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七录 弦尽
作者:君亦筠的小说      更新:2023-11-03

  故事发生在长安。

  公元1217年,南宋锦和公主前往辽地和亲,第二年便听闻前去和亲的锦和公主暴毙身亡,死于他乡。

  同一年里,江湖著名琴师余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断弦弃琴,从此归隐,誓再不弹琴。

  这个故事或许该从六年前讲起。

  琴音渺渺,穿过珠帘,扰乱了漫漫的炉烟,袅过新折的垂丝海棠,一缕擦肩而过的凉风,吹动了门前的珠帘,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余徵琴师,”轻卷珠帘,有人前来,“皇上有请。”

  一曲中断,仍留余音回荡,盖过了屋中弹琴男子的轻声叹息。

  “好。”

  一字轻描淡写,他没有抬头,依旧看着眼前的根根琴弦,默默出神。

  心事落于琴弦之外,又与何人诉说?

  ………

  皇宫殿内——

  “朕素闻长安琴师余徵琴技天下无双,故今日特意召你前来,为朕奏曲。”

  余徵不语,他垂下眼帘,隐藏了眼中别样的情绪。

  琴音再度响起,于指尖缓缓流淌,其中夹杂的愁绪只有自己知晓。

  世人皆说,江湖琴师余徵能够得到皇上赏识,是其莫大的荣幸,如今得以进宫,必能后日无忧。

  然而,世间却总有那么一类人,比起皇城的金粉,宫廷的艳色,他们甘愿守着当下安稳的生活,静看光阴的美。

  毫无疑问,余徵属于后者。

  曲终,已无心听闻皇上说了什么,恍惚间,便已同一名侍女离开,走到了殿外。

  向来知道,人生自有归宿,无论是行径于漫漫古道,还是乘舟于江河湖海,总有一日会有停留之所,不再漂泊,却未曾料到,自己竟将于深宫之中度过余生。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余徵甚至已经联想到了自己宛如深宫怨妇般的未来。

  可悲!可叹!可泣!

  “余徵琴师。”

  身后传来了温婉的女声,打断了他愈发悲凉的联想。

  余徵转过头去。

  “锦和公主。”他双手抚琴,微微揖首。

  “方才与父皇在殿内听你弹琴,《广陵散》一曲,三段摇指四弦左偏二指,七段划指三弦略缓半分。”

  她稍顿,看向面前的琴师,“琴师余徵琴技举世无双固然不假,可是余琴师有所心事?”

  眼底的惊异一闪而过,他没有回答,而是饶有兴致的期待着锦和公主的下文。

  “且《广陵散》乃为晋魏贤士嵇康死前所为,上千学子为之送行,其曲中之豪情,蹈死不顾之大义,尽融于琴弦之中。而余琴师所弹曲中,本公主听闻的却尽是满腔愁绪,全不见半分豪情。”她看着琴师,欲言又止,道,“难不成……你不愿进宫?”

  这回,余徵的眼神是彻底亮了起来。

  所谓天下诺大,知音难寻。

  若能在此遇见平生知音,倒也是一桩幸事。

  看来,此番进宫也没有自己想的那般糟糕。

  ………

  宫中的海棠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伴随着阵阵琴声,奏响了那些走过的时光。

  皇上忙于政务,偶尔召他前去奏乐,但毕竟还是少数。倒是锦和公主常召他去,且次数愈发的频繁,甚至一日要召见几回。

  人间世事或许往往如此,人们总会在那一段段不经意的岁月中,不经意间,为之所遇而心动。

  “公主今日想听什么?”

  “嗯……《春江花月夜》吧。”

  听见此曲名,锦和公主身边的侍女不禁一愣。

  她好像记得,锦和公主从前是不喜此曲的。

  琴师不知,只是笑道:“好。”

  琴声婉转,于指尖响起,惊扰了池中锦鲤,激起阵阵水花,在水面上泛开圈圈波澜。

  侍女不解,她再次看向锦和公主,却眼尖地发现,公主两颊上浮起了一抹可疑的嫣红。

  在顺着公主含笑的双眸所注视的地方望去,她瞬间明白了这一切。

  原来,这是公主之意不在琴,而在弹琴之人也。

  余徵琴师拨动的哪里只是琴弦,分明还有公主的心弦啊!

