章 行动和朝贡国(求订阅)
作者:那片江湖大又圆的小说      更新:2023-09-10

  徐辉祖解释了一遍,方进总算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看了看有些显得有些难为情的朱棣,又想起那位“吃里扒外”的徐妙云,心中也不禁感慨:果然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恩爱帝后。

  原计划是偷袭耽罗岛,在高丽人反应过来之前抢占了此地,然后就赖着不走了,如今为了避免让高丽使者回去通风报信,不得不将计划提前了。

  “徐将军,方某就斗胆地问一句,你认为谁会故意将这个消息泄露给高丽使者。”方进轻挑眉毛,问道。

  “谁?”

  徐辉祖也颇为谨慎,偷瞄了一眼远处站立的朱棣,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道,“殿下表面上怀疑那些太监宫女之外,其实最有可能的是达定妃!”

  “是因为齐王的事情?”方进低语反问道。

  “这是一点,还因为我们师出无名!”徐辉祖淡漠地说道,“达定妃肯定表面上不愿意和太子翻脸,所以此事不会去直接告诉陛下。”

  朱元璋知道了此事,顶多斥责朱标一顿。

  他心里也对高丽国无感,但人家使者尚在大明朝贡,大谈两国友好,你反手就偷家,老朱也会觉得面上无光。

  达定妃没这么傻,直接将自己暴露在太子面前。

  “达定妃如果透露消息,那实在是有点义气用事了,实在没有大明皇妃的气度!”方进摇摇头,叹息道,涉及到皇妃的事,他们也很被动。

  谁让太子殿下想装逼建立威信,故意当着达定妃的面惩罚了齐王朱榑。

  “老方……”徐辉祖拍了拍方进的肩膀,“你不懂女人。”

  “难道你懂?”方进翻了一个白眼,斥道。

  老子是穿越者,什么女人没见过,还没你懂?

  “徐某可是秦淮河畔的常客,什么娇艳美女没见过!”徐辉祖露出得意之色,“你可是要当驸马的人,敢去秦淮河畔吗?”

  这话说得方进无言以对,根本无法反驳。

  按徐辉祖这家伙的逻辑,谁嫖得多,就是谁更懂女人了。

  “徐某为什么不愿意尚公主?尚公主后,那些地方就不能去喽,太不自在!”徐辉祖没脸没皮地说道。

  怪不得,以徐达家的地位,老朱竟然没将女儿许给中山王的长公子。

  如果是在洪武二十年以后,朱元璋担心外戚干政,不这么做是正常的。

  可如今建国才不久,老朱是更倾向于用联姻来拉拢勋贵。

  “行吧,徐兄比方某懂女人。”方进无奈地道。

  这家伙都这么说了,他只能服输。

  徐辉祖很是得意,继续分析着:“女人嘛,很多时候做事不考虑后果,脾气上来了便会任性而为,尤其像达定妃这种自视甚高之人,而且她品性也不好,傲慢地紧,故意暗地里恶心下太子,出一口气也未尝不可。”

  能把齐王朱榑教成那样,达定妃的品性能好到哪里去。

  “而且她这么做也没损失,太子殿下也不能拿她怎么样吧!”徐辉祖嘴上如此,心中还默默嘀咕着,若是自己的老爹也有如此娇艳动人的姨娘,他也很想效仿一把游牧民族的遗风。

  不知太子殿下是否会有如此想法?

  当然这些念头,徐辉祖也就心里想想,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太子很聪明,他其实也猜到了最可能透露消息的人是达定妃,但太子也没点破,而是首先怀疑那些宫女和太监。”徐辉祖又拍了拍方进的肩膀,“老方,咱们当臣子的必须会揣摩君意。”

  “殿下没有点破,但希望我们也想到这一点。”

  “还有这事情不能让四皇子知道。”徐辉祖有些嫌弃地往朱棣站的位置努努嘴,“他啊是藏不住话的,一旦怀疑达定妃就可能说漏嘴,太子殿下是故意让四皇子误以为是太监和宫女。”

  方进似乎懂了怪不得在靖难时期,徐辉祖如此针对朱棣,看来他对这个妹夫是相当瞧不上眼啊。

  “伱想想那些太监宫女即使有这個想法,也有这个胆子,可哪有这个人脉和手腕,可以毫无察觉地将消息卖给高丽使者!”

