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怎样炼成的 118、校友密授选课秘籍,天才X挣学分闯祸
作者:现代剑客的小说      更新:2024-06-04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王通。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能够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行事,不能墨守成规......

  在美国的第一年是我在美国的十五年中最辛苦的一年,也是我人生中最辛苦的一年。

  一个月仅仅$400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天只能用$13美元,这包括汽油费和饭钱,还有书费、车保险费和车维护费等等。

  当时我的饭钱是一天三餐必须控制在$6美元之内,对老美来说,这$6美元只够吃一顿饭。

  我每天的三餐是这样的:

  早上,一大碗牛奶、一只鸡蛋加二片黑面包。

  中午,四片黑面包,一个鸡腿加一只番茄和一瓶自己煮的白开水——为了省钱,我从来不买美国的饮料,都是自己煮开水喝,或者喝学校的沙滤水。

  晚上,一个鸡腿加一只鸡蛋和四片黑面包。

  选择这样的食谱是因为没有比鸡腿、牛奶、鸡蛋和番茄这四样食物构成的一日三餐更便宜的了。

  因此这样的食谱我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我毕业找到了正式的工作,以至于后来很长有一段时间我看到鸡腿就想吐!

  最搞笑的是,一次我去超市买鸡蛋、面包等下一周的食物,因为实在是吃鸡腿吃怕了,看到一个货架上有熟的肉罐头,看样子有点像午餐肉,价格也很便宜,于是也没细看就买了几罐想换换口味试试,结果到了晚上吃晚饭时,Richard一看我吃这个,就笑着说:“X,你怎么吃这个啊?”

  我好奇地看了他一眼,心想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结果Richard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无地自容。

  “这不是普通的肉,而是专门给狗吃的!”Richard大笑着对我说道。

  不过,那个年代在美留学生期间的艰苦生活我并不是个例,当时所有的中国自费留学生都是这样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尽快结束这样的生活,但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毕业,因为只有毕业了才能正式找工作,也只有找到了正式的工作,我们在美国的生活才能一切都正常起来。

  而要尽快毕业,又要求我们尽快地修完学校规定的学分,但由于我们不仅要上课,还要打工,因此时间根本不够用,所以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修更多的学分就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成了一门学问,我们戏称“选课秘籍”。

  一天下课后,Rick和我一起来到停车场吃午饭,因为我们自己带来的午饭都放在车的后备箱里。

  我们一面吃一面又交流起了“选课秘笈”。

  “下学期我选课时准备去找一个中国学生少一点的班。”Rick一面吃着二片面包夹一片番茄和卷心菜,一面对我说道。

  “为什么?”我听了感到奇怪,因为我想一个班中中国老乡多不好吗?

  “竞争太激烈了!这次我选的自控理论那门课里中国人太多,哇塞,要拿个A好难啊!”Rick摇摇头,向我抱怨道。

  我听了Rick这样说才明白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了。

  原来,当时在1988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当时前往美国的留学生最多的是来自北大和清华的,接下来是上海交大和复旦,也有西安交大和浙大的,但不是很多。

  但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从1982年的毕业生——大学停顿十一年后重启高考招生所录取的1977、1978级大学生。

  他们在国内上大学时,历经十年没读书的他们在大学里求学如饥似渴,毕业后分配到各大研究所工作三年以上,然后通过统一的出国考试后挑选出来的公派生。

  而美国学校的分数不是采用绝对分数,而是相对分数。

  所谓的相对分数,就是把班级里面的所有成绩划成四个等级,最好的10%是A,剩下的20%是B,再剩下的30%是C,然后就是D,再剩下就是F——那就要重读了。

  因此,一个班里中国留学生多了,换句话说就是读书厉害的人多了,那就自然不容易拿好成绩!

  所以Rick说的并非虚言,当时,中国留学生读书厉害到什么程度?凡是中国留学生多的课,“老外”很少会来选,因为连Rick这样从中国来的都感到吃不消了,那这些“老外”就更不行了,因此“老外”们看到中国留学生多的班级就会躲得远远的。

  中国人读书厉害的结果就是:到上世纪末,即九十年代中后期,当这些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陆陆续续地进入了“硅谷”的高科技领域的各行各业,很快,“硅谷”高科技公司中的中下层技术骨干相当程度上都被中国留学生们占领了!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

  我听了Rick的话,感到自己太幸运了,因为当时来美国念本科的中国留学生非常少,基本上都是来读研究生的,或者读研究生+博士的。所以在我修的那些课程班里,极少有中国人,否则像我这样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的人,能毕业吗?!

  就在我感慨Rick的话时,Rick突然凑近我,神秘地说:“嘿,我找到一门可以不费什么时间就拿下的课了!”

