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潜行 第四十三章 春节里的乡村活动上
作者:午夜狂响曲的小说      更新:2023-10-20

  卧底怔怔盯着莫杵榆良久,道:“需要的话,三娃能帮你取出来。”

  莫杵榆一口回绝:“不必。”

  卧底苦笑,又劝道:“三娃确实有些不对的地方,但他初衷是好的,又听取了你的建议,有些手段,我跟你同样不喜欢,可他是必不可少的!”

  莫杵榆犹豫片刻,松了些口气:“再说。”

  卧底没有紧逼,起身道:“我先回山寨了。”

  卧底走了没多久,陆老师和小农就来了。

  莫杵榆给他们介绍一下,就进了后厨。

  外面四人相谈甚欢,各自提出河口的建设问题。

  小胖道:“育种和配种都很重要,但前提的投入却天壤之别,育种有块好一点的地就成,配种得有养殖基地啊!”

  小农摇头叹道:“我习惯用设备了,现在只能凭经验干,有太多困难需要克服,而配种反而没有这么繁琐,另外地瓜、玉米、花生、土豆等目前还在美洲!”

  小胖跟着也叹道:“这还好,造出蒸汽船就能去了,欧洲长白猪现在还没培育出来,而且活体运输更困难,还不是三五头,得每种最好三十头运过来配种,既要保留正统血缘,又要杂交各种分支,不比你那轻松。”

  “为何不尝试本土猪?”小农皱眉问。

  小胖摇头:“说得好听,有成熟的技术干嘛不用?先解决吃肉问题再革新突破吧,倒是你,有没有把握,让来年粮食增产啊?”

  “来年不行,能我从孙家那拿下十亩试验田育种再说。”

  “你要搞水稻的话,考不考虑去南方?”

  小农摇头:“现在运输昂贵,先搞定小麦和大豆吧。”

  “也是,诶你能不能把我弄进孙庄?”

  小农摇头:“直接接触不好,你可以从教材下手。”

  “教材!配种的?”小胖皱眉,这东西现在写成教材没啥用啊,他已经从三娃那了解了河口情况,这里的品种少不说,普遍文盲,他又不可能跑出去随便找个富商投资,人家才不会搭理他。

  小农笑道:“阉割技术。”

  “啊这……可以!”小胖坏笑。

  另一边,陆老师和林记者也讨论教材问题。

  林记者听了陆老师计划后,皱眉道:“把连环画设计到教材里……可以是可以,但我觉得还是单一的图文有意思,连环画毕竟是需要连续的故事性,如此取文就会遭到限制。”

  “不是正式教材,属于课外书,或单设一节课讲一讲书中的英雄事迹,直接让孩子看他们很难共情,阅读,也是一门学问嘛。”

  “嗯,得养成习惯啊,另外我觉得可以设村报,不是让人买啊,就是设一块新闻板,告示牌哪样的,写一些最近县里的物价啊,榜文信息啊,再弄一些愉快的小故事,哦,还有河口作坊招工信息,主要事关民生的,就让你的学生们去读,不给钱,可以给点学分,或是小红花和文具啥的奖励,视为公益活动。”

  陆老师闻言喜道:“这个可以有!”

  林记者道:“那等印刷作坊出来,我就忙这个了。”

  陆老师提议道:“我觉得不用等印刷作坊,你先自己写,跑新闻需要的人,找榆哥。”

  “眼看着过年了,年节后吧。”林记者苦笑道。

  陆老师摇头:“年节后大家都忙了,你再弄出来的话,会让人觉得意义不大,耽误自己时间,就要趁这过年的空隙,反正他们也没事干,就当是庆年节的娱乐活动,这样年节后,你再发布新闻出来,也有人乐意听了。”

  林记者琢磨一下,觉得陆老师说得有理,便道:“好,回头我想一些作品,另外你们有什么好作品和思路,也共享一下。”

  小农道:“农业知识行不行?”

  “必须行。”林记者点头。

  小胖道:“养殖呢?”

