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怎样炼成的 229、疫情中启栋相邀,SARS中X出行
作者:现代剑客的小说      更新:2024-04-21

  如果事先缺乏周密的准备,机遇也会毫无用处——托克维尔。

  老柳的话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因为我没想到他不是一个人来,而是带了一个叫老罗的人,而且此人居然还是和上海一江之隔的江苏启栋市分管科技的副市长。

  而让我的后背冒冷汗的是因为我暗自庆幸今天请来了我原来承包体内的老刘和小宋等几个小伙伴们来帮我充“人头”,当时我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小题大做把他们四人请来充‘人头’?”

  因为当时在我的心里,老柳现在也算是我的一个朋友了,说他有个机会,想找我聊聊,不就坐着喝喝茶,聊聊天么,因此有必要如此认真地摆一个排场出来么?

  但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凡事“料敌从宽”,因此最后还是请来了我原承包体内的老刘和小宋等几个小伙伴们来帮我充“人头”,否则今天来人一看整个公司就我一个“光杆司令”,这就真的难堪了,至少费一番口舌解释是少不了的了,而这后面的机会还会不会有就难说了!

  我把老柳和老罗请到了会议室,这时老刘和小宋也跟了过来,老刘给老柳和老罗各泡了一杯上好的龙井茶,然后就在我身边坐了下来,而小宋则忙着打开了电脑和投影仪。

  我把一个预先准备好的PPT投影到了会议室前方挂着的大幕布上,PPT里有我的个人履历简介,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趋势,以及我回国的一些打算。

  不过,老罗显然没有打算要看这些东西,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X博士,你的情况老柳已经大概对我讲了,我自己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现在在读在职的BMA,因此对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是看好的,毕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了。”

  “我今天来是专程请你去我们启栋考察的,看看有没有可能邀请你去我们那里创业?”老罗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然后看着我,在观察我的反应。

  老罗的话大出我的意料,因为我没有想到他来居然是请我去他们启栋考察,还说希望我能去他们那里创业,这个我真从来没有想过,因为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能找到风险投资。

  应当承认:当时在我的心目中还没有把中国政府和风险投资关联起来——因为在美国“硅谷”没有这样的运作模式。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实际上中国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大力扶持相当于中国政府就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风险投资者!

  老柳看我听了老罗的话不置可否,就在一旁鼓动我道:“老罗和我是老同学了,从小在一起玩,这次他来找我,给我交了一个底,说只要你肯去他们那里创业,他们能给你的扶持政策比浦东张江科技园优厚得多!”

  老柳的话打动我了,因为我想,浦东张江科技园给了我¥10万元,还有100平米办公场地的租金和物业可以打对折,如果启栋真的可以提供比这更优惠的扶持条件,那倒确实是可以考虑的。

  应该说,我在美国打拼了这么多年,早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想办一个初创型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不是说你想办在哪里就哪里的,而是要看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你创业,因此我并不对去启栋办企业有任何的抵触情绪——如果那里真的有更优惠的扶持政策的话。

  老罗见我有点动心了,就笑着说:“X博士,这样吧,你不需要现在做决定要不要去我们那里创业,你可以先去看看,然后再听听我们关于启栋未来的发展规划,再做打算如何?”

  “对!先去看看,你出国这么久了,现在回来了,多到处走走看看,这可以增加对今天的中国的了解,这总没有坏处。”老柳也在一旁怂恿我道。

  我一想,也是,去看看确实没有坏处,说不定这是一个机会呢?至少老柳刚才说他们能给我比浦东张江科技园更优惠的条件,老罗似乎也默认了,因此看来这并非虚言。

  我本想继续打听一下启栋究竟能给什么样的条件,但转念一想,如果我就这样直接问,未免让人感到有点太小气了一点,好像我是冲着条件才去的,于是就朝老刘使了个眼色,然后对老罗说:“既然您如此盛情邀请,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时老刘见了我给他使了一个眼色,就站起身来,拿过老罗和老柳面前的茶杯,去饮水机那里加了点水,然后说道:“哎呀,我们本来想浦东张江科技园的条件已经够优惠了,想不到启栋还要优惠,到底是什么条件啊?”

  老刘在承包时做公关,特长就是察言观色,加上我们一起承包后工作上相互配合,早就形成默契了,因此他看了我使得眼色后,自然知道我的意思,于是就假意起来帮老罗续水,趁机旁敲侧击地问起了我想问的问题。

  老罗听了老刘的问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说:“我们的条件肯定比浦东张江科技园的要优惠得多,至于是什么条件么,去了就知道了!”

  我见老罗守口如瓶,就向老刘递了个眼色,暗示他不要再问了,因为我看得出老罗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想先请我去他们那里看看,然后再和我谈有关在他们那里创业的事,于是我就笑着问道:“那什么时候出发呢?”

  老罗一看我松口了,就撸起左手衣袖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日历,笑着说:“16号,就是后天怎么样?”

