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公元1998 67,编辑部来稿
作者:瞎半身的小说      更新:2023-12-22

  在起点崛起,网文一统普罗大众休的闲阅读之前,毫无疑问,影响力最大,老百姓最爱看,在茶余饭后最被人的津津乐道的,肯定不是“巴鲁矛”(巴金,鲁迅,矛盾)这些传统作家写的,大多只能在大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才能看到的严肃小说,而是以“金古梁”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以及由武侠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

  而“金古梁”中: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

  金庸则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引入了西方文学技巧和现代思潮,创造了一个宏大而精彩的江湖世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风格各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都是其风靡华人圈的代表作。

  尤其是《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在其问世的几十年中,不知道被翻拍了多少回,几乎被影视圈拍烂了。

  古龙,则是武侠小说的革新者,也是一个怪才,一词一句,甚至一字一句,就是他开创的。

  比如:

  风!

  大风!

  好大的风!

  ……

  黑!

  黑衣!

  黑斗篷!

  ……

  庙!

  破庙!

  破旧不堪的庙!

  ……

  剑!

  好剑!

  杀人不眨见的剑!

  ……

  以上,都是古龙古大侠最先搞出来,然后被后来一批人跟风的玩意儿。

  “金古梁”之后,时间到九十年代,互联网出来了,电影电视也更发达了,武侠小说,包括言情小说,不再是人们唯一消遣的对象,于是,武侠小说开始逐渐势微,慢慢地变得不如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那么流行。

  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即便如此,九十年代中后期,还是出现一位可以和“金古梁”比肩的,被誉为武林最后一位宗师的武侠小说家,黄易。

  黄易是武侠小说走向衰落时代的“续命者”,其作品通过引入科幻,玄幻,穿越重生,架空历史……等等新鲜元素,为夕阳西下的传统武侠小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在后世网文中大放异彩,大行其道的玄幻,穿越,架空,后宫……等几个主要网文流派的开山祖师爷!

  在“金古梁黄”四位武侠宗师中,范晓华最喜欢黄易,黄易对他的影响也最大。

  对方的每部作品,除了后面有些炒冷饭的几部小说,比如《边荒传说》,《封神记》,《云梦泽城之谜》没看过外,其余早期和中期的作品,不论是异侠系列的《凌渡宇传奇》,还是玄幻系列的《寻秦记》,《翻云覆雨》,《大唐双龙传》,《大剑师传奇》,他都曾废寝忘食地拜读过,有些,甚至还看过多遍。

  他喜欢黄易,除了对方不错的文笔,天马行空的创意和设定外,还有一个最对他胃口的,便是黄易“文如其名”,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点“黄”,让青春年少,荷尔蒙勃发的他看得那是一个如痴如醉,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立马化身成小说中的男主,和小说中那些漂亮的女主女配们“翻云覆雨”,合体双修,昼夜不息,大炼“道心种魔大法”!

  时间的脚步来到了1998年。

  武侠世界的三大宗师“金古梁”,其中,怪才古龙已经作古多年,早就去跟他笔下的美人相伴去了;金庸和梁羽生,两位1924年出生的宗师也到了耄耋之年,全都早已歇笔,在屋头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整个华夏武林,目前也就只有后起之秀黄易,靠着天马行空的创意和“色香味俱全”的擦边球,一个人强撑着摇摇欲坠的武侠世界。

  但一个人的力量着实太小,和曾经“金古梁”的三足鼎立,各领风骚相比,已然是逊色不少,目前算是独木难支。

  当然,武侠世界,除了“金古梁黄”这四位开山立派的大宗师外,各种小喽啰一直层出不穷,哪怕到了武侠小说日渐式微的九十年代,港台的不少报刊杂志,依然能够看到他们作品的身影。

  但是,这些人,大多一无文采,二无创意,只知跟风,要么疯狂擦边,完全“以色动人”。

  这些人,在武侠式微的大背景下,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只能靠着歪门邪道苟延残喘,赚点稀饭钱,不论影响力还是知名度,和前面四位宗师相比,都差远了。

  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3月13日这天,香江的几大连载武侠小说的报刊杂志编辑部的邮箱,陆续收到了一本名叫《龙蛇演义》的稿件!

  ————————

  《明报》编辑部:

  “什么,《龙蛇演义》?难道是一本类似于《隋唐演义》的小说?但现在哪里还有人看什么‘演义话本’这种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老古董啊?现在流行的是黄易的‘项少龙’和‘寇仲’,流行的是‘道心种磨’,‘后宫双休’和‘全处全收’……

  “咦……爱德温·范?

  “莫非写这本老掉牙题材的是一位鬼佬?

  “鬼佬还能写武侠小说?

  “尼玛,他懂我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么?

  “不过,懂中文的鬼佬难得,会写武侠小说的鬼佬就更难得了,先看看这鬼佬写的啥玩意儿再说……”

  《明报》编辑部的审稿编辑,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点开了《龙蛇演义》的第一章:

  起伏蹲身若奔马,凌空虚顶形神开!

  《东方日报》编辑部:

  “《龙蛇演义》?这名字有点老派啊?起得不好,一些读者,怕是只看到《龙蛇演义》这名字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了……

  “咦,作者是爱德温·范?

  “莫非是哪个仰慕我大中华古典文化的鬼佬写的?

  “还把稿子投到了《东方日报》?

  “有意思有意思!

  “看看这鬼佬的水平咋样,能领悟我华夏文化几成……”

  《东方日报》编辑部的审稿编辑,同样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点开了《龙蛇演义》的第一章:

  起伏蹲身若奔马,凌空虚顶形神开!

  《新晚报》编辑部:

  “《龙蛇演义》?莫非是一本类似于《蜀山剑侠传》的仙侠小说?但仙侠小说现在没市场啊!估计不外乎青蛇白蛇,日夜修炼,历尽千辛,最后成人的老套故事……砍了砍了,没意思——

  “咦,慢着,爱德温·范?

  “鬼佬?

  “鬼佬写我大中华的仙侠小说?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还真是奇了怪了!

  “我就来看看这鬼佬写仙侠小说的水平,看这洋鬼子能得我华夏文化的几成精髓……”

  《新晚报》编辑部的审稿编辑,看着这个与众不同的笔名,原本看了书名后准备将其直接枪毙的他反倒是来了兴趣,依然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点开了《龙蛇演义》的第一章:

  起伏蹲身若奔马,凌空虚顶形神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