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 第九章 初显峥嵘
作者:最爱小护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1910年,南京最好的中学无疑是金陵中学。携着陈家少爷的身份以及入学文化考试满分的成绩,陈思远毫无意外的考入了金陵中学。这件事情还上了几份报纸的头条,一时风头无两,南京的市民津津乐道,陈思远又多了神童的名号。

  陈家一家上上下下,已经对陈思远完全信服了。十多岁的陈思远就是陈家家道中兴的希望,陈思远的观点都是对的,陈思远的计划都是有利的,陈思远的安排都是要完全执行的。

  陈父就是陈思远最坚定的支持者,听从儿子的建议,陈诚把家里的印刷作坊、十几家书店,重新整合起来,把陈氏书坊改名为凤传媒公司,虽然不明白这个名字的意思,陈父还是这么做了。

  接着,陈父又找了几支支可靠的工程队,分别用来扩建陈家大宅、兴建新的印刷厂、造纸厂、洋灰厂和在长江边的码头附近兴建一座大型的仓库。

  所需的建材都是从城里的怡和洋行那边买的,质量好。一事不烦两家,又通过怡和洋行,从国外了新的设备,只等厂房建好就安装调试。

  当最后算账的时候,陈父连呼肉疼。工人的人工钱可以忽略不及,可土地、建材、新式设备的钱加起来足足有五十万两,尤其那个满清贪官,在买地的时候硬生生地讹诈他五万两,面对这种大清特色,陈父也无可奈何。

  和怡和洋行打了几次交道,双方都比较熟悉了。怡和洋行大班理查德每次见到陈父,脸上都要笑开花一样,在他眼里陈父就是移动的银山啊。

  “理查德大班,这是我们商社后续的进货清单,上面的货物和数量不知你们怡和洋行吃不吃得下?”陈父把陈思远开出的清单递给了理查德。

  理查德接过清单,只见清单上写了钢琴、小提琴、吉他、自行车、缝纫机……零零碎碎写了一整页,他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清单,很少有重样的,顿时了然,这是一个会玩的人啊。

  “吃得下,吃得下,只是价格……”理查德顿了顿说。

  “价格就按你们的规矩来,不过理查德大班,我们后面还是要多次合作的。”陈父答道,一些商业上的谈判技巧他也是知道的,既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好说,好说。只是不知后面还有什么合作,陈先生能否透个底?”

  就知道理查德不见兔子不撒鹰,陈父拿出了儿子写的那两本书,递了过去。对于这两本书,陈父同样是不理解,上面全是英文他只能看懂一点点,可儿子却让他把这件事压轴来办。

  “这是我们商社的作家创作的两本小说,想请理查德大班帮我们在北美地区发行,我商社愿出一万两白银做前期的运作资金,发行之后的收益我们愿意给您一成。”

  理查德这么一听更加的认真了,接过两本印刷精美的小说仔细翻看了起来,一本是gowiththewind另一本是theoldmanandthesea,看起来像模像样的,操作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风险,干脆就答应吧。

  “好,既然陈先生如此有诚意,我们就签订文书吧。”

  “好,我们这就签。”

  坐在教室里的陈思远,完全可以想象的到父亲与理查德谈判的情形。面对绝对利润的**,很少能有人拒绝,像理查德这样唯利是从的商人更不会拒绝了。

  百无聊赖,讲台上的格物老师完全吸引不了他。现在的格物老师就是后世的物理老师,讲的是最简单的物理知识,非常肤浅,用的教材也是最原始的版本。对此,陈思远表示理解,西学东渐才几十年,国人对物理这门学问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所编的教材大都靠翻译西人的文献,比较基础也是情理之中。

  不仅物理课如此,数学、化学、生物和地理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形,陈思远有心要重新编写教科书了,只等新的印刷厂投入使用,就立刻把新式教科书印出来。

  陈思远想着想着就浑然物外了,完全忘记了前面还有个老师。格物老师徐楚雄是个年轻人,学问做的不错,人也不坏,就是脾气不太好,面前这个学生课堂上走神也就罢了,现在喊他名字三遍了竟然都没有站起来回答问题。

  “陈思远,陈思远!”徐楚雄敲打着课桌,提高了声音。

  “啊?”陈思远回过神来,完全不知道什么情况,一副呆萌的表情。全班轰一下的笑起来了,徐楚雄也被陈思远这孩子无辜的样子弄得苦笑不得。

  “陈思远你来讲一下光和透镜。”

  “哦。”陈思远一点没听格物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干脆就把后世在大学时的总结拿过来说吧。“光学作为物理学的最早分支,与古老的力学一样,我国古人对光学的认识和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战国时代哲学家墨翟所著《墨经》中,有关于小孔成像现象、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的叙述。战国时代哲学家淮南子发明了用以取火的器皿“阳燧”。宋时期沈括(1031——1095)的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关于凸面镜的成像,以及关于日食、月食的起因和预报。”

  听了开头,徐楚雄就发现陈思远说的和自己教的不一样了。没来得及阻止他,就听陈思远又继续说了下去。学生们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物理,一个个迷住了一样。

  “比墨经大约迟一百多年,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公元前330~275年)所著的《光学》一书中,研究了平面镜成象问题,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定律,同时提出了将光当作类似触须的投射学说。其他希腊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德漠克利持、思培多克勒、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发表了有关光学方面的的理论。”

  陈思远停了下来,看着同学们包括老师徐楚雄都一脸期望的看着他,好像还想继续听下去的样子,那就接着讲吧。

  “十七世纪可以称为光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荷兰的李普塞在1608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开普勒于161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折光学》,提出照度定律,还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望远镜,他还发现当光以小角度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近似地成正比关系。折射定律的精确公式则是斯涅耳和笛卡儿提出的。1621年斯涅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入射角的余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是常数,而笛卡儿约在1630年在《折光学》中给出了用正弦函数表述的折射定律。接着费马在1657年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出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综上所述,到十七世纪中叶,基本上已经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是以光的直线传播观念为基础的,但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发现有与光的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意大利人格里马第首先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接着,胡克也观察到衍射现象,并且和波意耳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这些都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