  “尤其涉及到金银交易太敏感了,陛下的亲军都尉府可不是吃素的!”

  徐辉祖缓缓分析着,因为方进在筹建松江市舶司时主动拉拢过徐辉祖,他也自然将方进视作自家兄弟。

  果然,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没有一个是普通的。

  方进觉得自己的见识和眼界固然胜过徐辉祖,但政治手腕和眼色却是远远不如对方。

  嗯,该收起傲慢的心态,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如今,我们只能速战速决了,而且还得带着一个拖油瓶!”徐辉祖又朝朱棣的方向努了努嘴。

  朱棣依然傻乎乎地站在原地,完全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大舅子嫌弃到了极点。

  方进一手摸着下巴,一边沉吟道:“徐兄,高丽国的实力不弱啊,如果让他们事先知晓的话,可不好偷袭了。你说得对,必须赶在高丽使者回国之前,拿下耽罗岛,速战速决!”

  “就该如此!”徐辉祖点点头,“走,我们速去水师营地,连夜制定作战计划。”

  两人一起离开,徐辉祖在路过朱棣身边时,顿了顿问道:“四皇子要一同前去吗?”

  “要,俺当然要一起去的,大哥批准了!”朱棣强调着。

  徐辉祖面无表情地道:“那四皇子就跟着臣吧。”

  一行三人喊上一群护卫,便骑着马出发。

  ……

  此时,朱标在东宫见了一人,为如今的礼部尚书陶凯,也算是从前元投降的官员。

  “陶大人……”朱标缓缓放下手中的礼书,“今年来我大明朝贡的国家也太多了吧。”

  爪哇、南安、渤泥、朝鲜、三佛齐、暹罗、别失八里、缅甸、真腊等等,好在因为朱标的缘故,没了占城和琉球。

  占城的使者去年死在了秦淮河,就没和大明建立朝贡体系。

  至于琉球则被大明吞并了。

  陶凯有些得意地说道:“大明乃天朝上国,威服四海,那些番邦小国仰慕我天朝风采,来朝贡者自然络绎不绝。”

  朱标默然听着,还真想把身前的墨汁一股脑儿洒在对方的脸上。

  反正花的不是你的钱,自然不心疼了。

  如后世的XX部,慷国人之慨,大批量引入昆仑奴留学生,反正花的是国家钱,肥的是自己,再图一个毫无意义的虚名。

  “这些回礼也太厚重了吧。”朱标露出不满之色,“大明立国不过五年,百废待兴,还有许多老百姓吃不饱饭。”

  陶凯心里一愣,也察觉可太子的不满意,立即说道:“殿下,是这么一回事。这回礼虽然厚重了一点,可能让这些国家对大明心悦诚服,唯陛下马首是瞻啊,这是值得的。”

  “相比较的话……比打仗划算多了!”

  他知道这个太子有些好战,可打仗跟我们礼部有啥关系?

  你们灭的国家越多,我们礼部手中的朝贡国名单就越少,这油水也少了。

  作为礼部尚书,陶凯是非常享受那些番邦使者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百般讨好的样子。

  “陶大人觉得比打仗划算啊……”朱标意味深长地念叨着,“孤有时候在担心,那些使者会不会冒充,毕竟如此厚的回礼,这来一趟简直是一本万利啊!”

  “不可能,殿下大可放心,我们礼部有严格的审核!”陶凯心中一慌,随即强调着。

  “孤听伯温先生说,前元时期这种情况出现了很多次,更为可恨的是负责此事的官员揣着明白装糊涂,趁机捞了不少好处!”朱标微眯着眼睛,又强调了一遍,“是伯温先生说的,他老人家肯定不会有错!”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