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二百六十章 天宫!
作者:729仓库管理员的小说      更新:2024-02-09

  “等了快半年时间,终于等到发射的窗口!”

  西北苍凉的发射场上,装载着天宫一号的巨大火箭,正在等待发射时间。

  发射塔楼上,数十位工程师正在做着最后的检查。

  在过去的数个月时间之中。

  火箭已经做过多次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

  “我们的速度比预计的,慢了大概四个月时间。”

  张星扬眉头紧蹙看着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知道今年的气候变化会这么强烈。”

  秦明有些无奈地说道。

  说起来也是怪事。

  西北十月中旬就开始下雪!

  大雪持续了数天之久。

  封闭了火箭从仓房转运到发射场的道路。

  为此,浪费了数天的时间。

  动用了数十台装甲车辆,在两地之间清扫路面。

  要知道,大雪之后凝结的冰,简直比钢板还硬!

  结果又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终于等来了发射的时间。

  “今天总算是一个好天气,希望老天爷保佑我们这一次发射能够圆满成功。”

  秦明双手合十,对着天上的太阳说道。

  “别贫了,发射马上就要开始了,控制单元都检查过了没有?”

  制止了秦明进一步开玩笑,张星扬认真问道。

  天宫一号是航天计划三步走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虽然它现在没有搭载任何的航天员,从危险可能性方面来讲比较小。

  但是各方面的意义,其实还要更大一些。

  尤其是某些媒体将这视为东西方空间竞赛的一部分。

  如果失败,那么他们将要面对全国人民的唾弃!

  这也是为什么作为发射中心总指挥的张星扬和控制系统总负责人的秦明,会双双出现在发射现场的重要原因。

  “控制系统我之前亲自测试了好几遍,绝对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

  秦明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如果出现了任何问题,我把我的命给你。”

  看着好像戏台上老将军一样,疯狂立FLAG的秦明

  张星扬立马制止了他,有些嫌弃地说道:“我要你的命有什么用!”

  “只要控制系统不出现问题就行。”

  双归零制度之下,即使秦明出错没有发现问题,还有其他人会发现问题。

  所以张星扬原本还是比较放心。

  不过经过秦明这一遭插旗,突然感觉有些不放心了。

  恨不得自己去检查一下。

  走到检查中心的电脑之前,将控制系统检查留下的诸多数据调出来看了看。

  控制系统的检查工作,和其他系统并不相同。

  在检查的时候通常会进行摹拟信号检查,看看各个单元能不能正常工作。

  所以会留下数据痕迹,让张星扬看到。

  如果是检查结构件连接情况之类的,张星扬也只能看着纸质报告一点点查看了。

  迅速地查阅一遍各项数据,并且用自己超算级别的大脑验算了一遍,张星扬总算是放下了心来。

  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身边的秦明:

  “我们都是为了发射成功,别怪我这样。”

  秦明倒也是能够理解。

  毕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天宫一号能够顺利升入太空!

  为了这个理想。

  大家可以在十月零下十几度的寒冷之中,迎风扫雪。

  同样可以为了这个理想,不厌其烦的将各种繁杂的流程,检验上数次。

  为此不惜熬到鬓角斑白。

  要知道,秦明才刚刚36岁!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就已经生出了华发!

  张星扬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看着吧,我们的天宫一定会成功!”

  “我们现在仅仅是发射重量不足15吨的核心舱。”

  “未来我们将要发射超大型核心舱,建立我们自己的‘天上宫阙’!”

  这个世界的天宫一号,要更大一些。

  这主要还是得益于火箭的发展,能够将更加庞大的人造物,送上太空。

  天宫一号,长16.4米,最大直径3.62米,质量14250千克。

  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几乎都比另一个世界之中,大了三分之二。

  这意味着,它可以携带更多的科研设备,以及更多的必要生存设备。

  天宫一号,由实验舱体和资源舱体两部分组成。

  实验舱主要是负责航天员的工作、训练以及生活所需。

  在这之中还有一部分用于太空实验的仪器。

  资源舱段主要是为天宫一号提供能源保障以及飞行姿态控制。

  火箭的检查工作慢慢地结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这也是很正常,毕竟在这之前也进行了数次检查工作。

  要是有问题,该发现的早就发现了。

  发现不了的,基本上也无伤大雅。

  两人作为发射过程之中重要的指挥人员,这时候必须要回到指挥中心之中坐镇。

  “上车,走吧!”

  张星扬首先跳上车,然后拍了拍副驾驶说道。

  “呃”

  秦明迟疑了一下,犹犹豫豫地说道:

  “要不还是我来开?”

  秦明也是在这次发射之前才知道,原来有人开车技术能这么烂!

  发射场四周的地,基本上都没有任何坡度。

  按理来说,怎么开都不会开出颠簸的感觉。

  但是张星扬愣是在这大平地之上,开出了在坐过山车的感觉。

  以至于秦明现在还有一些心理阴影。

  “别愣着了,快上车!”

  张星扬倒是没有这种感觉。

  他只觉得开车比自己前世开飞船要麻烦多了。

  宇宙之中,空间宽阔,自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开车就没有这么快乐了。

  这也是为什么张星扬很少开车的重要原因。

  觉得没什么乐趣。

  秦明看着已经准备弹射起步的张星扬,咬了咬牙坐上了副驾驶。

  还没有等他系好安全带。

  整辆车就好像是后边按了弹簧一样,直接弹射出去。

  吓得秦明立马一把抓住了车边的扶手,并且暗暗发誓。

  以后就算是走回去,也不会再坐张星扬的车!

