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七录 红绡(下)
作者:君亦筠的小说      更新:2023-11-0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

  九月浮槎,清风微凉,带着浅淡的秋色,随着大雁飞去,落入天边。

  琴声悠扬,响穷于醉花楼内。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曲声戛然而止,对面的紫衣女子轻轻一拨,留下一段余音,意犹未尽。

  “……不如怜取眼前人。”

  夏堇依旧是一袭红裙,她抬眼看向眼前那女子,不由轻轻一笑。

  “你可是在借着此曲劝我?”

  紫衣女子闻言摇了摇头,她垂眸莞尔笑道:“我又有何能耐,能劝得了你?”

  说着,她双手抚琴站起了身,将琴放回了原处,走向木雕窗边,看向窗外的枫叶渐红,落花飘零。

  “不过是因着你的事,有感而奏罢了。”

  “你又怎会明白?”夏堇一声长叹,她看着窗边那女子的窈窕背影,欲言又止。

  “我自然是不明白的。”紫衣女子蓦然回首,她对上夏堇的目光,开口道,“只不过,向来是旁观者清,我只是觉着,将来,你或许会后悔。”

  “后悔?”夏堇不禁一声轻笑,“在这醉花楼里,我是风光无限的花魁,是长安城人人皆知的第一舞姬。如此,又有何不好?为何非要出嫁成亲,来日心忧所嫁的男子变心?”

  良久无言,紫衣女子低头看向自己因长期弹琴而微微泛红的指尖,垂睫掩去眸中的一抹黯淡。

  “……但你可知,你现在所舍弃的,正是我求而不得的。”眉眼间微微翕动,那女子眸色渐染,“若是我此生有幸,得以被所爱之人赎出,便是没了这第一歌姬的名号又有何妨?”

  “泽兰。”夏堇指尖轻颤,她轻声唤道眼前的那紫衣女子的名字,抬头看着她,“只是……你应知晓,我赌不起第二次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泽兰稍有愣神,随即转头看向夏堇,才发觉她墨色的眸中已闪着点点泪光。

  看来,还是放不下吗?

  所谓,执于一念,也必将受困于一念。

  泽兰抿唇浅浅一笑,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那随你便是了……我先走了,答应过张妈妈,卯时便回聆音楼的。”

  ………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她还是不愿。”

  君彦身着一袭蓝袍坐于亭中,他手持白银酒盅,盅中酒满,却尚未饮下。

  “你说,她为何不愿?”

  “君兄,要我说呐。不过是不爱罢了。”坐在他对面的锦衣男子撇了撇嘴,漫不经心地玩弄着自己手中的玉扳指。

  “……可她说过,她是爱我的。”

  “一个妓女而已,她的话你也能相信?”长眉一挑,锦衣男子放下了手中的扳指,他抬头看着君彦反问道。

  君彦眉头紧蹙,却是不语。他垂眸看着秋风轻起,酒在盅内微微漾动。

  “说来倒也奇怪,从前有那么多模样好、家事好的妙龄女子成天围在你身边,也不见得你对哪个真正上过心。我真是不懂,怎的到了夏堇这儿,你就被她迷得如此神魂颠倒的了?”

  “这又有何不懂?”君彦抬眼看向那锦衣男子,唇角不禁含了些淡淡的笑意,也不知是在笑对面那人仍然****,还在嘲笑自己如今竟会深陷情网,“这回我是真的动了情的。”

  难以置信以风流才子著称的君彦如今竟会为情所困,锦衣男子不禁咂了咂嘴。

  “人道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现在在你这儿,怕是要反一反了。”

  随意打趣了几句,那锦衣男子持起玉壶,准备将酒倒满酒盅,这才发觉君彦盅中酒水仍满,还未动过。

  心下惊奇,君彦向来是喜酒成瘾的,怎么今个儿却是一滴不进了?

  又想起君彦似乎与他说起过,夏堇不喜酒味,想来这酒瘾君彦已是戒去了。

  倒是着实用了心。

  “你可知,我本来甚至想着……若是家父实在不允我娶夏堇为妻,我便带着她一起私奔。”说着,君彦不禁一声自嘲,一双桃花眼中尽显惆怅,“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闻言,锦衣男子给自己斟酒的手不禁一顿,他抬眼看向君彦的目光中,满含复杂的情绪。

  他或许想到了君彦想娶夏堇为小妾,但未曾料到,君彦居然想立那风尘女子为正妻。

  往日里风月场上的战无不胜的高手,而今竟也会在一人面前溃不成军。

  感情之事,向来是令人费解的。

  ………

  “彦郎您可真是说笑了,咱们这儿烟花之地,哪来的那么多情深意切?不过是今个儿陪李公子举杯对饮,明个儿又陪杨公子春风一度。向来是没有什么痴情不痴情可言的。”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秋意瑟瑟,携着一缕凉风悄悄浸入镂花的窗牖。