  实际上哪天去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有的是时间,我缺的是钱!因此我笑着答道:“没问题。”

  “嘿,老罗,你出得了上海吗?因为通往外面的水陆交通的通道都封了!”老柳一听老罗说后天出发,仿佛想起了什么,提醒老罗道。

  原来,2002年11月在中国出现了SARS疫情,疫情在经过三个多月的潜伏后在2003年的3月-4月出现了大规模的爆发,当时为了抗疫的需要,暂时加强了对上海与周边地区水陆交通的检查和管控。

  我一听,心想对啊,出上海的交通现在都已经严格管控了,怎么去啊?!

  想不到老罗是有备而来,他笑着看了我一眼,对老柳说:“没事,我的车是启栋市政府的车牌,已经和上海方面沟通过了,申请了一个特别通行证。”

  ......

  江苏海门的崇海渡口,一辆汽渡驳轮正在慢慢靠岸,船头站着两个中年男子,其中一个理着平头,此时他那深蓝碧青宛如湛蓝海洋的眼睛中透露着期待,另一个则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圆圆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老罗带着我和化工研究院自动化所的汪所长——临行前我把他也叫上了充作我的副手,在海门的汽渡口上了岸。

  上岸后,老罗没有立即带我们去市政府,而是直接驱车沿着沿江公路来到了三十多公里外的一片滩涂上。

  下车后,老罗指着眼前白茫茫的长江对我说道:“这里是江苏的东南端,是长江入海口的北岸,也是江苏日出最早的地方!”

  “我们将在这里建一座大桥,直通上海的浦东!到时候,从启栋到上海,就不需要像我们刚才那样用驳船摆渡了,直接通过大桥,五十公里的路程,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到上海的浦东。”老罗说的时候没有看我,而是看着翻滚着的江水用一种充满豪情的语气说道。

  “在这里建一座大桥,直接通到上海?”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在长江的入海口附近要建一座长江大桥,于是就好奇的问道。

  “对,叫崇启大桥,因为大桥是从启栋到上海的崇明岛,然后再从上海的崇明岛到上海的浦东,所以叫崇启大桥。”老罗笑着答道,答话时的口吻中透露出一种满满的自豪感。

  不过,老罗没有骗我,五年后,也就是2008年8月1日,崇启大桥动工开始兴建,三年后,也就是2011年2月25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并于2011年12月24日通车运营。

  我听了老罗的话,看着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禁想起了一句名人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我心中想道:“如果真的建成了这座大桥,那启栋岂不变成了上海的后花园了?那时确实是前途不可估量!”

  老罗见我望着翻滚着的江水,脸上显露出动容的模样,就笑着说道:“上车吧,我再带你去我们的开发区看看。”

  二十分钟后,我跟老罗来到了启栋经济开发区,我发现这里说是经济开发区,但基本是一片空地,和浦东张江开发区不可相提并论。

  也许是老罗看出了我的疑惑,就笑着说道:“和浦东张江开发区不能相比是吗?没错!我们启栋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启动的,我们想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精密机械两大产业,但进展缓慢,原因就是缺少领头羊企业,包括特别缺少像你这样的高科技人才!”

  “启栋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开发区的最东端,距离市中心的市政府只有3公里,距离未来的崇启大桥只有10公里。”老罗又补充了一句,显然是想提醒我这里靠近市区和未来的崇启大桥的区域优势。

  “不过将来再来的企业,就要逐步往西去了,那就远了!”老罗又特意强调了一下将来入驻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区域优势了,仿佛在告诉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后来我才知道启栋经济开发区是江苏首批省级开发区和沿江沿海重点建设开发区,不过,当时我并不明白老罗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因为我心里在想:一个企业的办公场地距离市中心远个几公里甚至十公里,又有多大关系呢?不过后来我很快就明白了!

  老罗见我仿佛不太明白他对我说这些有什么意义,于是就看了一下手表,笑着说,走吧:“老市长在等我们了”

  ......

  启栋市,一家欧式风格的酒店内的二楼包房,包房很大,室内装饰看上去殷实典雅并诠释出浓重的欧式味道,充分体现着新巴洛克风格的简约大气而同时又低调奢华,包房中央是一张硕大的可以坐至少十四人的圆形餐桌,餐桌四周围坐着十来个年龄不一的男子,其中的主位上坐着一位年近六旬但气定神闲的中老年男子。

  这是启栋市在这里设宴给我洗尘接风。

  “老市长,我把X博士接来了。”老罗对主上坐着那位年近六旬但气定神闲的中老年男子说道。

  “好啊!小罗,你辛苦了!”被老罗称做老市长的人听老罗说把我接来了,就笑着对老罗说道,只是他称罗副市长为小罗。

  后来我得知这位年近六旬但气定神闲的中老年人不仅年龄大,是启栋市的市长,而且市政府中的很多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因此大家尊称他老市长。

  老市长客气地请我坐在了他的身旁,酒过三巡之后,笑着问我道:“怎么样,X博士?地方你都去看过了吧?”

  “看过了。老市长”我点点头答道,但我的心里却在想:“这有什么好看的?”

  “也许,你会想这有什么好看的?和浦东张江差远了!是吗?!”老市长仿佛看透了我心里的想法,笑着说道:“我让小罗带你去看,是想让你看一下现在的启栋是怎么样的,然后过十年你再来看,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大不一样了!”

