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三十八章 自然资源的缺少
作者:玩蛇怪的小说      更新:2024-04-30

  “老头子,吃饭了。”

  “快回来吧。”

  “饭菜都要凉了。”

  “好嘞。”

  “赵老师,我们先回家吃饭了,您先坐着。”

  “我们吃完饭再过来和您聊天。”

  就在赵骏说完了工业化所需要的科学体系之后,赵祯算了一下时间,就决定休息一轮。

  他向远处王守忠招招手,王守忠会意,安排老妈子们在远处呼喊。

  当下吕夷简王曾等人就借口要回家吃饭。

  这也是他们听完课后回去开会消化内容的一种方式。

  赵骏浑然不知,还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好好好,您老慢走。”

  “没事,我先晒晒太阳,晚点我也回去睡了。”

  “那好的,咱们待会再聊。”

  送走了这帮老头,赵骏就躺在椅子上继续晒着太阳,找范仲淹要了杯水喝。

  此刻他就坐在观稼殿外的院子里,旁边有农田和篱笆。

  今天的汴梁吹着清风,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浸入心脾。

  大山里的空气,就是好!

  赵祯他们回到了观稼殿里面,人到齐后,王随就急道:“官家,这化肥竟能让亩产翻倍!”

  “是啊,若我大宋粮食能够翻一番,何愁不能天下安宁,四海平升?”

  “看赵骏那意思,他似乎懂得怎么制作化肥?”

  “到时候再问问他。”

  赵祯说道:“你们觉得这数学如何?听赵骏的意思,数学乃是科学之基,而科学才能引起工业革命,极大提升国力。”

  “官家,臣以为数学不仅是科学之基,还是国民之基。”

  颇有经济头脑的盛度说道:“大宋算术一道并不普及,很多百姓只会十以内的加减,更别说乘除。除了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以外,也就商贾可能去学。这就造成了民间因算术匮乏,多有民伤的事情。”

  “我记得当年通判济州的时候遇到过一桩案子,鲁桥粮商周显联合镇子里的几个读书人,在收粮食的时候作假账本,通过极为繁复的记账方式,偷了很多百姓的米麦。”

  王曾想起了当年的一件往事,说道:“百姓遇到丰年,就想着卖一些粮食换钱,购置其它物件。他们不懂算术,往往会去请教读书人,读书人联合商人,故意减算漏算,将原本能卖1贯的粮食变成900文甚至800文700文,严重伤了民生。”

  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与资本家联合一起坑害普通百姓的案例,百姓可能懂一些掰手指之类的加减法,但比较复杂的乘除法就算不过来了,往往就会去请教懂算术的读书人,遇到不良的读书人就会与资本家一起忽悠百姓。

  而这样的案例在古代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数学在古代并没有作为普及教育展开。

  唐宋时期寒门知识分子崛起,但也仅仅只是崛起,跟芸芸众生比起来,读书人的比例依旧是小数目。

  一直到咱们新中国的扫盲运动,识字率才高了起来。

  而且这还是识字。

  数学在古代本来就只是小众项目,唐朝好歹有个明算科,会录取一些研究数学的人才当官。可到了宋代就取消了数学考试内容,专门研究数学的人就少了许多。

  只不过因为宋代比较重视工商业,自主去钻研加减乘除之类基础数学的人非常多。

  但一般也就是一些读书人和商人,普通百姓耕作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更别说还有那闲工夫去读书算数。

  所以数学的基础不仅是中间体系缺失,在民间也没有得到官方的推广。

  不过宋朝的数学土壤还是有的,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离不开数学计算,如果宋朝官府推广得当的话,未尝不能让科学扎根于民间。

  “那众卿觉得,这推广数学,应该是有益无害了吗?”

  赵祯问道。

  吕夷简思索道:“范仲淹改革阻力甚大,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全天下官员反对。但这数学一道,似乎并无弊端,何况唐朝本就推广算术,设明算科录取官员,我大宋商贸繁荣,也需要算术深入民间,这并无害处。”

  “嗯。”

  赵祯点点头道:“那就依照赵骏的说法,咱们确实应该广为推广数学之道,那又该如何推广呢?”

  众人互相对视,异口同声道:“加至科举。”

  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赵祯沉吟道:“科举纳入数学的确能广泛推广,可是赵骏说大宋的数学缺乏体系,没有中间的推导过程。”

  吕夷简笑了笑,指着不远处还在晒太阳与范仲淹闲聊的赵骏说道:“官家,那里不就有一位能够帮我们完善体系的人吗?”

