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当皇子 第23章 我才不娶秦桧小姨子!
作者:火腿滚豆花的小说      更新:2024-03-02

  “此女名叫王璜,太常卿王仲修的小女儿,芳龄十五,与你正好相配!”

  “只因为年龄相当,娘就认为她和我相配?”赵朴无语。

  乔贵妃抿了抿嘴,“那倒不是,此女......娘见过,也是个好生养的!”

  赵朴一脸恍然,老娘眼中的促狭之意,他瞬间就get到了。

  乔贵妃又道:“这王璜,也是此次议礼局呈报人选里,门第最高的一个。

  她父亲王仲修,乃是神宗朝宰相王珪长子。

  王珪发妻郑氏,与郑皇后还有一点同宗关系。

  王仲修得童贯提携,这两年在朝中人望日隆。

  与王氏联姻,于你而言颇有益处,娘觉得不错。”

  看得出,乔贵妃对王璜家世颇为满意。

  “可王家与童贯,似乎关系匪浅。”赵朴皱着眉。

  乔贵妃语重心长:“此次你牵扯谏书案,得罪王黼、李邦彦、朱勔,与童贯也有一点龃龉。

  王黼狗贼自不用说,娘与他势不两立。

  李邦彦、朱勔为王黼附庸,不足为虑。

  唯独童贯,娘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尽可能与其和解。

  正好趁着联姻王家的机会,与童贯修补关系。

  童贯与王黼原本不和,为了实现联金灭辽才勉强合作。

  如今辽国已灭,燕京回归大宋。

  娘料定,此次童贯回朝,与王黼之间的和睦,必定不会长久。

  你父皇身边亲信重臣,咱们不能全都得罪。

  拉一派、打一派才是取胜之道。”

  赵朴竖起大拇指:“娘深谋远虑,孩儿佩服!”

  顿了顿,赵朴话音一转:“可是娘,此次童贯回朝,按照神宗皇帝遗诏,极有可能获封王爵。

  一旦其封王,也将失去实权,空享荣誉。

  另外,据孩儿推测,童贯作战不力,致使燕京落入金国之手。

  赎买燕京花费巨万,又为父皇、朝廷招来民间非议。

  因此,我猜父皇对童贯一定极为不满。

  童贯封王之后,必受父皇冷落!

  就此致仕也不无可能!”

  乔贵妃惊讶道:“你父皇对童贯颇为倚重,即便偶有不满,也只是召至跟前训戒一顿。

  勒令其致仕,怎么看都不太可能......”

  赵朴笑道:“娘试想,此次燕京刚刚平定,父皇就急着召还童贯,改派王安中出任燕山府路宣抚使。

  此举就意味着,父皇对童贯的不满已积累到一定程度。

  否则,最为熟悉燕京情势之人,还是童贯。

  可为何父皇不让其继续留在燕京?”

  乔贵妃怔了怔,“我儿所言,确有道理......”

  赵朴道:“想知道父皇真实想法,却也不难。

  娘见到父皇时,只需旁敲侧击一番,就说想为我选聘王璜为妻,再请童贯作证婚人。

  看父皇是何反应,就能猜到他对童贯态度如何。”

  乔贵妃站起身踱了两步:“晌午时,官家要到坤宁宫与郑皇后用膳。

  娘找借口前去拜见,就照你所言,试试口风!”

  赵朴翻看画册,把王璜画像和资料再仔细看一遍。

  美丑看不出来,不过其父“王仲修”这个名字,让他脑袋里闪过一道电光。

  “娘,这王仲修是不是还有个长女,叫做......叫做什么来着?”

  赵朴突然急吼吼问道。

  乔贵妃白他眼,嗔怪道:“王仲修长女王癸,早已嫁作人妇,且年近三十,你问人家作何?”

  “......不是,娘,我想问的是,这王癸的丈夫是谁?”赵朴一脸急切。

  乔贵妃想了想:“好像叫秦......秦......”