  “必须刊登。”

  大家一笑,然后就围在一起讨论起来。

  太难的大家记不住,得用一些简单,可能见效快的。

  陆老师提供几个小故事。

  小农提供育苗法。

  小胖就提供一些牲畜常见病的简单处理方案。

  莫杵榆把午饭拿出来,顺便提供备用账本和笔给他们书写。

  ……

  除夕,莫广柱在门口烧香祈祷。

  三娃在旁一脸郁闷的烧纸。

  大憨在中庭澡房打完热水后,出来跟许氏说了一声:“打好了。”

  正在大堂贴剪纸的许氏,闻言便忙叫道:“莠儿小花你们先别忙了,快去洗澡。”

  “哦等等。”莠儿声音从厨房传来。

  而荇菜则很快跑出来答应一声,就急匆匆上楼拿衣服。

  “记得换新衣。”许氏提醒一句。

  “诶。”荇菜声音已到了二楼。

  莠儿还在厨房看榆哥做糖醋鲤鱼。

  炸至酥香金黄的鲤鱼,头朝天,高翘尾的被莫杵榆摆到铺有油炸莲藕片的盘子上。

  “你以后做的时候,油炸定不好型,就用油炸过的莲藕片垫着,鱼头必须要朝上。”

  “诶。”

  莠儿还在仔细观察,榆哥却转身去做糖醋汁了,等她反应过来又错过步骤了!

  “刚放了啥?”

  “配料时你没看吗,现在那几个小碗里什么没用,什么用了,你要自己分辨。”

  “哦。”

  “将糖色炒到这个粘稠度就好,这这时候立刻下葱姜蒜末,这个步骤要快……”

  莫杵榆一边说,一边快速翻炒,然后加入米醋,再下红糖,兑清水熬开,然后开始收汁。

  整个步骤他也不忘细心讲解,说完朝莠儿一伸手。

  常给榆哥打下手的莠儿,很快反应过来,将调好的莲藕淀粉水递来。

  莫杵榆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搅动,继续讲解道:“藕粉黏性大,记得少放,也可以加入一点点小麦淀粉,如果放多了,就只能多加水,不过我不支持这么做,要追求一次解决。”

  “嗯。”莠儿舔舔小舌头。

  那汤汁,香甜得让她陶醉。

  莫杵榆突然舀了半勺炸鱼的油,而汁水里一洒,快速搅拌两下立刻抽锅,往摆好的鲤鱼身上一浇,炸至酥黄的鲤鱼立刻被桃红色的酱汁渲染上一层诱惑无比的光泽!

  “哇,好漂亮啊!”莠儿惊喜的拍手叫道。

  莫杵榆回头用萝卜飞快雕了朵莲花,往大张的鱼嘴上一放,莠儿更加惊喜道:“还能这样啊!太好看了吧!我要学!”

  “端出去了,要稳当啊。”

  “嗯嗯。”莠儿小心翼翼把托盘捧起来,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外走。

  “娘快来看,哥做的糖酥鲤鱼!”

  许氏扫了一眼也有些惊讶,继而笑道:“还不快洗澡,不然等你洗完我们都吃完了。”

  “啊!我这就去,我没洗完不许吃啊!”莠儿火急火燎的往楼上跑,拿了衣服就从另一条过道下楼,直通中庭的澡房,也不管荇菜还在里面,推门就闯了进去脱衣服,可把荇菜吓了一跳。

  澡房里有大木盆,里面水正热,只是荇菜还在里面呢,莠儿也不管,把衣服往屏风上一挂,嘿嘿笑着就一踩木台,跳了进去,然后和荇菜打闹起来。

  等两丫头洗完澡出来,外面家人已经围了一大桌。

  两丫头刚想往这边跑,许氏就叫道:“头发还滴水呢,快跟我去擦干了再过来。”

  说着她就起身带两丫头回房打理。

  今天穿越者们没来,都被各自借宿的家庭给强留着一起过年。

  小店里就他们一家九口吃着丰盛的年夜饭。

  期间两丫头抢着吃糖醋鱼,其余的啥也没碰,鱼和莲藕吃完了,两丫头还用糖醋汁拌饭吃。

  大家也没跟她俩抢,都是浅尝即止,好吃的多着呢。

  饭后,一家人坐在堂里闲聊,感慨这一年的变化。

  直至深夜,许氏抱着幺妹,莫广柱扛着许植,大憨推着三娃的竹轮车回老屋了。

  两丫头帮莫杵榆将门板嵌入门槛里,完事就往楼上跑,然后打开许氏给的红纸包,发现里面只有十文的压岁钱,两丫头相视一笑,把红纸包好就藏入大伯莫广栋给她们打的精致小木盒里。

