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第249章 南洋、倭国,同时布局!(求订阅)
作者:那片江湖大又圆的小说      更新:2023-09-10

  朱标不断地回想着这个时代的倭国状况,又结合靖海侯吴祯送来的情报,也获得了倭国国内不少的情报。

  如今的倭国,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期间,双方打得是不亦乐乎,这一点他是知晓的。

  还有一点,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特殊的虚君体制,这使得倭国皇室的地位极少受到冲击。

  倭人国内所谓的“豪杰”争天下争夺的是幕府将军的职位,所以倭国皇室号称是万世一系,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吉祥物,而非大一统的君主。

  那些武士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天皇,而是给予他们特权与土地的贵族大名,更上层就是幕府将军,至此掌权者为武家,统治阶层为武士,皇室与文官为辅的奇葩社会体制就形成了。

  可如此制度,度自然会让皇室与文臣不满,他们天然就是向往权力的阶层,这一点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通用的。

  于是,这些人联合发动了一系列政变,消灭了镰仓幕府,醍醐天皇成功上位。

  不过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倭国,每一个君王的登基必须要大封功臣。

  然而,这些扶持醍醐天皇上位的武士对于封赏不满,又未受到重用,对方反而信任公卿贵族,引发了大伙儿的不满。

  政变再一次发生……

  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成功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则投桃报李,册封他足利尊氏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

  退位的醍醐天皇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

  室町幕府这個武家政权成为事实上的北朝,而日本南朝则是皇室为核心,广封宗室亲王统领各地。

  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同样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其政治斗争都有着相似性。

  朱标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倭国情况特殊但也有许多借鉴意义,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他喜欢代入其中,畅想如果身在其中该如何决断,这些都是积累,日后如遇相似之事,当有所为。

  这时候,李忠过来低声道:“殿下,常家大公子到了!”

  常家大公子正是常茂。

  朱标瞥了站在一侧的姚广孝,随即点点头,让人将常茂带了进来。

  “殿下,臣需要回避吗?”朱标的另一侧,则站着刘通。

  “不用,你和道衍大师都继续呆在这里。”朱标以命令的语气说道。

  刘通和姚广孝互望了一眼。

  一个是前世的厅级高官,一个是当世的多智妖僧。

  这两人都是自己的智囊团。

  朱标在斟酌之后,决定让刘通去对付倭国,而姚广孝则去布局南洋。

  “臣常茂参见殿下!”常茂走进来后,毕恭毕敬地磕头行礼道。

  “平身吧。”朱标淡淡地回了一句。

  这常茂自从数年之前,激情冲动之下杀了那占城国的使者后,受了不少苦,如今倒是收敛了一些。

  这段时日以来,常茂一直呆在五军都督府里学习军务,好早日接过父亲常遇春的衣钵。

  “坐下吧!”朱标给常茂赐了座。

  “多谢殿下。”

  朱标转过头,问刘通:“你先说说,对于如今的倭国,除了禁运之外还有什么好的施压方式。对了……孤不会同意派大明水师登陆倭国,这点可以排除。”

  他知道倭国的自然条件非常特殊,山川分离,近乎支离破碎的地形,形成了较为松散的政治格局。

  这种背景下,倭人自己都是各自为战,一直无法形成大一统的国家,一群人生地不熟的外人冒然进入,并非是明智之举。

  朱标更期望将这群野蛮无耻的矮子世世代代局限在这几座岛屿内,天天杀得天昏地暗,还要时不时经受地震、海啸的摧残。

  “臣还有一计,是收买流浪武士!”刘通语气决然地说道。

  “收买?”朱标眼睛一眯。

  “对!”刘通断然地点点头,“为我们所用,倭人是一把好剑。”

  这家伙显然是从那些邪恶的昂撒人里学到了这一点。

  朱标微闭着眼睛,脑子里闪过一幕幕画面。

  邪恶的昂撒人对于同样邪恶的倭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天然亲近感,这可能是因为臭味相投的缘故吧。

  哪怕后来倭人发动了珍珠港事变,昂撒人在赢得对倭战争之后,也没怎么惩罚,而是立即选择大力扶持,使其成为自己手里最凶悍的一头烈犬。

  朱标还想到了另一点,后世的军国主义倭国,要收买起军人的难度很大。

  因为他们基本是被洗脑的狂热分子。

  可这个时空却大为不同。

  “殿下,许多倭人的流浪武士在他们自己的家乡已经活不下了,赖以生存的刀剑并不能为他们换取生存食物,想要效忠却又走投无路,所以出海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臣就建议尽可能多招募一些。”

  “哪怕……”

  “哪怕什么?”朱标皱着眉头反问道。

  刘通咬牙道:“哪怕他们中的一些人真沾过大明百姓的鲜血,毕竟这事情已经无法考证了。”

  朱标微仰着头,面无表情。

  不愧是后世的厅级高官,有时候只达目的,不管是非。

  这些话,这个时空里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们,多半是不可能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口,好歹要绕几个弯。

  姚广孝也惊异地看了对方一眼,随即闭上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刘通看太子面色不悦,也继续说道:“殿下,我们不妨将目光放长远点。那些招募的倭人流浪武士,即使曾经沾过大明百姓的鲜血,在将来也是大概率不可能善终,因为也会我们大明流血而死啊。”

  “毕竟那些人被招募后,以后要做什么,要去打谁,基本是我们说了算啊,其中可以动手脚的地方多了去!”

