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嬴政,大秦始皇帝! 第五章 武安君白起,当年往事
作者:西有大秦的小说      更新:2023-11-19

  一日后,郿邑,一处隐秘的山村小道上。

  盖聂驾驭马车,在直道上缓缓行驶,喝呀喝呀的声音随之而起。

  转过弯,一座依山而建的凉亭出现在前方不远处。

  凉亭中,端坐着一位身着麻衣的老者,正煮着茶水,目光平静的向这边望来。

  “鬼谷一脉的小子,不用再往前了。”

  “老夫,在此等候多时了。”

  麻衣老者不急不缓的开口,锐利的眸光绕过盖聂,看向马车。

  “能让鬼谷子的徒弟当车夫,马车中的这位,想必就是昨日破境天人的同道了。”

  “不知阁下是何人啊?”

  “嗯?”

  见此一幕,盖聂眸光一凝,拉住了前行的马车。

  “盖聂,停下吧,我们,到了。”

  就在这时,和缓的声音自马车中响起,车帘掀起处,一袭白衣,身披素蓬的嬴政从中走出。

  “有劳武安君在此等候,昭襄先王曾孙,嬴政,有礼了。”

  站在马车前,嬴政对着麻衣老者拱手,以示尊敬。

  “盖聂,见过武安君前辈。”

  旁边,盖聂也从马车上下来,对着麻衣老者拱手一拜。

  凉亭中,在嬴政从马车中走出来的刹那,麻衣老者的动作就僵住了。

  而当他听到嬴政的话,眼中更是浮现出浓重的不可思议。

  “唰……”

  老者的身影瞬间出现在嬴政面前,上下打量,

  “嬴政……”

  “你就是那个登基八年,年方弱冠的秦王政?”

  屹立在嬴政身旁的盖聂能清晰的感受到,老者说话时语气中的不敢置信。

  仿佛遇到了世上不可能发生的事一样。

  不过想想也是,二十岁的武道天人,这样的事情,在嬴政之前,盖聂连想都不敢想。

  秦王,当真是天纵奇才!

  “正是。”

  嬴政点头。

  “这神州,莫非是要崩了,怎的生出你这么个人来?”

  闻言,老者再怎么感觉不可思议,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秦王政,一个在弱冠之龄便破境天人的武道奇才。

  这样的人,往前倒千年,便是当年的武王姬发,太公吕尚,百家宗师,也没有这样的成就。

  “前辈谬赞,与诸位相比,寡人只是多了些许机缘罢了。”

  迎着老者感慨的目光,嬴政微笑开口,并不多言。

  老者也并未太过探究,收起心中的感慨,抬手对嬴政躬身一拜:

  “白起,见过秦王!”

  “武安君无需多礼,今日贸然前来,是寡人叨扰了。”

  嬴政连忙上前,将白起扶起来。

  “秦王言重了,请。”

  白起微微摇头,对嬴政邀请道。

  “前辈请。”

  二人说着,一同来到凉亭下,围着石桌相对而坐。

  至于盖聂,则默默的站在嬴政身后,抱剑而立。

  “秦王,请。”

  白起给嬴政倒了一杯茶水,抬手道。

  “多谢。”

  嬴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而在嬴政喝茶的时候,白起也适时开口:

  “秦王的来意,老夫有几分猜测,不过,在这之前,敢问秦王之志?”

  闻言,嬴政的神色不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抬头,与白起对视,深邃的目光中悄然浮上了几分霸气。

  “寡人之志?”

  “奋六世之余烈,继历代先王遗志,率我大秦军民,东出函谷,扫灭诸国,一统天下!”

  “这个回答,武安君可满意?”

  嬴政凝视着白起的面容,沉声道。

  “自然。”

  白起点头,而后郑重起身,对着嬴政拜下:

  “白起,拜见王上!”

  “额……”

  “武安君快快请起,你这是?”

  嬴政看着突然表示投效的白起,不由得一头雾水。

  “王上可是疑惑老夫为何如此干脆?”