  赵朴提醒一嘴:“秦桧?”

  乔贵妃笑道:“对,就叫秦桧!

  听说刚从太学学正调任吏部没两年。

  就因为做了王家女婿,受到童贯提携,如今已是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赵朴嘴角微搐。

  果真是秦桧!

  王仲修拜在童贯门下,王奎又是童贯干女儿,秦桧做了童贯干女婿,升迁速度自然是嗖嗖的。

  他若是娶了王璜,不也成了童贯干女婿?

  还和秦桧做了连襟?

  要不干脆直接改姓,叫完颜朴得了!

  “娘,这王璜孩儿不喜欢,绝对要不得!”赵朴惊出一身冷汗。

  乔贵妃还以为他是不愿和童贯沾亲带故,抿嘴一笑:“别急,事情还未定下。

  等娘先去探探你父皇口风再说。”

  乔贵妃翻看画册,喃喃自语:“这王璜家世品貌实属上等,可惜王家与童贯牵扯太深......

  唉~可惜了~”

  赵朴哭笑不得,看来乔贵妃对王璜颇为中意。

  “对了,韦顺仪也在为九哥儿挑选新妇,听说相中了开封府仪曹邢焕之女......

  议礼局那帮势利眼,为九哥儿挑选的尽是些小门小户......”乔贵妃嘟嘟囔囔。

  赵朴想到,历史上赵构原配王妃,似乎也叫刑氏,应该就是这仪曹邢家。

  按照原本历史轨迹,赵构应该在去年成婚。

  不知为何竟推迟到了现在......

  ~~~

  拜别乔贵妃,赵朴走西华门出宫。

  “爷,这会儿咱回蕃衍院?”王保问。

  “好不容易出来,回去作甚?走,去春明坊。”

  赵朴纵马沿着角楼大街往南疾驰,王保赶紧跟上。

  春明坊属于内城老城区,房屋建筑多是数十年前所建,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古迹也有不少。

  坊内居民多是三等以下坊郭户,人口流动大,人员混杂。

  开封府衙在春明坊设置三处军巡铺,正是因为坊内泼皮众多,治安压力大。

  向路人打听第三军巡铺所在,赵朴二人一路找去。

  “小官人!”刚到铺口,一名徼巡卒兴冲冲迎上前。

  “小官人来找刘押铺?小人带你进去!”巡丁抱拳,咧嘴笑得很是憨厚。

  他的口音和刘晏颇为相似,也是位孔武有力的汉子。

  “老哥也是辽东人?”

  跟随巡丁跨入院门,赵朴随口问道。

  “是,俺们这第三铺,九成徼巡卒都是辽东人,跟随刘押铺一块渡海来的。

  本以为能参军效力,没想到把俺们打发来做巡丁,整日在街面上游逛......”

  汉子打开话匣,忍不住抱怨起来。

  “这事儿是朝廷没安排好,叫弟兄们受委屈了。”赵朴附和道。

  “就是!~后来才知,俺们没使钱,当官的自然不愿搭理......”

  汉子骂骂咧咧,看赵朴越发亲近了,觉得这位小官人仗义、慷慨、又善解人意,说话更是中听。

  赵朴倒不是故意套近乎。

  这帮辽东汉子,本是怨军兵士,曾经在辽国东京辽阳府,和大辽精锐皮室军打过仗,闹得整个辽东半岛不得安宁。

  直到怨军四分五裂,刘晏率领部众渡海归降大宋,却没想到根本不受宋廷重视。

  赐给刘晏一个从八品从义郎的武官阶,打发他们充作巡兵。

  军巡铺类似于城管、派出所、消防局的综合,主要负责处置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维护街道坊市治安。

  典型的事多、钱少、权小,但凡有点门路的都不乐意干。

  把一群悍卒用来捉贼,朝堂上那帮官老爷,还真是不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