  朱标听后,脸色是好了一点。

  招募,只是一个好听一点的说法。

  真相是用一些钱财和粮食,换那些倭人的流浪武士性命。

  有些危险的事情,大明将士不合适出面,就让那些倭人的流浪武士去完成。

  大明将士不惧怕伤亡,朱标也懂的慈不掌兵的道理,但他绝不会让他们无意义的牺牲,利用政治手段瓦解对方,避免使用武力,减少损失,这就是政治的意义。

  但那些倭人,死得是越多越好。

  朱标绝不会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只会拍手大声叫好。

  “殿下,还有一点。”

  “如今我们对倭国国内的地形,是两眼一抹黑。若是招募那些流浪武士,有助于将来去描绘倭国本土的地形图,前元当年攻不下倭国,不仅是因为天时不好,被倭国依仗地利压着打也是个重要因素。”

  朱标想了想,似乎历史上的确没有一个外来国家登陆过倭国的本土。

  哪怕是二战时期不可一世的漂亮国,在左思右想之后,干脆扔了两颗原子弹,然后顶多派轰炸机光顾一下。

  显然,朱标考虑到的,那些穿越者也能考虑到。

  若是要让那些勋贵来决定,多半也会和前元一样,一拍大腿喊道:走,远征倭国去!

  “殿下,如今倭国国内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不比前元末期好啊……”刘通显得有些激动,他也查过倭国的一些资料,直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底层的流浪武士对于上层是仇恨的。

  这些人都被逼得在海上游荡了,又怎么可能对那些权贵怀有好感呢。

  毕竟以下犯上,那可是倭人的传统。

  谁给好处,就给谁办事。

  而在明朝的中期,给倭人好处的或许就是沿海各省的士绅豪商!

  当然其实倭国乱窜一锅粥,哪怕处在史上最为衰弱的时期,也没必要去占领对方的领土。

  大明现在连自身国土都消化不完,打下这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民生艰难至极的国家,纯属往泥潭里踩,光是镇压安抚其国百姓就需要耗费恐怖的资源。

  “好,孤就这次听你的意见!”

  “不过你要清楚,孤不是给那些倭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只是用粮食和钱财,让他们用自己的性命来给大明办事。”

  朱标吩咐完此事后,又对姚广孝说道:“大师,孤这次一边封锁倭国,一边对南洋下手。这位……”

  他指了指常茂,笑道:“孤的大舅子,这次就是南洋那边的统帅了。”

  “殿下英明!”姚广孝也是佩服万分。

  大明朝里的那些出色将领,很少有人愿意远隔重洋前去占城打仗,唯独这个常茂是例外。

  毕竟这小子当年被朱元璋惩罚后,把所有怨气都撒在了占城国上。

  太子殿下会选人啊!

  ……

  整体而言,倭国现今是北强南弱的局势,但差距不是太大,南方依旧有足够的实力抗衡。

  于是,这两边自然而然视对方为心腹大敌,即使那些色目犹太人已经强占了九州岛的一隅之地,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打得热火朝天。

  毕竟那些色目犹太人在倭国权贵眼里仅仅只是小打小闹,造不成致命的威胁,等哪一天任何一方一统倭国了,便能轻而易举地灭了这以色列国。

  其实这里的倭寇都挺凶悍,若是单兵作战未必不如那些蒙古士兵,毕竟连年战乱必出精锐,虽然倭国人口基数较小,但偏偏局部战争极多,锻炼出的武士都是悍不畏死。

  可是到了海面上,倭人凶悍善战的优势就没了。

  这些人驾驶着小帆船,在海面上一旦遇到了大明的战船,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段时日以来,倭国南朝的一些高层发现前往他们这边的商船是越来越少了。

  “什么,明人竟然对我们进行了禁运?还在打击任何一个国家前往我们这里的商船!”身为萨摩藩的大名,南朝的主要实权人物之一岛津氏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显得愤怒无比。

  当初倭寇横行大明的海岸,加上这群野蛮人宰了老朱派来的使臣,岛津氏久有想过大明会以雷霆之怒,效仿前元派出水师来远征倭国。

  可他做梦也没想到,明人竟然采用了禁运加上打击贸易商船的模式来对付倭国。

  “将军,明人用这种方式其实对南朝的打击远远大于北朝!”那个倭人武士极为气愤地说道。

  岛津氏久也听明白了话外之音。

  从海路上分析,南朝因为更为靠近大明的海岸以及南洋各国,也必然会是大家的主要选择。

  因此,大明水师在海面上的巡游范围也基本会在倭国南朝的附近区域,才有大概率抓住那些前来贸易的海船。

  如果想要增加安全抵达倭国的概率性,商船可以选择绕远路来到北朝的地界里,这自然对南朝不利。

  “哼,茫茫海洋,大明又能有多少艘战船,遇到的可能性又能有多大!”岛津氏久不满地说道。

  “将军大人!”那个倭人武士解释道,“船上都是满满的货物,那些人可不敢冒险啊,万一被明人的水师给抓了,不仅货物都没收,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啊!”

  走这条海路的风险如此之大,结果如此之惨烈,即使遇到大明水师的可能性不高,也多半不敢轻易冒险了。

  “这些明人如此霸道,也不怕把天下间的所有国家都得罪了?”岛津氏久难以置信地说道。

  如今统治中原大地的是汉人,而非那些野蛮而又崇拜暴力的蒙古人,按理说如此行事并不是他们的作风啊。

  “与以往汉人所统治的王朝相比,这个大明却是有一些反常。难道说是……”

  “难道什么?”

  “他们的皇帝是从一个乞丐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可能想法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吧。”倭人武士喃喃而道,“据传闻,如今的大明非常重视水师建设啊。”

  “甚至可以这么说,可能全天下的水师加起来可能都敌不过大明的水师啊,那战船就像山这么高。”

  这个倭人的语气里充满了羡慕之色。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