  吉普车在戈壁之上狂奔。

  简易道路的两侧,还能够隐约看到没有消融的积雪。

  今年的气候尤为寒冷。

  不过张星扬倒是更清楚,后边还会有比这更冷的时候。

  甚至再过十几年时间,则是会频繁出现暖冬现象。

  即使是到了十一月,依然能够在北方出现三十度的高温!

  张星扬的车技并不算多好,不过开车速度倒是不慢。

  茫茫戈壁上,数十里没人都算是正常,更别说超速这一说。

  风尘仆仆地将车停好之后。

  两人就跑步进了控制中心之内。

  戈壁的室外,温度实在有些低。

  这才五点钟,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度左右。

  好在室内有着充足的暖气,甚至还有几盆鲜花开放着。

  张星扬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发射工作刚刚准备开始。

  等待他的工作还有很多。

  天宫的发射,并不仅仅是东风发射场在忙碌。

  在这世界上,最少有上万人直接参与到发射任务之中。

  相关的各种配套人员,更是多达数十万!

  仅仅是遍布全球的测绘站,就有21个。

  这还不包括在大洋上停留着的6艘远洋测量船。

  以及天上专门进行数据传输的4颗卫星。

  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国家随随便便就能够玩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即使是到几十年后,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就那么几个的重要原因。

  在这背后的,是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以亿计算的受教育人口。

  而这个世界上,现如今还有多少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不超过一掌之数!

  “发射倒计时!”

  熟悉的发射倒数声音响起。

  即使这道声音,在这之前已经听过很多次。

  但是每一次响起,在座的工作人员还是会觉得心里忐忑不安。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每一次发射对于大家来说,都有失败的可能性。

  而失败,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失去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老师。

  倒计时归零。

  大屏幕上的火箭,开始喷吐出熊熊烈焰。

  开始从塔架之上,拔地而起。

  如同后羿神箭,直奔苍穹而去。

  指挥中心之内,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伴随着各个站点汇报火箭轨迹,大家的心也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火箭很快就飞过了大陆,飞到了大洋之上。

  一级火箭分离,二级火箭点火。

  一切都和之前发射没有太大差别。

  唯一不同的,这一次的发射载荷,几乎是达到了火箭运力的极限。

  在突破100公里高度之后,基本上就不存在太大的失败可能性。

  毕竟这个高度,最多也就是入轨高度不足。

  不再可能出现火箭爆炸,核心舱损毁的情况。

  在经历数分钟的飞行之后。

  天宫一号核心舱,到达了预定高度。

  “天宫一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张星扬在检测完成之后,宣布道。

  其实天宫一号还没有到达工作高度。

  但是对于发射中心的大家来说。

  发射这一环节,已经结束了。

  属于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至于后续,天宫一号的轨道升高,以及飞船对接等等任务。

  则是会有其他人来继续。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中,首要的就是完成飞船自主对接的技术验证。

  这也是对后续载人航天影响非常大的一项技术。

  毕竟只有在能够进行对接的情况下,航天员们才能够从神舟飞船之中进入到天宫一号。

  然后展开各种各样的实验活动。

  不论是太空实验、太空授课,都必须要到天宫一号之内,才能够进行。

  技术验证是存在较大风险的。

  所以,第一艘对接验证飞船不会搭载航天员。

  它将会是一艘无人飞船。

  只有在验证了对接技术的可靠之后,才会进行有人飞船发射。

  毕竟不可能用航天员的生命去冒险。

  自动对接技术的难点,就在于对接的准确性。

  天宫一号在太空之中,并不是固定不动的。

  它在绕着地球高速飞行。

  速度甚至比地球上速度最快的飞机还要快。

  而飞船要和这么快的物体对接。

  必须要保持双方的速度一致,才能够达到对接的条件。

  否则很容易出现各种事故。

  而速度一致,仅仅是对接成功的第一步。

  后续的对接准确性,才是最难的一点。

  这个数米大小的舱段之间,想要刚性连接在一起。

  必须要保持毫米级别的精度,才能够保证对接过程不出问题。

  即使是出现一点点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对接的失败。

  在人类的空间站发展历史之中,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故。

  导致不得不放弃这一次空间站对接。

  至于对接之后的气密舱加压以及减压问题,反而要更加简单一些。

  经历了两天忙碌之后,天宫一号终于到达了345公里的预定高度。

  忙了数十个小时的张星扬,有些疲惫。

  走出了发射场指挥中心大楼。

  发现外边又下起了大雪。

  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在大地之上。

  戈壁的天气,如今格外的多变。

  前两天还是艳阳高照,如今又开始下雪。

  手心里的雪花,缓缓地化成一点一点的水珠。

  不管怎么说,天宫一号比原先历史上提前了七年时间升空。

  自己又争取到了七年时间。

  这些时间,都会转变成为一点点的加速度。

  让航天事业,比之前更快的发展壮大。

  今年快要结束了。

  这一年之中,自己还是做成了不少的事情。

  无论是海外发射基地,还是火星探索计划,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

  明年也许就能够实现,航天员们在空间站之中进行试验和讲课的场景。

  张星扬在自己心中默默念叨了几下。

  神舟五号,实现空间站对接技术。

  神舟六号,实现航天员空间站生活、工作。

  即使这只是一个临时的空间站。

  即使它的预定寿命不会超过十年。

  即使他能够承载的人数不超过3个人

  但是依然让张星扬仿佛看到了,数年之后的核动力星港实现的那一天。

  密密麻麻的星港码头之上。

  数不清的工业用途或是旅游用途空天一体飞船,忙碌地穿梭着。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来回地飞行。

  这一天,似乎不再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