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雨情 第371章 二攻睢阳
作者:砚山观月的小说      更新:2023-12-01

  刘云飞遗体入京,举国同悲,以王侯之礼葬之。

  朝廷为表彰刘云飞的忠勇报国,特加封其女婿徐云峰为刑部侍郎,诏书出。

  钦使绕道来到睢阳,进城宣读诏书,徐云峰寂寞无语。

  许令威站了出来,对着钦使问道:“朝廷可知叛军围攻睢阳?”

  钦使道:“不知。”

  张行道:“徐大人,朝廷旨意为大,拖延不得,你快去赴任吧。”

  朝廷任命,那敢违抗,徐云峰将许令威与张行拉到一起,言语道:“许大人,张先生,现在是非常时期,睢阳城就交给你们了。”

  然后转过身,面对厅堂里的所有人,大声道:“我先借用朝廷的名义,委任许令威为睢阳代理郡守,张行为睢阳县令,坚守睢阳城,等待朝廷派来援军。你们可做的到?”

  许令威、张行当场拜倒,慷慨激昂地说道:“手下誓与睢阳城共存亡。”

  徐云峰将两人牵起,对着雷万春、南齐云等将领道:“诸位,朝廷有旨,我不得不回,不能与诸位一起保卫睢阳,是我人生一大憾事。望诸位一心为家国,坚守睢阳,让人间留住正气,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雷万春、南齐云等将领对着徐云峰就是一躬,豪情满怀地说道:“大人放心,末将就是流完最后一滴血,也要力保睢阳城不失。”

  徐云峰潸然泪下,转过身,同着钦使出得府衙,跨上马背,朝着城外奔去,一步一回头,望着那些相送在视野中的将领们,不停地涂抹着泪水。

  送别徐云峰,许令威带着将领们回到府衙,刚将屁股落上凳椅,还未坐热,探子来报:“尹子琪贼心不死,去而复返,纠集十万大军直奔睢阳而来。”

  众将领一听,一片哗然,胆颤心寒,不知所措。

  原来叛军西进受阻,为了向江淮扩展,断绝朝廷粮资来源,安思景继续以部将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领十三万兵马南下,朝睢阳杀来。

  许令威的部将田秀荣站了出来,道:“大人,我军不到万人,叛军势众,是我军十倍之多,困守危城,凶多吉少,不如南撤或东行,再与叛军决一死战。”

  三五个将领站了出来,同声道:“大人,田将军言之有理。”

  许令威道:“冀北已丢,中原已乱,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是豫东门户,中州锁钥,江淮屏障,河洛襟喉,叛军据而有之,必将战火引向江南,大夏国将失去粮饷供应,这种后果,无人可以承担的起。”

  田秀荣道:“大人,平乱统帅黄宗将军,明知叛军来围攻睢阳,不仅不派兵前来驰援,还未上报朝廷,只送来八个字,固城而守,坚守待援。这明摆着,他们相信,就凭我们这几千兵马,睢阳孤城定是守不住的,我们又何必苦苦坚守,做那无谓的抵抗、牺牲。”

  张行站起身来,大声道:“贼兵虽多,却乃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必能打退逆贼。兵法有云,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贼虽众,却寡谋;骄而勇,却无智。一群乌合之众,少谋且犯上作乱,必败无疑。”

  田秀荣道:“书籍记载,只要五倍于守军的兵力,就可顺利夺取城池。现今叛军十几万,我军才七八千人,相差十几倍,何以为守?”

  南齐云站了出来,大声道:“男子汉大丈夫,那可向不义者屈服,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

  田秀荣听之,嗤笑道:“有了两个小胜仗,真把自己当成神了,还想名垂青史,真不知天高地厚!”

  三五个于田秀荣交好者也跟着嗤嗤一笑,附和之。

  张行火冒三丈,大喝一声:“来人,将田秀荣几人给我拿下。”

  外边的将士挤进厅堂来,二话没说,将田秀荣六人一个拿下。

  田秀荣道:“张行,你怎敢如此,许令威大人才是这里的郡守。”

  许令威将张行看了一眼,见他是来真格,大声喝道:“田秀荣,尔等深受皇恩,不思回报,反而在这里大言不惭,扰乱军心,用心极为恶毒,我看你们就是叛军的奸细。这等背主求荣之徒,再无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拿下去,砍了。”

  “诺!”

  田秀荣等人还未喊出“救命”,就被推出门外,斩首于阶台之上,身首异处。

  许令威站起身来,对着满堂的将领们道:“徐云峰大人临走之前,已委任张行为睢阳县令,你们也都听到了。”

  众将领齐声道:“末将们听的清清楚楚。”

  许令威道:“我虽为代理郡守,但不善兵事,为了朝廷,为了将士们,为了守住这孤城睢阳,从今日起,张行就是这里的最高军事统帅,尔等可有什么异议?”

