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第七十四章 料敌,诸葛乔初用伏兵
作者:神纹本神的小说      更新:2024-03-28

  关羽年近六旬,精力早已不如壮年。

  再加上寻口那一战,关羽中了毒箭。

  虽然刮骨疗毒去除了毒素,但关羽想如昔日万军刺死颜良那般骁勇,却也办不到了。

  因此。

  关羽很早就对关平寄予了厚望,希望关平能在荆州独当一面,成为隆中对中能继承关羽志向的上将。

  对关平的调教,关羽也是颇为上心。

  不知道是不是太苛刻的原因,关平虽然谨慎稳重,却始终缺少上将应该有的魄力。

  对此。

  关羽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纠正。

  为将者谨慎稳重是好事,但只有谨慎稳重却少魄力,依旧不够。

  尤其是今日关平的表现,更令关羽失望。

  关羽身在局中,忘记了雏鹰在雄鹰的羽翼下是永远难以展翅高飞的。

  再加上关平对关羽那发自内心的敬佩,以及身为人子对父命的尊重,让关平谨慎稳重的时候始终束手束脚不敢轻易自专。

  诸葛乔和关兴不同。

  诸葛乔来荆州的时候始终抱着要逆天改命的目的,又有历史天眼的预知能力加成,因此诸葛乔虽然也会谨慎稳重,但比起关平会有更多的想法。

  关兴则是渴望得到关羽的认同,哪怕这个认同需要关兴披甲上阵去陷阵营当一个悍不畏死的死士!

  因此,当关兴惊闻关羽中箭的时候,虽然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愤怒。

  关平因为长久以来养成的谨慎稳重性格,会去权衡利弊。

  而关兴就更像年轻时候的关羽,冲冠一怒,挥刀就砍,要么杀了眼前的敌人,要么就有死而已。

  身份地位不同,考虑的利益不同,自然就差异明显了。

  诸葛乔见关平受责,刚欲开口就被关羽的目光打断。

  显然。

  关羽希望关平能自我去思考,去反省,而不是诸葛乔来替关平辩解。

  “平儿,你先出去。”

  “记住,莫要将关某未受伤的消息透露。”

  关平不多言,抱拳离去。

  今日的表现,令关平内心极为受挫。

  关平也需要时间去仔细的反省自思。

  待得关平离去,关羽的表情也缓和不少,看向诸葛乔的眼神多了赞许:“阿乔,今日的表现不错。你比关某预料中的反应更迅速。”

  诸葛乔不敢居功:“是陷阵士先反应过来,若无陷阵士那一声声‘有死无生’,小侄也难以凝聚胆气。”

  关羽轻抚美髯:“阿乔莫要妄自菲薄,若无你及时喝令鼓手擂鼓助威,又令平儿引校刀手出阵。今日我军,必败无疑了。”

  诸葛乔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君侯,你是说今日的胜败影响樊城的士气,所以才要亲临战阵。”

  “只是君侯今日为何又佯装中箭坠马?那庞德又是如何出现在中军百步内的?”

  诸葛乔心中疑惑重重,百思不得其解。

  关羽微微蹙眉,随后又淡笑而道:“阿乔说西凉人善射,又用凤雏和周郎举例,让关某心中有了诈败的想法。”

  “庞德急于自证忠心,定会寻机在临阵时射杀关某。”

  “然而,这世间能百步穿杨的,少之又少;以关某的能为,只要有提防,百步的箭矢都是能接住的。”

  “故而,关某故意调整了中军的兵力部署,引庞德看出破绽。”

  诸葛乔脸色骤变:“君侯,你太冒险了!倘若庞德真有百步穿杨的能为,君侯岂不是令三军受挫?”

  关羽的反应依旧很平静:“关某引以为鉴,今后不会再如此犯险了。”

  诸葛乔语噎。

  瞧关羽这语气,压根就没将这当回事。

  “君侯——”

  诸葛乔正欲再劝,关羽却是挥了挥手,打断了诸葛乔的劝谏:

  “阿乔,你不是武将,所以不知道真正的诈败是如何诱敌的;若是不能让对手相信关某是真的中箭了,又如何能诈败诱敌?”

  “关某今日此举,除了想试探你和平儿的临阵反应外,也是要告诉你这军中文武想法的不同。”

  “谋士定计,往往张口就来,给武将一句诈败诱敌就自以为胜券在握。”

  “可对于武将而言,诈败就等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诱敌,诱敌失败了还会受到军法处置。”

  “除了久经战阵又自恃武勇的武将,想不引起对手怀疑的诈败其是很难的。”

  诸葛乔默然。

  关羽的话洞察人性,在诸葛乔的印象中,诈败诱敌的确就是武将引军去虚晃一枪就溃败而走。

  然而,这临阵交战,哪有说溃败就溃败的?

  表现太假,对手不会信;表现太真,假败就可能变成真败。

  “小侄谨记君侯教诲。”

  诸葛乔抱拳而道,关羽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若还要劝谏就显得诸葛乔不知好歹了。

  关羽暗暗点头,又道:“今夜庞德极有可能来劫营,阿乔可愿替关某来部署伏兵?”

  诸葛乔微凛,知道关羽这是有意在培养自己。

  略微思索一阵,诸葛乔心中有了部署:“君侯虽然佯装中箭坠马,但我军今日并未慌乱,庞德心中想必也有怀疑。”

  “庞德若要来劫营,必会另设一军在外策应,用以提防君侯的伏兵。”

  “若要部署伏兵,就要将策应庞德的兵力考虑进去。”

  诸葛乔取来地图,开始陈述计划。

  “策应庞德的兵马有两处,一处是平鲁城的胡修,一处是樊城的曹仁。”

  “胡修隔得远,三十里的距离即便到了也会疲敝,故而只需留有少量兵力在西十里处布防,胡修就不敢再进兵。”

  “曹仁离得近,庞德要劫营,只要听见营中战声起,曹仁就能迅速出城接应。”

  “可引一万军乘船至樊城东面,在五里外的四冢登陆,约期攻樊城东门。”

  “再引走四冢分兵绕道,一路去樊城北五里的围头,约期攻樊城北门;一路去北十里抢占郾城,提防宛城的徐晃。”

  “曹仁若知樊城受到袭击,必会慌而回城。”

  “君侯则亲帅主力伏击庞德,将庞德跟樊城隔绝。”

  “事若顺利,则君侯擒杀庞德兵围樊城;事若不济,庞德回不了樊城,又回不了郾城,就只能往西走平鲁城。”

  “君侯依旧可以兵围樊城。”