  “我现在的问题是:你是愿意做一个旁观者呢,还是愿意和我们一样做一个亲历者?”老市长喝了口茶,深沉地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这个人,在情感问题上是绝对理性的,但在事业上却是感性的,我不禁为老市长的话暗暗说了声:“好大的气魄!”

  “关于我们启栋的未来发展规划,我就对你说十二个字,那就是:‘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老市长用右手两个手指敲了敲桌子,铿锵有力地说道。

  这时坐在一旁的老罗接过去说道:“过去,我们启栋在上海的北面,因此是上海北,今后,我们要打造北上海,从上海北到北上海,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接轨浦东、接轨上海、接轨世界!”

  我突然发现,启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论行政级别和美国的一个市差不多,但如果把两国的领导的眼界和胸怀完全不同!

  美国的领导充其量只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而中国的领导则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甚至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开拓者!我相信这是为什么中国能够迅速赶上美国的原因之一。

  不过,老市长的憧憬和对我说的并非是虚言,后来的发展证明启栋真的是一块黄金宝地,到了2021年,启栋市的人均GDP¥139548元,列全国县域基本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十七位,而1949年启栋的人均GDP仅¥89元!

  此外,通过推动与上海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30%的高层次人才、40%的创投风投机构都是从上海引进的,50%以上的企业也是与上海合作的包括60%的进出货物手机通过上海口岸周转的......

  就在我暗暗地赞叹老市长的魄力和胸怀时,老市长又说了下去:“小罗一定也对你说了,我们启栋准备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精密机械两大产业,但缺少领头的企业,包括特别缺少像你这样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只要你愿意来我们启栋创业......”

  老市长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喝了口茶,然后看了我一眼,又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其他人,他见我在认真听,就加重语气说道:“我们可以给你十亩地,就在你今天看过的经济开发区那里,而且给你一个大大的优惠折扣,每亩地只需要¥2万元!”

  老市长的话让我明白了老罗为什之前没有直接带我来市政府,而是先带我去看了崇启大桥的位置,然后又去看了启栋经济开发区的位置的用意。

  因为一个地方的地价值不值钱,所在的地段,或者说是区域位置,则是至关重要的!

  “¥2万元一亩?这个真的太便宜了,要知道我们现在化工研究院所在的地皮已经涨到几十万一亩了!如果我有钱也要买它几亩了!”汪所长听老市长说只要¥2万元一亩,不禁轻声地对我惊叹道。

  我听了汪所长的话,默默地点点头。确实,我在美国“硅谷”时是亲眼目睹了随着高科技泡沫的起来,房地产泡沫是如何跟着涨起来的,那时二十多万的房子翻个2-3倍很常见!

  而房价贵,贵的是房子下面的地皮,而不是地皮上面的建筑。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老罗带我去看的那片地的地价真的涨到了几十万,这还是工业用地,由于这片地靠近市区,因此如果改变一下性质——变成商业用地,那就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一亩了!虽然说要补差价,但这也是小头,试想:如果手里有这样的十亩地,那还不直接爆赚躺赢了?!

  于是我暗暗地想道:“如果我有钱,光冲着这个条件,我就毫不犹豫来了!可惜,我没钱!!”

  世界上最令人痛心的事可能就是你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你的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而你却只能假装无动于衷!!!

  老市长见我暗暗点头,就又说道:“如果你缺项目研发资金,我们也可以帮你解决。”

  老市长的这句话算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因为我不是正愁着创业的启动资金没有着落吗?!

  但还没有等我回答,只见老罗就接过老市长的话茬问我道:“你光通信项目的一期研发资金大概需要多少?”

  我听老罗都问到这个程度了,就心中暗暗快速的测算了一下,说:“一期的研发投入大约需要¥500万吧。”

  老罗听了没有说话,而是看了老市长一眼。

  “¥500万?只要¥500万?”老市长听我说只需要¥500万,仿佛感到怎么这么少?于是有点诧异地看着我,问道。

  “因为技术都是现成的,我只是把LunX已经研发出来的成熟技术在中国通过复制实现国产化而已,因此建一个四个节点的DWDM光通信城域网系统有¥500万也差不多了。”我老老实实地答道。

  老市长听了我的解释明白了,把美国最先进的技术直接复制过来,这当然省钱而且风险也大大减小了,于是他笑着对我说道:“¥500万,没问题!”

  坐在我身旁的汪所长听老市长说¥500万没问题,再次被惊到了,不由地轻声地惊叹了一声:“¥500万!”

  我看着老市长,也有种瞠目结舌的感觉,因为我不知道应该是喜还是惊......喜的是我朝思暮想的创业启动资金就这么简单地被解决了,惊的是难道我的运气真的这么好么?

  运气是镜子,照得最明亮时便碎了——蒙田。

  【下章看点】

  老市长答应帮X解决项目一期研发所需的¥500万元资金问题,接下来,事情会如何发展呢?X会去启栋创业吗?他又会拿到这¥500万元的资金吗?

  欲知详情,请见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