  众将领们起身,大声道:“末将无异议,一切听张将军指挥,军令如山。”

  张行道:“既然如此,我就听从许大人的,暂代统帅之职。”

  众将领道:“为张将军之令是从。”

  张行道:“那好,将士们,大家分头行动,下去准备吧。”

  “诺!”

  众将领出得议事堂,分头行动,备战而去。

  叛军从范阳起兵,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奸淫妇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对叛军畏之如虎,毫无情感可言。一些为躲避战乱的百姓南迁,来到睢阳城,让睢阳的百姓知道了叛军早已坏事做尽。

  张行为了求个军民团结,让那些南迁的百姓四处奔走,不留余地地宣扬叛军的丑恶行径。

  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受害者,亲身经历,宣扬叛军的恶行时,言辞恳切,声情并茂,睢阳城里的百姓听后,情海翻涌,誓与朝廷守军一起,保卫睢阳城,保卫家园。

  抵抗叛军,坚守睢阳不被攻破,让江南免遭战火。这本就是一场正义之战,军民团结一心,誓与睢阳共存亡,睢阳城开始金光耀眼,固若金汤,这种军民团结的精神将变成佳话,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名垂青史。

  上次叛军攻打睢阳城未果,不是叛军将士不够勇敢,也不是睢阳城真就是铜墙铁壁,只是叛军缺乏攻城利器,对着高高的城墙只能望而却步,无计可施。

  尹子琪汲取上次攻打睢阳城失败的教训,未出兵时,就做了一番充分的准备,什么吕公车,什么云梯,什么木驴,什么浮桥,什么攻城车(撞车),什么投石机.....那是应有尽有,多多益善。

  叛军奔腾而来,什么也没想,将睢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摆出攻城利器,开始了攻城。

  张行站于城楼,为壮军心,大声喊道:“将士们,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方为英雄。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拿出必胜的信念,必将-战必胜,守必固。”

  守城军民一个欢呼,拿出大义凛然,舍生忘死,智勇无比,对着奔腾而来的叛军,就是阵阵箭雨相加,烧毁其云梯,砸坏其攻城车,不在话下。

  叛军不停地攻打,守军不停地防守,你来我往,杀声震天,火山火海,叛军被烧的体无完肤,哀嚎声一片接着一片。

  这是一场邪恶的入侵。

  叛军势众,死些人无所谓,只要攻下城池,美好的一切都将在江淮地区、甚至整个江南那里寻得,前赴后继,趋之若鹜,那里有着索取,那里就该拥有纷争。

  这是一场正义的防守。

  保家卫国,男儿天职,铁骨铮铮,奋勇杀敌,绝不畏缩,那里有侵略,那里就有反抗,坚守正道,弘扬浩然正气。

  叛军十万,猛攻猛打,爱恨皆已休,杀气盖大地。

  守军七千,沉着应战,生死已无忧,豪情满天飞。

  张行立于城楼,一边指挥着战斗,一个激情满怀地说道:“将士们,我们固城而守,叛军来攻,就相当于诱敌深入,合而围歼,将叛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这种战机去那里寻找。”

  将士们一个理会,更加勇猛,更加无所畏惧,只为来个以少胜多,消灭叛军,写下自己一生的传奇,就是用生命换得那英雄事迹,那也是值得的。

  攻、守相持,守军依靠城墙,占领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运用少数兵力牵制敌军。叛军强攻城池,失去有利地形,要有数倍之兵力及特殊器材方可进攻,死伤无数,就算能攻下城池,付出的代价也将是不可估量。

  张行深知这一点,利用好这一点,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敌军针锋相对,严密防守,誓与城池共存亡。

  叛军绞尽脑汁,烟尘千里,鼓噪震地,付出惨重代价,始终无法逾越城墙。

  尹子琪见久攻不下,便加大兵力,增加攻城利器。

  叛军推来带轮云梯(上有一笼,装精兵二百人与其上),推至城边,来个跃墙攻城。

  张行见招拆招,急命人暗中将城墙凿穿三个洞,等敌人云梯推进,即出一带铁钩的大木,将云梯钩住使其不能退,再出一木顶住云梯,使其不能放,敌人进退不得时,再出一木,木末端置一铁笼,内装燃烧的易燃之物,将云梯烧断,梯上的叛军尽被烧死。

  叛军用尽法宝,就是攻不下城池,只好鸣金收兵,明日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