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第五十章 刘备称王,前将军、假节钺关羽
作者:神纹本神的小说      更新:2024-03-28

  七月初。

  在诸葛亮法正许靖等文武的协助下,刘备终于完成了称王前的一应准备。

  刘备在汉中附近的沔阳设立祭坛。

  许靖在祭礼上宣读了表文,刘备为汉中王,官拜大司马,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国。

  诸礼又以汉初诸侯王故典,陈兵列众,群臣陪位。

  刘备也在祭礼上宣读了报给刘协的奏表,归还假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正式御冠称王。

  又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同时。

  刘备又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者星夜前往江陵城送印绶和节钺。

  费诗不敢怠慢,昼夜兼行。

  走汉中入汉水,顺流而下直抵西城,经上庸入秭归,又顺江水入江陵城。

  短短三日就抵达了江陵城。

  费诗自知身兼重任,入城亦是谨慎不张扬,若非费诗在入城后主动寻到关羽,关羽都不知道刘备委派了使者来江陵城。

  “君侯,大王已在三日前于汉中以西的沔阳设坛称王,又命我顺汉水而下,昼夜兼程来江陵城。”

  “这是大王赐予君侯的前将军印绶和节钺。”

  费诗恭敬的将印绶和节钺递给关羽,又具说刘备称王一事。

  刘备要称王,关羽早就知晓。

  在江陵城厉兵秣马,也一直在等刘备称王。

  如今终于等得刘备称王,关羽这内心的战意也瞬间飙升。

  “终于可以举兵襄樊了!”

  “夺了襄樊,就可以横跨荆益,军师的隆中对就真正实现了。”

  内心激动之余,关羽又随口问道:“与关某并列的将军都有谁?”

  费诗不假思索:“君侯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关羽眉头顿时一蹙:“子龙身居何职?”

  费诗答道:“子龙将军,依旧是翊军将军。”

  关羽的语气瞬间变得冷漠了:“黄汉升不过一老卒,侥幸斩杀了夏侯渊,岂能跟关某同列?”

  在关羽的想法中,马超本就是平西将军,是刘备称王前武职最高的,再加上骁勇善战,领左将军倒也合理。

  而张飞和赵云,久随刘备,不论功劳和苦劳都最多。

  赵云又曾两次救下阿斗,刘关张的儿子私底下都是称呼赵云四叔的。

  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那么后将军理当由赵云来担任。

  费诗见关羽先问赵云的官职,随后就称呼黄忠老卒,顿时猜到了关羽的恼怒原因。

  对于费诗而言,是不适合掺和这其中的恩怨的。

  但想到刘备的重托,费诗又迅速的斟酌了用词,劝谏道:“君侯岂不闻,昔日萧何和曹参都是高祖的少小亲旧,而韩信却能位居最上,未曾听闻萧何和曹参因此生怨。”

  “大王与君侯,犹如一体,休戚与共,同享福祸,我私下以为不应该计较官号的高下和俸禄的多少。”

  “我只是一介使者,奉大王的王令而来,君侯若是不肯受拜,我就将君侯的意思带回西川。”

  “只是我以为,君侯不应因这等小事就延误大事,请君侯细思。”

  费诗不提赵云,只提关羽跟刘备的关系,同样也是在暗示关羽:

  赵云虽然只是翊军将军,但也是跟刘备休戚与共的,这亲疏是有区别的。

  虽然听懂了费诗的隐喻,但关羽心中闷闷,又让人去请诸葛乔。

  不多时。

  诸葛乔抵达。

  见关羽在纠结黄忠和赵云的官职,诸葛乔仔细询问了众人的官职后,不由笑道:“君侯,家父也依旧是军师将军,我是不是应该恼怒,尚书令为什么是法正而不是家父?”

  关羽本想说应该恼怒,但见诸葛乔那泰然而从容的笑意,这语气又多了疑问:“阿乔为何不恼怒?”

  诸葛乔道:“法正为尚书令,是因为法正在汉中立了大功,若不封赏,岂不是让外人以为大王任人唯亲?”

  “同理,黄忠在汉中斩杀了曹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若不重赏,今后还有谁肯替大王征战沙场?”

  “费司马所言君侯跟大王休戚与共,皆是忠言良言。大王身边有率意敢言的忠贞义士,岂不是幸事?”

  “我以为君侯不仅不应该恼怒,还应向大王回书,向大王举荐费司马。”

  见诸葛乔也这般说,关羽的内心的苦闷也逐渐消失。

  心中的芥蒂消失,关羽看向费诗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意。

  要是换个使者,未必敢当面劝谏关羽。

  而费诗却在明知关羽恼怒的前提下,依旧选择了劝谏。

  不论是胆气,还是对刘备的忠心,费诗都值得人尊敬。

  想到这里,关羽起身向费诗一拜:“费司马,方才是关某无礼了。”

  费诗连忙回礼:“君侯言重了,我只是尽职而为。”

  回礼的同时,费诗的内心也对诸葛乔多了几分好奇。

  在西川的时候,诸葛乔名气不显,费诗也只是听说军师将军诸葛亮认了诸葛瑾的次子为嗣子。

  今日见诸葛乔三言两语就劝服了关羽,这心中倍感惊讶。

  诸葛乔见费诗率性敢言,也懂劝谏的方式,顿时有了想法:

  “费司马要回西川复命,中途会经过秭归,秭归驻扎有大王的义子副军中郎将刘封。”

  “大王既以阿斗为嗣子,刘封心中必然会有怨气,不知费司马可否在秭归暂留几月,替大王劝慰刘封?”

  费诗顿感为难:“乔公子,我跟副军中郎将并无交情,即便前往劝慰,副军中郎将也未必会听。更何况,我得回西川复命,若是暂留几月,这是否太久了。”

  诸葛乔微微敛容:“费司马有所不知,刘封屯兵秭归,是大王想给刘封立功的机会,以弥补内心对刘封的亏欠。”

  “这个时候,刘封身边是不能有小人谗言的,否则刘封一犯傻,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费司马率性敢言,又能顾全大局,有费司马在秭归,宵小鼠辈又岂敢在刘封跟前进献谗言?”

  “费司马若担心不能及时复命,君侯会遣人给大王回信,征用费司马在秭归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