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太阳系毁灭 第八十七章 新技术
作者:柳河边小道的小说      更新:2024-01-17

  聚变反应嘛,主要是克服质子之间的斥力,两个质子结合之后,形成新的元素,这个过程中损失了质量,质量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可控聚变反应就是为了让能量的释放可控,不以狂爆而以温和的方式释入出来。

  零搓出来的生物聚变反应堆,与蓝星其他的反应堆完全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反应堆的原料是金属氢,它只能以生物组织的形式稳定存在,剥离之后可以稳定存在,想要利用就只能以爆炸的形式利用了。

  展现在林希眼前的反应堆,是一根粗一米,高达二米的圆形柱。它的周边是一些辅助设备,比如磁场设备,电流输出转换备。

  这根柱子,是生物反应炉打印出来的生物质材料,它的内部有一个球形空间,就是聚变反应的地方。

  生物质材料,是林希从文明之墓里获取的聚变技术使用的材料,它在特定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在极小的范围内屏蔽原子核心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可以让氢离子自由的碰撞。

  原子核越大,需要的特定磁场就越庞大,克服两个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最简单。

  微观世界里,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其实是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林希的这套设备就是在这样的理论下产生。

  整套反应堆的运行过程如下:

  外界的磁场辅助设备产生特定的磁场,生物质材料在磁场的刺激下会产生复杂的磁场,经过约束,变换,集中到反应腔,屏蔽目标的电磁力,使得金属氢转化为离子态,同时因为质子与质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强力的作用下质子就会聚合形成新元素氦元素。

  到这一步就完了吗?当然不是。

  质子与质子之间的碰撞,并不总是形成新的元素。

  氢元素的原子核不含中子,因此的碰撞的时候,几个质子同时发生碰撞,就会有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释放能量后结合在一起形成氦元素的同位素,氦三、氦四,当然也会产生氢的同位素。

  这些同位素都可以参与到下一步的聚变反应当中。

  真正的聚变反应就此开始。

  太阳的聚变反应其实也是这个过程,不过太阳里没有特定的设备可以克服静电斥力,起作用的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有一个理论,量子的隧道效应,质子可以穿过波涵数的隧道而绕过静电斥力发生碰撞。

  过程基本上差不多。

  这个过程聚变过程中会释放光,及其它的携带能量的粒子。

  能量的收集过程就不用细讲了,除了应用磁流体发电,林希也避免不了烧开水,要不然热量就浪费了。

  总体下来,林希和零制造的这个生物聚变反应堆,极大的降低了聚变产生的条件,提高了能量的收集效率,所以它的发电功达到了一百万千瓦。

  开机测试半个小时后,零关闭了反应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束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

  如此反复,直至长时间运行没有问题后,反应堆就可以投入正式运行。

  这个过程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零的精准性很高,分析数据的能力也超强。

  第一次试机至半个小时之后,检测完所有设备之后,反应堆就进行了第二次试机。第二次试机的时间会长达八个小时,林希就不必守在现场,只需要及时关注零推送给他的数据分析报告就可以。

  “什么?你在实验室建了一座核反应堆?”

  林希例行给卫兰上报实验室新开的项目时,她立马头皮都发麻了!虽说早就预估到林希掌握了相关技术,猛地从林希这里得知他建了一座核反应堆,她还是非常的吃惊。

  “这有什么吃惊的?还有,你没听清吗?是聚变反应堆,你要明白它和现在的核反应堆使有的技术完全不一样!”

  “好吧,相关的材料给我,我需要上报!不管什么反应堆,危险性都很高,这种事情你应该提前报备,要是施工还有运行过程中出现事故,那谁都背不起!”

  林希无奈的说道:“反应堆的测试已经完成,已经可以投入使用,我已经把它接入厂区的主电网并开始供能!