  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因为我最缺的就是时间,能够不费什么时间就能拿下的课,这意味着天上掉“学分”那!

  于是我使劲把嘴里嚼着的半只番茄咽了下去,问Rick道:“什么课?”

  “外语课!”Rick诡异地笑着说道。

  外语课?这让我听不懂了,学外语靠的就是死记硬背,这都需要时间的,我最不喜欢死记硬背的课,我喜欢理解就行的那种课,因为我的理解能力很强,但记忆力一般。

  因此我不以为然地对Rick说:“外语课?可以不费时间就拿下?”

  显然Rick对我的不以为然早有准备,只见他笑着说:“没错,这是一个学长告诉我的,当时我听了也和你一样,想这外语有这么好学吗?”

  “那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啊?”我听了Rick的话,半信半疑,于是问是哪个国家的外语。

  “中国!”想不到Rick竟然对我说是中国。

  “中国?”我听了不禁疑惑地摇摇头,感到不可思议。

  “对啊,你想,对美国来说,中国就是外国,对吧?!因此中文对老美来说就是外语课!”Rick一面说一面笑,显然他很得意找到这么一门课。

  我一听,恍然大悟,没错,对老美来说,中文不就是外语吗?

  “那我们中国人可以修吗?”我问Rick道。

  “可以,我去问了,可以修。学校说了,任何课都和国籍没有关系!再说,你选课时,又没有让你填是哪个国家的人。”Rick点点头,确定地说可以修。

  于是我和Rick说好了,下个学期,我们一起去修中文课去!

  我见Rick给我推荐了一门不用花什么时间就能拿下的课,就想投桃报李一下——也给他推荐一门可以不用花什么时间就能拿下的课,这也是我最近才发现的。

  于是我对Rick说:“我也告诉你一门不用花什么时间就能拿下的课!”

  “什么课?”Rick一听我也有这样的课可以推荐给他,也来劲了,就往我身边靠了靠,问道。

  “实验课!”我看着Rick认真地说道。

  “实验课?不行,不行!”Rick一听我说实验课,顿时连连摇头说道。

  “实验课要去学校实验室做实验,时间太不灵活了,不像其他的课,可以回家后再做作业!”Rick一面说一面看着我,想确认我是不是认真的。

  Rick看到我一脸认真的样子,不像在说笑,而且当我看到他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时,还一脸的不知所措,于是就问我道:“你怎么会想到选实验课的?”

  “因为实验课只要交实验报告就行了啊!”我理所当然地答道。

  “实验课只要交实验报告?你开什么玩笑?你不去实验室做......”Rick刚想反问我,但话说了一半,就停住了。

  “我知道了,对你来说,确实不用去实验室做实验,因为你已经有这么多的实践经验了!”Rick换了一个口气,把后面半截话说了出来。

  我一听,顿时感到一阵内疚,没错,我光想着自己了,没有考虑到这并不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合适的“捷径”。

  美国是一个强调动手能力的地方,因此实验课也算学分,而且学分还不少。

  但对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宁可去修其他课,也不愿意选实验课,因为实验课要交实验报告,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因此他们感到这比考试难多了,而且还必须上实验室去做实验,时间也不灵活!

  而我恰恰相反,在中国从198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到1988年来美国,我就一直在做项目,因此我已经可以说早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了,所以实验课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既可以赚学分,又节省时间,因为对我来说,实验课,我只需写实验报告,根本无需去实验室做什么实验,因为我不缺实践经验,只缺时间!

  于是我给Rick投去了一个抱歉的目光,好在Rick也没有在意,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嘛,但我还是感到过意不去,于是为了弥补我的无意之失,我对他说:“这样吧,如果今后你有实验课,可以让我来帮你写实验报告,保证你拿个A!”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不想让Rick认为我是在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推荐他去上实验课。

  不过,我自己真的去选了很多的实验课。

  但想不到这么一来却闯祸了!

  可能是学校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个同学只交实验报告,却从来不去实验室的,因此引起了学校的怀疑——怀疑我抄别人的实验报告!

  一天,我在我的实验报告中发现一张带实验的助教给我留的字条,上面这样写着:

  “X同学:你的实验报告OK,但我在实验室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不做实验就能写实验报告,难道你是天才不成?请你明天来见我一下。”

  这位助教的口气听起来有点严厉。

  实际上,我确实没有抄别人的实验报告,但我也不是天才。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下章看点】

  学校怀疑X作弊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让X去办公室一趟......结果想不到由此一来X在校园留学生圈里就此名声大噪......X为什么因此而出名了?

  一天,X收到了丽莎的一封来信,这是一封让X感到纠结的信......丽莎在信中说了什么?

  欲知详情,请见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