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遍山海成真仙 第407章 鬼斧神弓
作者:联水的小说      更新:2024-01-21

  裹足不前。雷电丝轻轻擦过,满是鳞片的鳄王皮都开裂。前方,这种透明的细如游丝的雷电,很多很多,飘忽不定。远处,那雷蛇形成的漩涡更加恐怖,变幻无常,刚猛无俦。建木印记指着的正正是雷霆漩涡的中心。为什么要去那里?究竟有什么吸引?不管为什么,也不管是什么,陈浪都不敢过去。负责痛可以,死可不行,命只有一条,前方全无取巧的余地,要硬扛过去,灰飞烟灭是唯一的下场。别说是他,妖王来了也会形神俱灭,妖圣也会望而却步。如果能退后,他早就逃之夭夭,有多远跑多远。似乎知道陈浪的为难。令人窒息的恐怖中,他手背上的建木印记好像活过来一样。分出去的一片小树叶消失,只剩下原来那片紫色的像眼睛一样的小树叶。眨动中,紫色的小树叶慢慢变大,伸张。恍惚间,一片建木的树叶跨越时间长河而来,经历无尽岁月,流动着无比悠远的气机,带着无上高远的韵律,玄奥莫测,如开天辟地,如太初……恐惧消失,陈浪心灵宁静。他身上有古老的先天气息弥漫,小树叶变大树叶。转眼间,天地初始的先天纹络交织而成的巨大树叶覆盖在陈浪身上。玄秘的气机弥漫,岁月不能磨灭,永恒长存。陈浪浑身精气神澎湃到极点,身体晶莹,明净无瑕,流露绝世锋芒。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人身,而是化成一棵苍茫古树,群星相伴,动则诸天大道皆动,静则凝结无上道果,永恒的气机弥漫,混沌光芒闪烁……如此奇异的经历,手可摘星辰,感觉就没有他做不到的事。这是天大的机缘,是仙缘!可惜。无法感应,无从参悟。无能为力,根本不是他这个境界能觊觎。一切完全不同,透明的细如游丝的雷电变得温柔,恐怖的雷霆漩涡变得无比驯服。跨越空间等闲事。陈浪微微一动——浩瀚星空。广袤无垠。一片漆黑在极速漫延。如遮天黑手,横贯星河,连接宇宙边荒。没有边际的漆黑掠过。无数繁荣的星球成为曾经,残破,荒芜……星空寂寥,再没有仙人、神鸟、神兽、妖族、异族、人类……横扫而过,带走一切美好,漆黑飞速壮大迅速积聚,化作一个黑色的拳头。遮天蔽日的漆黑的拳头。瞬间超越时间和空间,从星空刹那而至,目标——山海。山海中,无数白光仿若贯穿古今未来,迎、顶、射、撞、凿、炸……依稀可辨,若隐若现。那无量、无尽、无匹、无极的白光中有图有鼎有斧……黑与白。天与地。山海在动。山海如画。广袤无垠的山海化作一幅图画。山海的神化图画,神威浩荡光耀十地;山海的魂铸九鼎,魂飞魄扬震撼九天。他又看到了横扫星空的黑色拳头和山海发出的白光——那是山海的神,是山海的魂,是山海的一切……刹那,永恒。星空只有黑白两色。黑与白相击相碰相撞,相嵌相融相杀……宇宙仿若混沌。满眼白光,一丝漆黑。这丝漆黑划过无尽时空,瞬间即至,破碎山河,撕裂山海,荒芜极速漫延……最危险的时刻。有晶莹剔透破天而来的玉指,有气势磅礴的巨斧裂天而出……看不清,陈浪无比迷惘。清醒的时候,他已经身处雷霆漩涡之中。这里,电平雷静。这里……那把裂天而出的巨斧正在眼前。迷惘消失,陈浪呆了懵了傻了,跟着心中就涌起滔天骇浪,刚才所见全部是真实发生的?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迷雾重重中透出一丝光亮。陈浪强压下沸腾的心,看向面前锋芒不露,漆黑如墨,镶嵌在地上的巨大斧头。玄而又玄的先天之韵。其上有先天烙印组成的字,闪耀着黑色的光芒,无上气息流动。一眼望去,苍劲的古字,凶威无极限。陈浪再看不清周围的景物,有的只是无尽鬼雾,森然杀机铺天盖地,完全笼罩着他。这个字居然如森罗地狱,可怕,恐怖,鲜血淋漓。充斥着无尽的杀机。杀机如海,如星球坠落,如银河枯寂,庞大的压力直令人窒息。一字之威,种种错觉。渗人的鬼雾如混沌翻涌,朦朦胧胧,摧枯拉朽。陈浪绝不可能抵挡,如果不是建木印记披身,他望过去的时候就会灰飞烟灭,或者说他根本无法站在这里。这是本源的力量,仿佛宇宙初开,天地成形。璀璨霞光中,血淋淋的味道扑面而来。陈浪神情恍惚,如同看到尸山血海,无尽骸骨,又如百鬼夜行,阴风阵阵,邪气凛然,种种无可名状的邪物,鬼鬼怪怪……“鬼!”陈浪看了好一会,方才呢喃出声。这个字可以说非常不祥,如同魔咒,充满诡异。鬼斧!鬼斧神弓!震古铄今!神话传说中的神器就这样出现在眼前,厚重,古朴,沧桑。大名鼎鼎的鬼斧,遐迩闻名的神弓。鬼斧因刑天猛志名声赫赫。神弓因后羿射日威名远播。《山海经》记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山海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古本记载: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山海经》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时空错乱的感觉。神话传说中的凶神、鬼神、战神刑天。陈浪仿佛看到无头巨人挥舞着斧头与看不见的敌人继续战斗。霸气的刑天永不妥协,复活后仍然再战。纵使他站在蚩尤一边与《山海经》中被视为华夏民族和文明第一始祖的黄帝为敌,但他刚毅不屈,永不服输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世人,被誉为“战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