  众人会心一笑,有赵骏在,还害怕不能完善科学体系吗?

  过了一会儿,掐准了吃完饭的时间,他们就又陆陆续续出来,一个个坐在院子里,继续陪赵骏唠嗑。

  先是聊了会家常,等佯装人到齐之后,之前一直在旁边做记录,同时陪着赵骏的范仲淹才再次引导赵骏把之前的话题继续下去。

  如今晏殊因为妻子重病的缘故不在,现在由范仲淹做之前晏殊的工作。虽然范仲淹的临时反应能力没晏殊那么厉害,但他的优点就是沉默寡言居多。

  少说话,就意味着少犯错,即便是赵骏主动找他聊天,他也顶多会嗯嗯啊啊,不会说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话语。

  “赵老师刚才说我们中国古代无法建立起工业革命,是因为科学体系缺失,还有体制和自然环境方面,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下科学体系,那体制和自然环境是什么情况?”

  范仲淹一边看着笔记一边问道。

  “是啊,赵老师,我们挺好奇的,您就给我们说说呗。”

  “赵老师真是博学多才,我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

  “那肯定的,赵老师可是“人大”的高材生。”

  赵祯吹捧的时候,特意把人大两个字发得重了点,似乎颇有些嘲讽的味道。

  其实他不是在嘲讽,而是在咬牙切齿,心里暗恨那個什么人大教的什么破学生,怎么一天天就骂自己的老祖宗呢?

  赵骏听到众人的吹捧,乐得合不拢嘴。

  这些天晏殊也摸清了他的脾气,是个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的好青年,唯一的不好就是城府太浅,容易得意忘形。

  大抵是青少年人的通病,别人稍微吹捧吹捧,就高兴得找不着北,什么话都被套走了。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清澈中透露着愚蠢。

  赵骏见大家还想继续听,就勉为其难道:“那好吧,我就继续讲讲,除了我们古代的科学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造成了虽然领先西方文明一千多年,但却完成不了工业革命之外,还有就是地理环境问题。”

  “在地理环境上,我们有很大的缺陷。”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彭慕兰就认为中国之所以不能工业革命,在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适合有效率地进行开采,同时缺少一些关键性资源。”

  “中国的大型煤矿都没有分布在河运路线附近,地理景观本身阻碍了中国的快速工业化。”

  “同时中国农业在第一个千年因为占城稻而太过繁荣,出现了一次农业革命,以致没有对进一步革新的需求。相反,欧洲的起步水平较低,因此有更加强烈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需要。”

  “另外工业四大基础原料:橡胶、钢铁、煤炭、石油,又很缺乏。主要是橡胶跟石油,橡胶我们完全没有,石油一直到五十年代才发现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到六十年代才发现大庆油田。”

  “而西方较早地进入殖民时代,通过从南美洲掠夺橡胶,从中亚夺取石油,利用早期积累的原始资本,快速工业化进程。”

  “所以在自然环境影响下,除非官方人为推动,比如在煤炭、铁矿产区修建运河,去海外寻找橡胶,从中东得到挖一铲子就能出来的浅表层石油,有目的地推动工业化发展,否则光凭民间自由市场,是不可能完成工业基础。”

  说到这个赵骏自己也比较无奈。

  其实中国古代的科技不算差,甚至有很多黑科技,领先西方一千年。

  比如宋朝流行的那种熏香球,里面的设计居然是陀螺仪。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第一台机械钟、第一个天文台。火器就不用多说了,枪炮鼻祖突火枪。

  但偏偏缺少了橡胶和石油。

  橡胶作为密封、减震、缓冲等作用的零件,可以用来当轮胎、机器里的密封圈、管带等等,特别是高温水蒸汽环境下的密封件,尤为重要。

  蒸汽机和内燃机就非常需要橡胶。

  石油更是重量级,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是最重要的资源,霉菌为了石油在中东各地四处滋生,可以说是中东乱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古代橡胶只有南美有,中国倒是有石油,可全都是地下石油,大庆油田在距离地表一千三百米深位置。

  这个位置别说古代,到清末都没那水准。小日子用最先进的勘探装备,也就探察到了一千米,离油田还有三百米的距离。

  所以说虽然中国古代的宋朝、晚明时期,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萌芽,兴许可能诞生资本市场,从而衍生出工业革命。

  但实际上受限于自然资源,这个可能性依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