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家父李世民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文牒画押
作者:月雨白的小说      更新:2023-12-05

  八戒老大不乐意的在那里自言自语,“能吃也是好处!能吃还是服气呢!”

  他如此一说,那人群里又有人喊道,“买了这肥头大耳的人偶,家畜兴旺!小崽猪都变大肥猪!”

  近处的小媳妇小少女们没有什么感觉,外面看热闹的老太挤进来了好多。

  她们也不掏钱,就把那猪八戒的泥偶往怀里揣。

  八戒在四圣试禅心的时候,虽然也觉得那半老徐娘不错。

  可那是风韵犹存的菩萨啊!

  此刻围上来老婆婆们,哪怕是八戒都没什么性质。

  八戒这边虽然很爱抱怨,可他心也是颇大,他见自己那泥偶被拿得一空,虽然没付钱,但终归有人要嘛。

  他这盆彩泥捏完了,还没来得及再去买一盆。

  那宝象国主的传令侍从,便过来询问道,“请问可否是那东土大唐之僧?”

  八戒这边泥偶捏的固然好看,可他这手上、脸上、身上都是彩泥,他站起来把那双脏手在裤子上摸了摸说道,“是!是的!”

  那传令的侍从,见八戒这七彩尊荣,又看到他那头上大汗淋漓。

  他实在是无法将这和那唐朝取经僧人联系在一起。

  这时,修整了一下的李福初来了。

  他在那驿站之内,换上了观音送他的锦斓袈裟。

  他手持九环锡杖,手里若端着唐皇送的紫金钵盂,这身装扮哪怕是去要饭,也是格外的雅致。

  这传令的侍从,这才信这些外来之人,确是那东土大唐所来之人。

  天朝上国,自然要有那天朝上国的气度。

  他尊敬与李福说道,“唐朝的圣僧你好,我王听闻有唐朝圣僧驾临,特遣我来邀请圣僧入宫宴宴。”

  李福说道,“那是正好。我手中有通关文牒一册,每到诸国,便要盖章画押,如此方才是到过了。”

  那传令的侍从闻言大喜,他说道,“那快请圣僧随我来!”

  李福这边也与八戒说道,“悟能别玩了,你与悟净随我左右。”

  “好嘞!师父!”八戒这边心情还不错。

  这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他赚到了不少小钱钱,因此而开心。

  到时候路上马上些锅盔、烧饼,不知能吃多久。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八戒本身就有些“人来疯”的性子。

  他喜欢热闹,成为越多人的焦点他越兴奋。

  甚至,不管这种在众人中心焦点的时候,他究竟是扮演一个正面的角色,还是一个丑角,他都不甚在意。

  李福随着这宝象国的侍从来到朝门外。

  那侍从对阁门大使说道,“都城中闹得沸沸扬扬的唐朝僧人找来了。”

  那阁门大使又与黄门的奏事官禀报。

  如此层层级级,终是到了那白玉阶前。

  “万岁!那唐僧找来了!他也欲见圣上,想倒换那通关文牒。”

  宝象国王也听闻那大唐皇朝,乃是这天下独一无二的大国。

  来得又是这果的圣僧。

  他既是尊重,又是欢喜。

  因为,大唐的圣僧来了宝象国,不正是说明他这宝象国也不差嘛!

  他想从那龙椅上站起来迎接,却有觉得不够庄重。

  他便又坐了下来,让服侍左右的侍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他才洪声说道,“宣他进来!”

  这声音层层放大,一个人传一个人。

  李福见这架势,真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

  他那父皇李世民,虽然不喜欢排场。

  可这继承自周礼的玩意,若是乱了,那天下便也没了。

  李福走入金殿,殿中舞蹈跳的正欢。

  随后便是那两半文武山呼万岁。

  他们看这殿中央的李福,见他这幅雍容模样,无不赞叹道,“不愧是上邦人物,礼乐雍容竟若此!”

  龙椅上的过往问道,“长老,你入我这国中以来,便震惊我之国民。”

  “下面的官员层层报上来,我想与你吃个饭便当尽这地主之谊。”

  “可我刚才听说你好似要弄甚么通关文牒?”

  “难道圣僧每路过一個国家,便要如此一遭么?”

  “可惜啊!我这宝象国,国力不足,无法支持此等远行,若是不然,吾也愿派聪慧之事,去见见外面天地。”

  李福说道,“通关文牒乃是我父皇于我临行前所赐。确是没路过一个国度,便会签章过关。”

  “这也算是一种见证,这一路西行,风土如何,人情如何,未来的年岁里,都是一种记忆。”

  宝象国王颔首点头。

  不过,他这模样还没装多久,他便好奇问道,“父皇?难道你是那唐皇之子?”

  李福点头确认道,“确实如此,我乃唐皇安济第十三子。”

  宝象国王满眼都是羡慕,他说道,“天朝上邦不愧若此,寡人止有三个女儿,可惜,可惜。”

  他转头又问道,“不知你这皇子圣僧,不远万里之途,来我这宝象国所谓若何?”

  李福回答道,“三年之前,我父皇遭遇危难,我便奉我父皇敕旨,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福说着的时候,双手将那文牒奉上。

  他说道,“故此才会到陛下上国。”

  那国王展开通关文牒,仔细阅读。

  只见上面写着: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天子牒行:

  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

  因有阳寿未绝,又得吾儿李福相助,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

  特着法师李福,远历千山,询求经偈。

  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国王翻阅到此,再向后看,竟看到了九枚宝印。

  这便说明唐僧等众,已经路过了九个国家。

  这近处的国家,宝象国与之接壤,国王还有所耳闻。

  而那远一些的国家,又不似大唐如此强盛,未曾听闻过。

  不过,国王见前面有如此多宝印,他也取出了本国玉宝,沾染红泥,盖上画押。

  他把这文牒还与李福。

  李福道了谢,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