  这个盒子,她俩都用来装宝贝,有好看的贝壳,石头,碎银子和三娃送给她俩的新年礼物小怀表。

  这怀表与市面上的不同,除了更小巧精致外,还有层玻璃罩,表壳上的雕刻,也是一株狗尾草和一朵荷塘小花。

  两丫头虽然不用,但睡前都要上好发条。

  莫杵榆把门口灯笼熄灭,又到厨房检查一遍,这才上楼回房休息。

  翌日,大年初一。

  上午时分,河口村民在铜锣声中,好奇的聚集到了大柳树下。

  发现不是榆哥带头,而是陆老师他们,很多村民疑惑啊。

  这新年第一天,不老实待在家,干嘛呢?

  “今天天气好,也无风,请大家过来,是有一件事要讲一下,看到我身后看板了吗,以后这里每天会贴上一份报纸,报纸上会讲述一些乡野奇谈和趣事,当然年节后还有许多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小里正又请人开作坊啦,哪个作坊需要招工啦,县里的物价啦,还有关于一些农业和工业的小知识,大家不认字不要紧,我们会给大家读报……”

  陆老师说完,很快有村民道:“哎呀大过年的,别提干活啦,一年到头就这几天能清闲,说说那奇谈趣事的,上面写了吗?”

  陆老师苦笑,道:“奇谈趣事以后再说不迟,今儿个过年,那我和林老师给大家讲部长篇,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林记者跟着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篇临江仙后,陆老师轻松的口吻一遍,但这几分沉重道:“话说东汉末年,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刚吃饱散步的莫杵榆来到附近一听,不由一乐。

  好家伙,这两人说起三国了。

  他们咋不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毕竟原文就如此,这要被冠以谋逆,他们也看不到三国演义了。

  不过忌讳还是能避则避的,眼下还得低调啊。

  而村民们,起初还不以为意,这两人一唱一和的,还弄了张桌子,拍起木板。

  可听到桃园三结义时,众人就渐渐入神了。

  不知何时,有人居然把家里的小板凳拿出来,坐着听。

  很快有样学样,还搞上了内卷,你拿小板凳,我扛长凳,你扛长凳,我搬长椅。

  莫杵榆也加入进来,并且更卷,他不仅搬来椅子,还附加小桌,摆上蜜饯点心听说书。

  帮榆哥搬桌椅的莠儿与荇菜,看到这么热闹,虽不知道讲什么,也跟榆哥坐下来,吃着蜜饯糕点,听着听着也入神了。

  期间,更有好事者奔走相告。

  “还躲家里干嘛,陆老师和林老师说书了,大家快出来听啊。”

  平日里这乡野本来就没节目,娱乐严重匮乏,于是乎大家都跑出来,把大柳树为了一圈又一圈。

  莫广柱也拉着许氏,带家里两小娃出来听。

  莠儿见了,赶忙招呼:“爹,娘,这边这边……”

  杨仝和贾亥则先一步带着家人,也学着榆哥那样,把家里椅子桌子搬出来,招呼要好的村民来分享小点心。

  陆老师讲课习惯了,嗓音洪亮不说,口才极好,能说得绘声绘色。

  林记者就不行了,他只是在陆老师喝水时顶替一下。

  小农和小胖明显更不是这块料,也在旁边听。

  “诸位可莫要忘了,那青龙偃月刀可重达八十二斤,关云长何等力气,这当头一刀下来,仿若有力劈华山之势,可那三姓家奴吕布吕奉先,只是轻描淡写的将方天画戟一扬,竟就架住了可劈山碎石的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亦是稳如泰山,毫不动摇,却在这时,张翼德斜刺里杀回,就见那丈八蛇矛在阳光下透着深寒的冷意,眼看要一矛挑翻吕奉先,忽听吕奉先大喝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众人一愣,不明白这吕布吼这一声是几个意思?

  有些更是入戏太深的村民,下意识就叫了一声:“好!”

  可很快,回过味来的众人,表情是要多变扭,有多变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