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魂之殇 第3章乱世不如狗
作者:虫大3的小说      更新:2023-12-22

  时光飞逝,春去冬来间,冉闵已经五岁。

  冉闵发育得很快,才五岁却有着其他普通孩童10来岁般身材,而且天生神力,才五岁竟然提得动冉谵58斤的长槊。虽然冉谵经常在外作战,可每当冉谵回到家中挥舞长槊习武时,冉闵便眨着眼睛在一边看着,若有所思。

  看到这些,冉谵心里便很是欣慰,却也有一个遗憾。平常的孩子,过了周岁便已开始牙牙学语,可冉闵五岁了,竟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这让冉谵心里有些焦急,却也无可奈何,即使孟大夫看了也是无计可施。

  只是冉闵在练武一途上倒是异常聪明,即使只有五岁,家传的武艺已经有模有样。因为一直不曾开口说话,开蒙却耽误了下来。

  可对于席旦来说,他一个后世成年军人的灵魂蜗居在一个幼儿的身体里,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装不出幼稚,却也怕成年人的思维吓坏了身边的家人,就只好闭口不言。

  所以,在得到了项羽的一身武艺后便一直在脑海里消化吸收融合他留下的这些武技和练体方法。在和自己后世学的一些武技相对照后,席旦不由在心里对项羽留下的武技暗自窃喜,凶猛、刚强的招式一往无前、有我无敌。

  后世到底是热兵器时代,即使练些武技大多也是为了提高反应能力和锻炼体力,真要说到用冷兵器沙场杀敌,恐怕还是要依靠项羽留下的功夫。

  这五年来,冉闵也经常观摩关内少年军的训练,更和其中一些少年军成为了朋友。从这些人的口中也大概了解了目前处在什么年代,和席旦之前默算的时间相差不多,处在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时期——五胡乱华!

  这是真正的天下大乱,中原大地,西起关陇东至山东,河南河北,无一片净土。或诸胡相攻、或各胡屠汉,无一日不战,无一日和平,血雨腥风,一片腥膻。

  永嘉五年,南匈奴刘曜攻破洛阳,大肆掳掠,俘虏晋怀帝,杀王公士民数十万人。建兴四年,还是刘曜攻破长安,俘虏了冉闵的舅舅,晋慜帝司马邺,被匈奴人如牵狗一样用铁链牵着在长安的汉宫残垣中为匈奴人歌舞做乐后,匈奴人一把火烧了长安城。二年后,司马邺被勒死在邺城,西晋灭亡。

  从八王之乱开始,就有士族带着家人仓皇难逃,开始只是星星两两。到永嘉年间,难逃的中原士族百姓迤逦千里,每一个渡江的渡口因为来不及渡江这么多人,在渡口边甚至形成了方圆百里的难民营。每一个人都面露凄惶,斗米千钱,卖儿鬻女,却无一人敢北上迎敌。

  晋慜帝被俘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建邺城即位,建立东晋。此时淮河以北几乎已都是胡人的天下。关中、山西及河南大部被匈奴建立的后汉所占据,河北、山东则落入了鲜卑手中,羌人、氐人也在陕北、汉中各地蠢蠢欲动。

  现在席旦也知道自己叫冉闵,他的父亲是冉谵。当时听父亲叫自己冉闵(此后书中席旦即冉闵,以后也只用冉闵这个名字。)的时候,他还迷糊了一会,这名字好生熟悉,心里却一下子又想不起来这名字在哪里听过。苦思半晌以后,才想起来,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发布了杀胡令,死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的冉闵!

  处于这样的年代,怎么活下去,就成了压在冉闵心头的一块大石。冉闵偶然在小庙的后面找到了一片平日无人的溪边荒地,于是就经常在河滩边一边练武,一边想着前世今生,思索着该如何破局。

  做为一个当年的军中少壮派,一想到八王之乱后的短短50来年,五胡乱华时,胡人视汉家儿郎如猪狗,以我汉家妇孺为军粮,北方的汉人将十不存一,就痛不欲生!