  白起起身坐下,对嬴政微笑道。

  “不错。”

  嬴政点头。

  “此事,还要从昭襄先王五十年说起,算起来,迄今已经过去十七年了。”

  白起顾自倒茶,轻抿一口,抬头时,眼中升起一抹回忆之色。

  “昭襄王五十年,那不正是……?”

  嬴政眸光一凝,昭襄先王五十年,便是公元前二五七年。

  “不错,就是老夫被“赐死”杜邮那年。”

  白起点头,意识却已陷入了回忆之中。

  “如王上所说,自孝公嬴渠梁开始,秦国历代先王的遗志,便是东出函谷,一统天下。”

  “昭襄先王自然也不例外,而在他四十七年,便是距离秦国东出函谷最近的一次。”

  “长平之战。”

  嬴政的眸光顿时一沉。

  “不错,正是长平之战。”

  “那一战,秦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甚至,打到了邯郸城下。”

  “只差一步,便可灭赵。”

  “可惜,终究是功亏一篑。”

  对此,白起并未细说,但嬴政身为秦王,又有前世记忆,对当时之事自然了解。

  赵国重金贿赂范睢,使其进谗言,劝说昭襄先王接受赵国的议和之请。

  或是真的被范睢说服,或是忌惮白起功高震主,又或是其他原因,最终,昭襄王同意了。

  由此,秦国错过了灭赵的最佳时机。

  后来,醒转过来的昭襄先王在之后三年间数次攻赵,有一次同样打到了邯郸城下。

  但恢复了几分元气的赵国拼死抵抗,最终,失败。

  赵国,撑过了最为危急的关头,并将秦国视为了死敌。

  在之后的岁月,拼死阻挡秦国东出的步伐。

  一直到现在。

  一念之差,便是如此了。

  “对此,昭襄先王极度后悔,却也明白,机会已经错过了,只能另寻他法。”

  “当时,老夫威望太高,使得六国君民震怖,用尽一切方法提升国力。”

  “甚至,有开明之士,再度游走六国,试图合纵攻秦。”

  “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虽然不如赵国,但同样不小,若是六国来攻,对大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而且,以当时局势,秦国东出,覆灭诸国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为此,老夫与昭襄先王谋划,制定了一个计策。”

  “一个迷惑六国君民,使其打消对秦国的警惕,沉湎享乐的计策。”

  “假死?”嬴政缓缓开口。

  “不错,假死。”白起颔首,

  “昭襄先王在外对吾故作忌惮,而老夫则不听王令,数次犯下忤逆之罪。”

  “最终,昭襄先王忍无可忍,在杜邮将老夫“赐死”。”

  “听到老夫的“死讯”,六国君民果然放松了警惕,合纵之事也胎死腹中。”

  “之后,按照计划,老夫隐于暗中,等候大秦东出函谷,扫灭六国的时机。”

  “然,世事无常,直到昭襄先王驾崩,这个时机也未曾到来。”

  “关东六国的日渐衰弱没有超出老夫与先王的预料,但秦国局势的变化却让老夫始料未及。”

  “自先王驾崩,秦国在三年之间竟连续换了三个王。”

  “及王上继位时,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稚子。”

  “大秦国运动荡,六国又有伺机反扑的迹象,老夫与先王期望的东出时机,似乎越发遥远。”

  “说实话,老夫都有些绝望了,也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否见到秦国东出之日。”

  “直到昨天,老夫感应到秦国有人破境武道天人,心存侥幸,主动泄了一丝气机,引你来此。”

  说着,白起看向嬴政,眼中蕴着的,是对大秦一统天下的殷殷期望。

  无论是嬴政的修为,还是他眉宇间展露的王霸之意,都让白起心中振奋。

  只要嬴政能全力支持,白起有足够的把握,率领秦国大军,东出函谷,扫灭诸国。

  这是他对昭襄先王的报答,也同样是他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