  它的安全性极高,高度可控,随时可以停机的,你不用担心它的安全性。

  算了,我给我说这些你也理解不了,你把资料汇报上去,上面有的是专家进行评估。”

  卫兰不是专业人士,林希给她讲的东西,复杂了她就听不懂,只能把内容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形式,所以她对反应堆安全性极为不安。

  除了极度需要保密的东西,林希会把公司投入使用的技术按惯例上报。这也是为了双方不出现沟通上的问题。

  不使用的技术,林希就不会上报,比如正在研究当中的超光速引擎,还有预研的探测雷达,导航雷达等项目,就不用上报。如果有人问林希具体的项目,他也不会保密。

  问题是,没有人会想到林希会研究这些,想要问林希根本就无从问起。

  聚变反应堆技术就属于要上报的技术,因为厂区以后的能源大部分会自主,这方面无法隐瞒。

  卫兰上报资料的第二天,上面就派人来到公司会见林希,领头的专家是夏国聚变研究的领军人物梁文成院士。

  “林总,你好,我是梁文成。”

  “梁院士你好,欢迎你到希南生物。”

  一番寒暄之后,双方就进入正题。

  “林总,我们能去现场吗?这样方便我们沟通。”

  林希对此早有准备,该隔离的早就隔离,不方便让外人看到的东西也做了处理,有些东西就算是放在别人面前,他们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这个没有问题,梁院士跟我来吧!”

  梁文成不是一个人,上面总共派来三个人,要不是时间所限,上面派来的人就不止这些。

  很快,林希就带着众人来到了反应堆所在的地方。

  哪怕为了表面上的安全,林希也给反应堆做了安全隔绝设施,这些设施的主要作用就是防辐射。

  “这就是你研究的低温核聚变反应堆?实在让人想像不到。我来之前也看到资料,资料上的描述远不如实际看到给人带来的震撼感!

  林总,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动行原理吗?”

  为了保密,卫兰给上面汇报的资料里,并没有涉及到运行原理等重要的资料,怕就是万一在转达的过程中资料出现泄密,从而引发巨大的损失。

  “这个没有问题,梁院士你们来就是进行安全评估,如果不了解运行原理如何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估?”

  林希当然没有意见,这是必要的程序。他就把眼前的反应堆涉及到的原理,还有结构等方面给出说明。

  林希准备的很充分,他让零把相关的资料拷到了平板里,专家们人手一台,完全可以边听林希的介绍,边看资料。

  “这个磁场设备相当于启动器,只有它启动了,反应堆里的氢元素才能进行聚变反应。只要停下它,聚变反应就会停下?”

  林希把反应堆的技术大概介绍一遍后,又带着梁文成一行人来到办公室,开始讨论起反应堆的技术。

  “没错,它是关键设备,正是它的作用,屏蔽了质子间的静电斥力,然后在强力和静电吸力的作用下发生碰撞。

  这里的碰撞是可控的,后续的聚变反应和各个过程也是严格可控。

  因此反应堆的聚变效率很高,产生的废弃物也很少,严格可控的过程也使得能量收集变得更容易,实现了能量的分层吸收。”

  “了不起啊!我研究过你提供的金属氢技术,也想过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聚变反应堆,可惜难度太大就放弃了,没有想到你竟然把它给实现,实现的方式还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林总,你这反应堆的关键技术就是静电斥力屏蔽技术,它可以应用到目前我们研究的方向上吗?”

  “我不太清楚,我这里没有相关的资料,也不能凭空做出推论。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你们来吧!

  相关的技术资料,你们回去的时候是要带走的,技术相互之间的融合我就不参与了。”

  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有参考的价值,想要直接应用难度很大。

  直接运用林希的技术,那就相当于否定了之前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把他们的技术路线变成林希的路线,这没有意义。

  “林总说的有道理,你的静电斥力技术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融入到整个反应堆当中,甚至还起到了控制反应分断进行的作用,确实不能直接用到我们那里。”

  至于让林希去他们那里指导?林希不答应,梁文成不可能强求,甚至打感情牌都不可以。

  这个口子一开,林希就不用做自己的事了,他每天做的事情就会变成今天这个单位指导,明天那个单位指导,后天说不定还要林希主导一个项目。

  因此林希早就有言,技术可以分享,但人就不要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