  前世的冉闵年幼时因父亲兵败而被石勒所俘,在父亲死后,被逼认石勒为父。虽然颇受石勒赏识,可在残暴的羯赵朝廷里每日见到的只有杀戮,攻破了城池坞堡,男人被屠杀,女人充作营妓,儿童则磨成肉糜做军粮。这种暴行已超出每一个正常人类所能接受的底线,深深刺痛了冉闵,而这也是冉闵后来发布杀胡令的主要原因。

  冉闵得位后带领北方的汉人展开绝地反杀,百战百捷,灭绝了羯赵,强压汉地各胡各回其地。可是也因为杀胡令,导致被百胡围攻,无一日不战,根本就没有稳定发展的时机。最终因粮食问题,将军粮接济了百姓后,率一万士卒去河北征粮。却被二十万鲜卑人埋伏,十战十捷。

  在即将突出重围时,遭遇了鲜卑的铁甲连环马,胯下战马力竭倒地,最终被慕容恪俘虏因誓死不降而杀害于龙城(今辽宁朝阳)遏陉山。冉闵死后,北方的汉人再无领袖,所有汉人只剩下南渡投奔东晋之路。在杀胡令后,汉胡之间再无转圜,只剩下了杀戮。南逃的汉人一路上不断遭遇各胡截杀,最终活着渡过长江的仅十之二三。“纷纷南渡路,宛若地狱径!”

  可是,如果没有冉闵带着汉人杀胡,极大地削落了胡人的有生力量,使其暂无南渡之力,恐怕等不到谢安出世,东晋就有覆灭之虞。

  想想一百多年后的侯景之乱,一个东魏的羯人余孽,因叛乱南投东晋。被东晋收留后,又阴谋叛乱,仅仅八千余人,竟能纵横东南万里,杀戮无数,多少江南百姓惨做军粮,一支孤军竟历时四年方才伏诛。从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才成为了汉人的主流认知。

  想到这里,冉闵心里默思,当年的冉闵还真的可能是项羽转世,只知个人武勇,一味蛮干,快意恩仇,只会杀人,不知经营。因痛感胡人的残暴,于是不加分化,对所有胡人发布杀胡令,致不容于北方所有胡族,他不知道有些事可以做却不能说,更何况以公文的形式告白天下,徒遭后世文人诟病;二因不耻东晋小朝廷的懦弱,偏安一隅还内斗不休,不思进取,麻醉逃避,自名魏晋风流,其实却只是面临大恐怖后又无力反抗的逃避。

  冉闵颁布杀胡令后,求附晋室却被拒,愤而自立为王。致不容于被天下汉人认为正统的南渡晋室。转战天下,竟无一盟友,满天下都是他的敌人,更没有一个发展的根据地。

  这前世的冉闵,在没有盟友只有敌人的局面下,竟也能转战千里,百战百胜,虽然最终身死国灭,其事迹可歌可涕,令人扼腕之时,其个人武勇也可见一斑。

  可也正因为冉闵带领北方的汉人对胡人展开的绝地反击,灭绝了最为残暴的羯赵一族,使后来的北方胡人政权如羌秦、拓跋魏等再不敢像羯人那样残暴,不敢再对汉人无底线的予取予夺。甚至主动学习汉文化,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来融入汉族,使汉人终于获得了一丝喘息。后世史家将这一段历史称为民族大融合。

  或许因为冉闵开天下先的杀胡令,为保存汉家香火而杀身成仁,让冉闵和项羽一样,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情人物。

  想到这里,冉闵心里一声叹息。以现在的形势,想挽救前世冉闵的命运,真的是太难了,对于汉人来说,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最黑暗的时刻。

  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那只是流寇,难逃冉闵日后的轨迹,因粮草不继而覆灭。只有拥有一块可靠的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称为义军。

  可周边诸胡又怎么可能让冉闵安心发展?每当发现一块汉人的乞活之地,各杂胡约而围攻,必除之而后快!更何况,早一点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就能尽可能地多保存一分汉人的生机,想到这里,冉闵便感到巨大的压力及无奈。

  冉闵暗自发誓要改变历史,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要改变汉人悲惨的命运。让现在的冉闵像历史上那样去拜杀人魔鬼石勒为父,在冉闵而言,是万万不能容忍的,这是怎么都洗刷不掉的污点!

  在后世对于很多人来说,像玩笑一样的名声,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冉闵一直坚定的认为,这还是是需要维护的。否则,当一个人生存的目的只剩下了欲望,并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不顾毁誉后,人和畜生还有什么区别?

  “还是太弱小了啊!”再看了看现在细小的身体,冉闵也只有一声叹息:还是先打磨身体,把武艺练成了再说其他,毕竟,所有一切的基础,都需要一份自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