  因为是你,所以弹什么,我都喜欢。

  ………

  绵绵春雨,不知尽时,终有尽时。

  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入秋。

  白露时节,飞红落尽,又有红枫渲染,天地红妆。

  今日,是他主动去见的锦和公主。

  这只曲名为《锦瑟》,是余徵专为锦和公主而作的。

  爱恋融于曲中,为她而弹起,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为一个人作曲。

  琴音响起,锦和公主缓缓起身。

  长袖翩翩,舞尽锦瑟华年。

  轻拢慢捻间,是琴与舞恰如其分的避逅。

  秋风拂过,卷起庭间落花,穿过屋前回廊,亦吹动了她尚染有荷香的裙摆衣袂,送来阵阵暗香。

  余徵的琴技学于烟花之地,却不染一丝风尘,曾有多少女子想让他为其伴奏,但全被他拒绝。

  而如今,他却愿为她奏响。

  若世间或有一人,能令他甘愿为之伴奏,那必是他命定知音吧。

  耳畔曲,眼前人。

  一曲惊鸿,惊艳了时光。

  “你可知,自古惊鸿,皆只在所爱之人面前而舞?”

  曲终舞罢,公主笑看琴师,面色微红。

  琴师轻笑,双手拂过琴弦,掠起一指悠扬。

  “那你可知,在下余徵,已心悦锦和公主久矣?”

  闻言,锦和公主莞尔而笑,看向琴师,却是不语。

  既是你的知音,又岂会不知,你曲中情绪?

  ………

  三月海棠,几载开了又败。

  这也是余徵入宫的第五年了。

  又值阳春三月,宫里的迎春花渐渐败了,海棠树上紧接着挂满了一串串粉色花苞,不知何时将会悄然绽放。

  弹琴于宫廷湖畔,琴音似水,流动悠扬,弹者亦是如玉,眉目清隽。有不少宫女于此驻足而望,或是装作偶然路过,抬头间慌忙地匆匆一瞥,却无一例外,都是羞红了脸的。

  余徵身为其中,却恍若不知,他的目光从未落于旁人,自始至终都只在那一个人的身上。

  他知晓锦和公主几乎每日申时都会漫步于湖畔,所以他也总会于此时在这里弹琴。

  今日阳光明媚,正是暖春时节外出的好日子,琴声响于花园湖畔,却不见锦和公主的身影。

  “诶,听闻皇上准备与辽和亲?”

  “我也听说了,而且好像还说,此番前去和亲的公主是锦和公主。”

  “那可不嘛,宫里总共就三位公主,一位早已成婚,一位年岁尚小,也只有锦和公主最为合适了。”

  “锦和公主愿意?”

  “当然不愿意啦,好像还因为此事和皇上吵起来了。”

  “那不可重新册封一个公主吗?历朝历代,去和亲的哪里有多少是真正的皇族血亲啊。”

  “哎,本是可以的,但此次似乎是辽首领指名要的锦和公主。”

  “啧,锦和公主倒确实是才名远扬呐……”

  “……”

  “铛……”

  琴弦断,曲难续,只留有一指余音于空中回响。

  断的,是九弦。

  四下顿时寂静,皆怔怔地看向仿佛失了魂般的琴师。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公主殿外——

  “余琴师,皇上吩咐过了,公主禁足期间,不得见任何人。”

  “余琴师,是真的不能,你就不要为难我了。”

  “请回吧,余琴师……”

  “……”

  侍女看着琴师微微攒眉,虽心有不忍,但仍是寸步不让。

  过了良久,余徵无言,他缓缓抬起头,看向公主殿外的高墙,一声长叹。

  于此而坐,将手中的琴放平在殿前地上,他的手指复又抚上琴弦,音律于微微颤抖的指尖流泻而出,是无法言喻的感伤。

  长恨琴声隔粉墙。

  墙外琴师,墙内佳人,一墙之隔,明明近在咫尺,却是咫尺天涯。

  红日西垂,夕阳斜照,将琴师弹琴照落在地上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尽头。

  一曲琴韵瑟瑟,悲欢尘世离合。

  很多人都说,在这世间没有不散场的宴席,再华美的盛宴都会有散场的那一天。

  而这所经历的一切,皆犹如南柯一梦,梦醒之时已是物是人非,蓦然回首间,繁华往事宛若历历在目,却已黯然成殇。

  ………

  两个月后,锦和公主出嫁辽地,当月,琴师余徵向皇上请求重归故地长安。

  《锦瑟》一曲惊现于江湖,有名士豪庭不惜以重金相赠,愿余徵再次谱曲,却无一不被余徵推辞。

  他这一生,只愿为一人作曲。

  那一人是他的知音,亦是他的毕生挚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琴声依旧,只是多了份无法抹去的伤感;弹者未变,只是再也没有人能够听出曲中的情绪。

  三更已过曲已终,曲终人未归。

  日夜如斯。

  ………

  后面发生的事,你们已经知晓。

  听弦断,却不断那三千痴缠。

  听闻琴师余徵,终生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