  君彦卧于榻上,梦醒惊寒,回想起梦中情景,他坐起了身,不禁蹙了蹙眉。

  又梦见夏堇了。

  君彦摇了摇有些沉痛的脑袋,他阖眼扶了扶额,指尖处便传来一阵微烫。

  门扉轻启,一小丫鬟端着碗汤药前来,瞧见他已起了身,便忙放下汤药向他快步走去。

  “少爷,您还病着呢,还是躺着歇下吧。奴婢方才照着苏大夫的方子熬了些汤药,这便给您端来。”

  “不必了。”君彦下了榻站了起来,拿起一旁的外袍披在了身上,“我要出去一趟。”

  ………

  亥时已至,醉花楼内,红飞翠舞,笙歌鼎沸。

  夏堇一席红衣似火,胭脂半染,盛妆粉黛。

  一舞终了,她坐于一华服男子身旁,笑着开口问道:

  “都说沈公子府上美人如云,不知今个儿怎的突然想起了奴家?可是又看厌了府中美人,来咱们醉花楼寻个新鲜?”

  那男子闻言仰首一声轻笑,饮下盏中酒水后,抬眼看向夏堇双眸稍眯。

  “听闻咱们君彦大才子,有好些时日没来这醉花楼了,想必是已然将你忘记了吧。”

  说着,他侧身缓缓挨近了夏堇,用折扇轻挑起了她的下巴,手也不安分地抚上了她白皙的大腿,看着她扬唇笑道:“不如你如今从了我,本公子定不会亏待了你。”

  感受到对面那人的手不断地在自己的大腿上来回摸索,夏堇强忍心中不适,面上依旧是笑靥盈盈。

  正欲回话拒绝,却又闻得自己身侧不远处传来了赵妈妈略带慌张的声音。

  “啊,君公子来啦!那个……夏堇……”

  夏堇闻言慌忙回首,正巧对上了君彦阴沉至极的目光。

  “不必了。”君彦直直地看向了沈公子附在夏堇大腿上的手,强颜开口嘲讽道,“夏堇姑娘正与沈公子交往甚欢,我又怎好意思打扰?”

  急忙站起身,正想要解释些什么,但看着君彦冰冷的眼神,夏堇终是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喉头似有梗塞,顿时无法发声。

  君彦见此不由自嘲一笑,一双桃花眸中似有点点落花飘零,黯然成伤。

  看来,是觉得连解释都没有必要了吗?

  再次看了一眼仍站在原地的夏堇,君彦转身准备离去,谁知脑中突然传来阵痛,不禁觉着脚下轻浮,一个踉跄几欲跌倒。

  见状,醉花楼内其他姑娘急忙赶到他身边,伸手将他扶起。

  恍惚间抬头,迷迷糊糊地看见自己的身旁,站满了穿着五颜六色的姑娘们,却不见那一抹熟悉的红色身影。

  垂眸轻笑浅叹,头痛欲裂,却丝毫不及心中伤痛的千万之一。

  无力地阖起双眸,只觉得四下一片昏暗,周围嘈杂,却无法听清众人所讲。

  “快!快去给刺史府传话,君彦少爷晕过去了!”

  ………

  露月已末,霜月将至,听闻皇帝怪罪现任长安君刺史监管不当,欲将其左迁至定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君彦一身白衣,站于醉花楼下,抬首仰视,看着楼上的那红衣女子,桃花眸中涌动着万分情绪。

  “少爷,您可要再去见夏堇姑娘一面?如今一别,便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了。”

  君彦闻言不语,他仍是抬头看着楼中佳人,心有所语,却是四目相对,两顾无言。

  良久,他垂眸低首,抿唇轻轻一笑,转首对身旁丫鬟说道:“罢了,我们走吧,父亲那儿应已等候多时了。”

  ………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醉花楼上,夏堇手扶栏杆,凭栏而望,火红长裙随风恣意飘舞,宛若逆风绽放的花。

  “夏堇姑娘,你当真不下去,再见上君公子一面吗?”赵妈妈走至她身边,小心开口提醒道,“若是此番不做决定,日后恐怕是不再有机会了。”

  “多谢赵妈妈关心了。”

  夏堇回答着,却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只是注视着君彦缓缓离去的背影,毫不见其有下去的打算。

  赵妈妈见状,不禁一声长叹,知其性子执拗,便也不再劝她。

  转过身去,夏堇看向赵妈妈,对她说道:“赵妈妈,此地风凉,我们还是进屋吧。”

  赵妈妈扭头看向夏堇,却见其眼眶泛红,眼角处亦是落下了点点泪痕,忙关切道:“姑娘,你怎的哭了?”

  闻言,夏堇不由心下一惊,伸手抚上两颊,才发觉自己的脸上早已被泪水染得一片湿润。

  急忙拭去泪花,她看着赵妈妈勉强笑了笑,开口解释道:“无妨,应当是方才被风沙迷着眼睛了。”

  ………

  青楼满座,灯红酒绿。

  王孙公子,宿夜不归。

  万贯黄金,买卿一笑。

  醉花楼内,日日歌舞依旧,笙歌不尽。

  花开似火,却也寂寞。

  谁将其明媚尽收眼底,又能将其难过感同身受。

  舞榭歌台,浮华无限,难以割舍的仍是那似桃双眸;风流倜傥,诗写春秋,心中所念的终是那红衣如火。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