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49章 腌菜的缸
作者:正经不瘦的小说      更新:2023-10-04

  一车黄瓜,一车西红柿,最终都进了苏木的空间。

  借此机会,苏木甚至有了利用空间长期保存瓜果蔬菜的特性,利用反季价格差来赚取利润的念头。

  骑车回四合院的路上,他甚至举一反三,琢磨出了更暴利的营生。

  也就是没借口跑去南方浪一圈。

  不然他都想搞个‘南果北调’的生意了。

  如果再等二十年,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苏木凭借空间属性一定能够发家致富。

  但拥有空间和一肚子商业操盘手段的苏木,想要发家致富,还需要等二十年?

  那个时候,他也就不屑于这么干了。

  资本家跟小商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雇佣。

  用别人的时间精力为自己赚钱,那才是资本家的核心价值观。

  这方面观念,身为过来人的苏木并不欠缺。

  所以,很多奇思妙想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也只能埋没在肚子里。

  驮着一板车大缸回到四合院。

  五个大缸叠罗汉似的在板车后面摞了老高。

  苏木还用麻绳捆瓷实了,防止行驶过程中磕碰跌落。

  空间里他也堆放了五六口。

  都是备用的。

  时间静止属性只存在于外婆的那个三合院。

  晒场属于机动可调节状态。

  而别墅,外面的林子,那些山头、湖湾和几十亩地的范围,都是流速稳定的范围。

  空间的粮田里也种下了粮食和果蔬。

  几个月后,也能照常收割。

  到时候,苏木的粮食供应也就不再需要这些粮站丢失的粮食了。

  交易的心情也会好很多。

  理直,气才壮。

  三轮车停在院门口。

  苏木解开绳索,双手拖着最底层的大缸,微微用力就从板车上将叠了三层的大陶缸抱了下来。

  然后是两层叠着的,也放到地上。

  双臂的力气很足,叠一起的三個大陶缸从板车上举下来,对于苏木而言,不费吹灰之力。

  至于力气的极限在哪里,苏木还没尝试过。

  不过苏木有感觉,自己的臂力和腿部力量更多的在于爆发力,而不是持久的耐力方面。

  这跟老豹子的奔跑特性有些匹配了。

  “小弟,你怎么就直接搬进来了,快放下,快放下,就不知道喊我一起啊。”

  李晓兰看到苏木一个人用两只手拽着大缸的边沿直接拽进了院子。

  顿时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这大缸像她这样的,可以跳进去俩。

  北方都是开口的陶瓷大缸,俗称大瓦缸。

  苏木买的是两个大号的,当水缸用,还有三个小号点的,一个用作大哥大嫂屋里的水缸,剩下俩当腌菜缸。

  即便是小号的,其实也挺大的。

  要是拿来腌大白菜,一缸起码也能塞进去六七十颗。

  这种分量的大缸,苏木这个小弟竟然直接拽着就弄进来了。

  要知道还有台阶和门槛要迈,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力气了。

  李晓兰平日里看苏木这个小弟挺斯文,虽然知道他干的就是扛包拉货这种体力活,但从面相看,真的不像是力气很大的样子。

  这一刻,三观被颠覆了。

  不过李晓兰这个嫂子对小叔子是真的不错。

  第二趟就跟着出去,说什么都不让苏木一个人往里面扛了。

  苏木无奈,只能拿了麻绳把缸套了,再用根木棍中间穿过去,跟嫂子一起往里面扛。

  李晓兰力气不小,可也只是相比较而言。

  五个大缸搬完,李晓兰累的半死,苏木也感觉挺费劲的。

  之前也表述了。

  苏木的力气胜在爆发力。

  一口气拽起大缸直接弄院里轻轻松松。

  非要慢吞吞的扛着大缸一步三晃的往里走,还要照顾着前面的李晓兰,心神消耗的比自己扛进去可要多得多。

  嫂子的好心善意,苏木记在心里。

  但实在不敢苟同。

  添乱这俩字,哪怕是事实,也绝对不能说出口的。

  东厢房的厨屋在影壁墙后面,原来游廊拐角的位置。

  最大号的缸就摆放在这里。

  另一个大号的缸,放在了苏木耳房前搭建的厨屋外面。

  因为缸太宽,苏木自己搭建的玻璃阳台门进不去,就先放在外面空地上了。

  就这点事儿,嫂子李晓兰还埋怨了苏木好一通。

  别家的厨房门都开在外面,苏木这小弟非要搁里面。

  做饭不出屋,直接顺着阳台拐进厨屋倒是方便,可搬东西也是贼不方便。

  不过苏木有他的打算,这点障碍,后续用空间属性,收进去再放出来,保准啥都不影响。

  小一点的缸,差不多才是跟对面阎埠贵家门前摆着的几口大缸差不多大。

  “小弟,腌菜缸先放你门口那里,等休息日你哥回来,你们俩一起拾掇好了再往屋里搬吧。”

  新买的大缸有俩一直搁外面放着呢,里面挺埋汰的。

  而且只是搬进院子就把李晓兰累疲了,再往屋里搬也实在够呛。

  “行。嫂子,昨个儿我弄了两只兔子,你把笼子收拾一下,我去拿过来。”

  “哎呀,你弄到了呀,刚才净顾着搬水缸了,也没看到。”

  女人都爱毛茸茸的动物,对于野兔的期待,李晓兰是很强烈的。

  或许养兔子比吃肉更让她心心念。

  “板子下面呢,我这就去拿来。”

  苏木又跑了出去。

  搬水缸这点功夫,三大妈和刘王氏几个都听到动静出来了。

  苏木拿了野兔子回来,立刻就引起了她们七嘴八舌的评论。

  “瞧这兔子肥的,跟老贾家一比,一个能顶俩。”

  “我看顶俩还得多不少……”

  “晓兰,你这是打算养着呀,以后抱窝能匀我们家几只不?”

  “你这是从哪里搞来的啊?”

  最后这个,是问的苏木。

  要说大妈们的见识,三大妈杨瑞华也算是佼佼者了。

  毕竟是三大爷阎埠贵一家子,算是见多识广。

  看到李晓兰拾掇笼子,又撒进去了兔子,立刻就找到了源头进行追问。

  “昨个儿不是去京郊干活了嘛,碰到个猎户,顺带着换来的。”

  这种事,一家两家也就罢了,要是整个院子里都形成规模,肯定要被街道办抓典型。

  哪怕苏家两兄弟跟王主任再好的关系,也扛不住大趋势。

  所以,这里有贾家和自己家,也就可以了。

  不能再撒出去。

  这个问题,都不用苏木操心,之前大哥大嫂就先来叮嘱苏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