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豪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最后一个关键人物
作者:雪中红的小说      更新:2024-01-15

  从小二口中得知:登州有两个港口,一个是军港,供战船停靠与屯兵,另一个是民港,用于海上货运。宋澈这间客房的窗户,可大看民港码头,方才突然天降骤雨,好多货船都归港避险,如此看来,登州海运是正常流通的。可是,“朝廷不是下令海禁了么?为何登州的港口码头却还在货运?”宋澈疑惑道。小二压低声音,神秘兮兮说道:“客官,您是外地人,有所不知,在登州向来就没禁过海,与海湾对面的第戎,高丽,乃至海外的东瀛国,一直都有贸易往来。”“哦?”这倒是个很关键的信息。宋澈赶忙又问:“难道这些货船不怕被倭寇抢劫?”小二只是嘿嘿发笑,“这个小人可不敢妄自揣测……不过,对于咱登州老百姓而言,没有海禁,不是坏事。”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运是沿海地区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其实老百姓心里很清楚,私开海运是违法之事,可是它能赚钱啊!官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普通老百姓还能说什么?闷着脑袋,将银子揣好即可。“客官,您先休息,我告退了。”小二不给宋澈再多问机会,转身退出客房。宋澈再次推开窗户,这时雨势已渐渐小去,港口在水雾中浮浮沉沉——突然,一支熟悉的商队出现在视野中。蒋家商队。还伴有催促声:“现在雨势小些了,快将货物搬上船去,都给老子小心点儿,莫要沾着水了!”大胡子保镖,领着一帮码头工人,冒雨将货物搬上货船。宋澈唤来南宫月与卢京香,指着码头上卸货的蒋家商队:“你们接下的来任务,便是盯着码头,凡像蒋家人这样,在码头卸货上货,参与海运出口的,他们是做什么生意的,与谁做生意,查出来后,列一张名单给我……记住,要暗中行事,千万不能暴露身份。”“老板请放心,这是我们的强项。”南宫月与卢京香点头退下。“哗啦啦……”雨,又下大了。这场大雨,歇歇停停,一直下到次日清晨。宋澈租了辆马车,与姜云天一起,开始对登州城进行踩点。安阳王府邸,与万寿宫、蓬莱阁都在登州东北方;两个港口在登州西北方;登州北面全线临海,只有两个城门,分别在南侧与西南侧,守军各有一万人。万寿宫与王府外,驻扎着一个守备营,至少有八百名精兵守护。从南门到万寿宫,两刻钟便能抵达,从西南门与军港到万寿宫,都需要半个时辰。淮南水师有大炮在手,攻破登州城门易如反掌,城门上的守军不足为虑,而最大的麻烦是军港里驻扎的十万水师。若能将京东水师调离军港,擒王的把握便能多上几分。可军港乃军事重地,莫说靠近,哪怕路过,多看一眼,都要遭到驱逐。宋澈在城内转了三日,没打探到一点水师的消息。南宫月与卢京香却比较给力,经她们查得——在登州城中,无视海禁,非法走私的商人,足足有二十三名,食盐,布料,茶叶等各行各业都有;在这些商人中,蒋氏为龙头,他们不仅垄断登州盐业,还包括码头上的海运生意;据查,蒋家每七日便会组织一支船队出海,到时各走私商,会将自家货物搬上商船,再由蒋家人统一进行外销。船队最终目的地,便是渤海湾的彼岸,第戎。最让人奇怪的是,码头从来都只有装货,不见卸货,船队满载而出,回来时却空空如也。二十几船货物,出去一趟,少说也该有个万两收益,却没有一口钱箱搬下船。第戎是游牧民族,流通的金银十分稀少,与他们做生意,往往是“以物换物”,若是如此,更不可能空船而归。“难道安阳王在向第戎进贡‘岁币’?想联合第戎一起谋反?”姜云天猜测。宋澈当即摇头否定:“安阳王应该不会蠢到与外敌联合来夺自家江山,何况船队出一批货便是好几万两,小小一个登州,哪儿来这么大手笔?”他又问向南宫月与卢京香:“蒋家船队出海时,可有在船头绑什么东西?”“有!”南宫月确定道:“每次都会插上一支黑色旗帜。”那就是与倭寇有关了。船队想从登州到第戎,必须穿过渤海湾,而北方倭寇多数聚众于海湾中的岛礁上。黑色幡旗便相当于通行证。登州,第戎,倭寇,这三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哎呀,何必那么麻烦,权谋诈术,阴谋阳谋什么的最伤脑筋了!”姜云天摆手提议:“要我说啊,咱们赶紧收拾收拾,即刻返回芝罘湾,调淮南水师直上登州,与他们堂堂正正干一架,咱人数虽不占优,可有枪有炮,未必不可与之一战!”“嗯……咱是有枪有炮,可你别忘了,咱背后还有第戎,有倭寇,有海盗,若一开始便选择战争,我又何必千里迢迢跑到这儿来?”宋澈转头望向窗外,缓缓道:“你放心,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如今,只差最后一个关键人物了。”林玥,她肯定知道这一切。这几日来,宋澈也想过很多办法去联系她,无奈王府戒备森严,花再多钱也进不去。当然,还有个让他头疼的问题——安阳王为林玥脱籍,无疑是她的救命恩人,韩王妃不嫌弃,还认她做了妹妹。她是个极具侠义,敢爱敢恨的女人,她绝对不会为了自己,而去背叛安阳王。自古以来,忠孝都难以两全。“哒哒哒……”敲门声。“谁!”房中四人,当即警觉。“客官,是我呀。”门外传来小二的声音,他道:“您不是一直心心念念蓬莱阁么,就在方才,官府已宣布重新开放蓬莱阁,您可以与友人登楼去游玩啦。”听此消息,宋澈眼睛一亮。一个妙计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